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5日 · 20:32. 聽新聞. 胰臟癌被稱為癌中之王」,因其早期症狀不明顯難以察覺一經發現往往已是中晚期復發率高造成治療困難根據肝膽腸胃科專家指出當出現黃疸長期腹痛腹瀉以及明顯體重減輕時極有可能是胰臟癌的早期信號不容忽視臉書欣悅肝膽腸胃科發文指出胰臟癌的高危險群包括年齡在60歲以上的長者且男性機率高於女性酗酒者患有慢性胰臟炎或糖尿病的人士以及吸菸者也屬高危險群。 值得注意的是,吸菸者的胰臟癌機率比常人高出3倍,且戒菸20年後的罹癌風險才能降到與常人相等。 賀! 高躍力獲2024世界品質獎🏆金獎 成長必備好吃又安心.

  2. 2022年3月16日 · 林相宏表示過去曾收治過兩名年輕的胰臟癌病患分別為31歲及40歲的男性31歲的男子很幸運在腫瘤很小時就引起胰臟炎」,掛急診透過內視鏡超音波很早期就診斷胰臟癌轉診開刀早期胰臟癌另一名40歲的男子就沒那麼幸運因為他的症狀

  3. 2024年4月1日 · 25歲女肚子痛! 不到2個月離世 醫揭「癌王」4症狀. 2024-04-01. 23:30. 東森新聞 責任編輯 陳劭鈞. 00:00. 分享. 擁有癌王之稱的胰臟癌究竟有多可怕一名外科醫師表示隨著醫療愈來愈進步胰臟癌的治癒程度似乎也沒有變得較好一旦得了胰臟癌常見的症狀有4種」,發現時通常都是第2期以上。 外科醫師陳榮堅在東森綜合台節目 《醫師好辣》 提到:「一旦得了(胰臟癌),很不容易去把它處理好」,常見的症狀則有「腹痛」、「腹瀉」、「黃疸」、「體重減輕」,當發現這些症狀時,通常已經是第2期以上,過去曾有一名50歲的患者剛好是第2期,手術當下很成功,且淋巴都沒有轉移,隨後每3個月追蹤一次,第一次追蹤未發現異狀,但第二次追蹤時,左右的肝各跑出6、7個小黑點,非常難防。

  4. 2024年1月10日 · 慢性胰臟炎是一種胰臟損傷的持續性反應通常是經歷過多次急性胰臟炎後胰臟反覆發炎受損後造成的將持續長期症狀慢性腹痛這也是為什麼許多慢性胰臟炎患者常有藥物成癮的原因之一就是依賴止痛藥而慢性胰臟炎也正是胰臟癌最主要的風險之一癌王-胰臟癌早期症狀不明顯醫指警訊2族群也提高警覺! 胰臟癌不明顯症狀: 江技坤醫師表示,胰臟癌早期可說是沒什麼症狀,通常在中晚期時出現,包括體重減輕、食慾不振、容易倦怠等各類癌症常見的不明顯惡病質症狀,稍較明顯的就是腹部不適,接下來更明顯能夠觀察到的症狀就是黃疸,眼白和皮膚將會泛黃。 除非是腫瘤長在頭部: 江技坤醫師指出,除非腫瘤是從胰臟的頭部開始生長,在早期約1-2公分時就壓迫到膽管、出現黃疸,因而有機會提早發現。

  5. 2021年7月26日 · 11:58. 東森新聞 責任編輯 洪鵬洲. 00:00. 分享. 根據衛福部最新死因統計癌症已連續39年蟬聯首位一年帶走5萬條生命而胰臟癌可謂癌中之王」。 25日新北市議員唐慧琳因胰臟癌慈辭世享年49歲,,政治界眾人深感遺憾胰臟癌因早期症狀不明顯不易察覺往往在惡化後發現已多為晚期無聲的殺手」。 名醫江坤俊分析5大高風險族群。 新北市議員唐慧琳因胰臟癌辭世,讓眾人正視胰臟癌的危險(圖/翻攝自唐慧琳臉書) 昨議員唐慧琳因胰臟癌離世,外界一片嘆息,也讓世人注意到胰臟癌的危險性。 外科醫師江坤俊曾在節目《健康2.0》中指出,胰贓癌被稱為「癌中之王」並不是因為它比別的癌症頑固,主要原因是當病症發現時,多半已到晚期,無法進行切除手術。

  6. 2022年12月4日 · 胰臟癌的症狀. 根據三軍總醫院的資料指出胰臟癌早期大部分都沒有症狀腫瘤一般大到一定程度才會出現腹痛甚至背痛如果痛在左上腹有時候是病變在胰臟尾部另外有長期一般大於6個月腹痛黃疸不明原因體重減輕合併急性膽囊炎的困擾要考慮胰臟癌的可能性胰臟癌高危險群. 60歲以上的長者、有喝酒或抽菸習慣者、長時間接觸化學藥品者(超過10年以上)、曾接受胃部切除手術者、慢性胰臟炎患者或糖尿病患者。 延伸閱讀>>腰痠背痛按摩沒用 50歲男照超音波驚見3.5公分腫瘤. 本文經醫師授權,請勿隨意轉載. (封面示意圖/ 林相宏醫師提供 ) 往下看更多.

  7. 2023年11月11日 · 胰臟癌的危險因子. 1. 吸煙風險增加1.7倍. 2. 肥胖風險增加1.6倍. 3. 喝酒風險增加1.6倍(每天六杯) 4. 初診斷為糖尿病的人有0.3%-0.8% 在三年內罹癌. 5. 糖尿病超過三年以上風險增加1.5-2倍. 6. 一位家人罹癌風險增加2倍,多位家人罹癌險增加7倍. 7. 慢性胰臟炎風險增加23倍. 8. 過敏體質『減少』風險25 % 一手掌握生活大小事,快來加入東森新聞唷! 醫師提到,「過去的綜合分析或病例對照研究發現,『有過敏體質的人反而比較不會得胰臟癌』,例如在2017年消化學Gut期刊有西班牙的論文指出,長期氣喘患者得到胰臟癌的風險低61%,鼻過敏患者低34%,皮膚過敏則沒減少。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