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7月20日 · 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參與由7月19日至25日舉辦的香港書展2023,首發多本城市大學專訪系列,分享在校教授和學者的成長經歷和與城市大學的淵源,以及首次推出兩個全新叢書系列:城傳系列(CityU Mastermind)和城儁系列(CityU Legacy Series)等書籍,並舉辦新書 ...

    • 培育出類拔萃的人才
    • 秉持校訓「勵志揚善」
    • 學生自由選擇文理科目
    • 繼續保持女校學習環境
    • 冀大學加強海外交流

    香港拔萃女書院是家喻戶曉的女子中學,歷史悠久,學生出類拔萃,過去160多年間,為香港培育了許多優秀女性,如香港首位女性太平紳士何錦姿、香港大學講座教授任詠華、前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前衛生福利局局長霍羅兆貞及企業家周凱旋等等。 書院的前身創立於1860年,是基督教聖公會在香港最早設立的女子學堂之一。書院的基督教背景及服務社會的初心延續至今,成為培養學生在精神和道德品質的基石。拔萃女書院亦著重學生的體育訓練和音樂素養,書院的合唱團、弦樂團和交響樂團在香港和國際比賽中屢獲殊榮。在體育方面,校友中有不少成為出色的運動員,代表香港參加世界各地的運動比賽。 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教授邀請拔萃女書院校長劉靳麗娟女士交流,分享她的經驗與願景,以下是兩人的對談摘要。 拔萃女書院的合唱團、弦樂團和交響樂團在香...

    劉靳麗娟校長(以下簡稱劉太):我們學校拔萃女書院,大家簡稱為DGS,是於1860年創立,由首位從英國來到香港的大主教夫人建立。她給我們留下兩個傳統:第一個傳統,我們是一所英文學校,除了中文科、中國歷史和中國文學,其他所有科目都是以英文授課。第二個傳統是我們非常注重靈性培育,並且一直是基督教學校。 我們的校訓是 「勵志揚善」(Daily Giving Service,英文縮寫是DGS),拔萃女書院(Diocesan Girls’ School)也用DGS這三個大寫字母,以此來表達我們教育的一個方面,就是「勵志揚善」。 拔萃女書院鼓勵學生參加課外活動,包括田徑訓練。 郭:請告訴我們一些關於這「勵志揚善」校訓。 劉太:在教育方面,拔萃女書院確保包含五個要素。我們有學業追求,但也相信並希望學生擁有健...

    郭:你們會為學生分科嗎?比如,分成自然科學或者社會科學,又或者你認為沒有必要分科? 劉太:我們已不這麼做了。過去我們有分科,把班級分成理科和文科,現在我們已不這麼做了,我們的學生可以自由選擇理科與文科的科目,她們為自己作選擇。我們非常高興看到,選了三科理科的學生,也選修英語文學或中國文學作為第四科,這在我們學校很常見。 郭:有沒有學生選擇了文科課程,最後卻選擇醫學、工程學? 劉太:有些人會。我們每年畢業班的學生,大約20%到25%會進入醫學院,她們中間有很多人都是喜歡音樂、體育及很多不同活動,因為除了單純的學業,還有很多其他的學習機會。你會感到很驚喜的,當看到她們在課外活動上的成就,甚至在體育方面,練習游泳的學生參加奧運會,練習賽跑的參加亞運會。當然,不是每個學生都這樣。 事實上,我們試圖招...

    郭:這很棒,因為孔子也曾說過:有教無類,因材施教。自1997年以來,香港進行了幾次課程更新,這方面有沒有看見什麼挑戰? 劉太:首先我認為課程改革是必要且必須的,如果從這個角度看課程改革,當新事物出現時,你就不會有挫敗感了,因為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受科技影響的世界裏,科技在飛速發展,如果我們的課程多年不變,這只能表明我們沒有為我們的學生做好迎接未來的準備。 郭:拔萃女書院是一間女子中學,現在有很多討論說應該男女同校,而不是把男女學生分開。我很多年前畢業於台北一所男校,最近進行了一次投票,很有趣的是現在的學生並不支持男女同校,有些學生說,讓我們繼續保留男校吧。 劉:我們也一樣。很多人問我們,為什麼不改成男女同校的學校呢,我們沒有同意。我年輕時也在拔萃女書院上學,現在回想起來,我認為那段時間是我最自...

