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新浪娛樂訊 據媒體報導,李施嬅 [微博] 於2019年宣佈離巢效力15年的無線,其後加盟邵氏兄弟,並拍攝《金宵大廈2》,近日有消息指李施嬅將拍攝新劇《NEWS新聞女王》,與佘詩曼鬥演技。 不過,原來李施嬅與邵氏的合約已經於23年完約低調離開,於邵氏官網也已被下架。 而無約一身輕的李施嬅,近日則專心遊山玩水,早前更到馬爾代夫享受人生,更聲稱:“找到內心的寧靜就是幸福。 事實上,儘管《金宵》1、2都有不俗的迴響,甚至為陳山聰帶來視帝的榮譽,但李施嬅無論是在無線抑或邵氏,卻始終未能登上視後寶座,不少網民為此而替她感到不值。 李施嬅今年初曾發文指似乎一早已有陪跑的打算。 有媒體就完約一事曾向李施嬅查詢,不過暫時未獲回覆。 你可能喜歡. 具俊曄第一個紋身是大S帶他刺的【影片】 04月29日 17:00

  2. 2023年3月7日 · 至於張兆輝則透露離開邵氏後未過檔其他公司暫時自行管理演藝工作並已跟拍檔成立製作公司以拍攝綜藝節目發展AI市場短視頻以及支持新導演投資拍戲為主而楊玉梅與TVB仍有藝員合約在身會繼續拍劇。 與此同時,吳岱融 [微博] 、鍾淑慧 [微博] 夫婦於邵氏官網藝人名單中亦被落架但據知兩人只以掛名形式與邵氏合作故對被除名一事並不知情。 馬德鍾承認跟邵氏合作3年,今年年初完約正式‘分手’,原因他希望有新發展,他說:“這麼大的人,,自己想掌握自己,希望再試多一點,同不同單位合作! (最想試什麼? )乜都想試,可能DJ、舞台劇或者幕後都想做,就時間按心情去做自己最開心的事就最滿足,不必有公司束縛。

  3. 5 天前 · 由於行程原因無法到達現場的導演大衛·雷奇和製片人凱莉·麥哥密克為中國影迷專門錄製了採訪短片。. 大衛·雷奇表示自己是李小龍成龍和邵氏電影的粉絲成龍對他有很大影響:「看著他從特技演員轉型成為導演再成為高產的製片人對我來說 ...

  4. 2024年2月18日 · 《我們一起搖太陽》的主演並非大咖或流量明星,上映五天票房超9000萬。 貓眼專業版顯示,該電影片方的分賬超3000萬元。 有分析人士指出,該電影投資成本較低,回本壓力並不大。 光線傳媒(300251)子公司主投、發行的影片《第二十條》截至2月17日24時,累計票房收入(含服務費)約為13.42億元,超過光線傳媒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合併財務報表營業收入的50%。 光線傳媒發佈公告稱,截至2月17日,公司來源於該影片的營業收入區間約為4.00億元至4.60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在四部撤檔影片中,歡喜傳媒(01003.HK)主出品的《紅毯先生》是大製作,該公司在2022年1月發佈的通函中披露了影片的製作成本,雖然在當時的公告中並未披露該影片片名。

  5. 由香港貿發局主辦的FILMART是亞洲最大的跨媒體、跨業界的影視娛樂交易博覽。 今屆FILMART於3月13至16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活動吸引來自逾25個國家及地區及700個展商除了香港各大影視公司外逾20多個地區展館包括來自中國內地日本韓國台灣泰國意大利美國歐盟等將於FILMART現場進行交流及交易。 來自中國內地的參展商陣容鼎盛,包括北京、福建、廣東、湖南、江蘇、陝西、山東、上海等地。 另外,內地3個主要的串流平台 — 愛奇藝、騰訊、優酷,以及著名影視公司浙江華策、正午陽光、華強方特、藝鼎、檸萌等亦會於會場展示旗下作品。

  6. 2023年10月31日 · 10月31日 21:29 新浪網. 伴隨著電影市場全面復甦影視上市公司的業績可謂亮眼。 今年10月初電影大盤突破471億元,已經超過2021年全年總票房。 強勁復甦的電影市場,院線成最先受益的玩家。 據新京報貝殼財經不完全統計,萬達電影、橫店影視等都實現扭虧為盈,中國電影、金逸影視、上海電影等多家公司更是出現業績大增,其中,萬達電影、中國電影、幸福藍海、橫店影視等公司第三季度淨利潤增超100%。 院線公司三季度業績普 漲 多家上市影企同比扭虧. 今年以來,受益於電影市場強勢復甦,尤其是暑期檔票房的超預期表現,多家上市影企同比扭虧,尤其是院線類上市公司業績修復明顯。

  7. 2024年4月11日 · 在會議現場,快手文娛業務部劇情業務中心負責人於軻分享了兩個數據。 一方面,短劇數量飆升。 2023年微短劇上線總量超過1400部,同比增長達50%,相比全年近3000部左右的備案量,產量儲備比並未達到平衡。 另一方面,短劇市場規模呈高速增長態勢。 2023年短劇市場規模近400億,接近電視市場體量70%,五年內市場規模有望突破千億元。 微短劇背後,一群身份各異的「演員」走至台前,備受關注。 他們或是網紅、或是帶貨主播、或是自媒體博主、或是時尚模特,也有拍不上戲只能「下海」賺錢的「橫漂」……豎屏之中,「素人」們正在尋找自己的「向上之道」。 這是一件「艱難」但「正確」的事情。 因為微短劇出現之初,大眾對其的核心認知是「爽感」,內容的「爽」是消費者留存的核心。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