    郭:期待大學如何延續你們的傳統呢?大學生所接受的培訓,我們做對了嗎? 劉太:對於我來說,大學應該是平衡教學和前沿研究的地方,我認為大學裏充滿了才華橫溢的大師。我希望看到大學做更多尖端研究,同時引進最先進的基礎設施去激勵大家,因為有了先進的基礎設施,我認為一定會有新知識的建構。 我認為大學存在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大學必須創造新知識。我們希望學生入讀後能夠成為獨立的學習個體。我總是對學生們說,當你進了大學,一定不要錯過和大師們交談的機會,只要有機會就與他們交流,孩子們會變得更有見識,他們將準備好迎接新生活的挑戰,特別是當今深受科技影響的時代。 我希望大學做的另外兩件事情,是必須和世界各地的頂尖大學保持聯繫,讓學生透過這些機會和海外的學生有互動接觸。當然,大學具有非常實用的功能,其中一點就是訓練...

  2. 2021年3月31日 · 1. 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子女身心健康和福祉最重要的支持和保護因素. 調查發現家長與子女及學校互動溝通的程度有很大差別。 團隊從中學家長的數據中歸納了四種家長管教行為模式,分別是:對所有互動項目皆為極低度參與型、重點維持親子溝通型、較平均水平更高度以孩子為中心的親子管教型(即監管子女的網上活動和協助他們做功課)、以及高度參與子女和學校互動的全面支援型。 小學家長的管教行為模式亦可分為四類,與中學家長相似,但小學家長整體管教的參與度較中學家長高,四種模式都會對子女提供一定程度的幫助。 團隊亦研究在停課期間,各項家長管教因素與子女學業、社交、情緒及身心健康和福祉的關係。 研究發現,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對子女最有利的單一要素。

  3. 2023年5月19日 · 郭校長所提出的心件」(Soulware意即教育的靈魂一股內蘊的偉力),其實簡單而言就是一種心態一種精神一個願景是精湛科技人文主義與精神活動的關鍵融匯。 作為高等教育工作者,使命到底是什麼? 郭位教授在書中提出解答。 (作者供圖) 於分享會中郭校長簡單直接提出大學工作其實應該分成3個重要部分教學研究貢獻社會。 他提倡「教研合一,政教分離」,指出大學不應分為研究型大學或教育型大學。 只教學不做研究,教授學生的內容不會與時並進;只做研究不教學,研究成果亦不能直接惠及學生。 筆者亦非常同意這個的主張。 實踐高教國際化,引領潮流,啟迪學生,激發潛力,培養學生,達至育人,相信是高等教育的終極理想。 當時郭校長反問在場各位:「學生來到大學到底為什麼?

  4. 2024年4月10日 · 本屆總決賽及頒獎典禮將於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綜藝館舉行,香港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先生擔任主禮嘉賓。 本社特設多個獎項,除冠、亞、季、殿軍得獎隊伍可上台領獎外,獲得腹有詩書教育獎的老師、親子獎家庭代表及第五名學生隊伍亦將受邀出席並上台獲頒獎項。 準決賽及總決賽將由香港電台錄影轉播,藉以持續發揮賽事影響力。 灼見名家邀請之顧問團陣容堅強,由著名學者、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榮譽教授何匯博士擔任首席顧問,同時邀請全港高等院校14位中文系所相關教授、學者擔任顧問及評判。 出題範疇涵括中國文學、文化、歷史及哲學,初賽由60篇古典文學、成語和古文金句入門,希冀達致培養參賽學生文化涵養第一、競賽第二之精神。 參賽學校總數:總數不限,每所學校限一隊參賽。 參賽對象:

  5. 2024年1月17日 ·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4-01-17. 灼見教育. 採訪、撰文:范夏娃 攝影:灼峰. 標籤: 大灣區 廖伊曼 廖榕 標籤效應 產教共融 產業鏈 職專教育 陳國基 香港中華職教社 黃友嘉 黃玉山. 香港中華職教社成立典禮啟動儀式主禮嘉賓合影,前排左起:蔡若蓮博士 ...

  6. 2023年1月16日 · 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2020-2021學年). 第三屆「腹有詩書」準決賽 英華小學、東華三院羅裕積小學、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及樂善堂梁銶琚學校晉級. 第二屆「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總決賽四強對壘 英華小學 ...

  1. 相關搜尋

    郭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