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2月8日 · 1662 年 2 當尼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荷語縮寫 VOC下稱東印度公司」)在福爾摩沙的末任總督柯雅特的船隻駛出已被大明招討大將軍國姓鄭森即鄭成功)(編按1佔領的台窩灣港習慣了近 38 年尼德蘭文化註1的原住民還不知道他們即將

    • 所得更高、儲蓄更多、投資起步更早又積極
    • 如何滿足年輕投資人?他們最關注這兩點:永續性、包容多元性
    • 搭上 Fintech 浪潮,掌握投資自主權

    這樣的焦慮感其來有自,跟據安永會計師事務所(Ernst & Young)報告數據,高達 70% 的千禧/ Z 世代有很高機率將終止與家庭理專的合作,然而也正是這兩個世代,未來會收到數兆美元的資產贈予或轉移,故而即將擁有更龐大的經濟資產支配實力。 以千禧世代為例,他們是當前美國最主要的勞動力,構成歷史上最高的勞動占比。擁有存錢習慣的千禧世代,有 25% 的比例儲蓄金額高於 10 萬元美金,且超過 30% 打從 21 歲就開始投資;反觀戰後嬰兒潮只有 9%、X 世代僅有 14%。

    千禧/ Z 世代的共通特點之一,就是對多面向的企業永續度認知高,尤以「永續性」與「包容多元性」最為重要。 進行資產配置時,年輕人對投資標的之考量與期許,與先前世代有很大的差異:根據調查,95% 表示情願投注在「社會責任投資」(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ing),也就是選擇能兼顧財務回報、積極社會利益的投資策略。 這群投資者當中,三分之二持有股分,且 57% 的人表示,曾經因為某家企業的所做所為違背社會或環境之最佳利益,故憤而出售股票。由於年輕世代熱衷於這類 ESG 投資(Environment, Social, Governance,指環境、社會、公司治理),光是在過去近兩年,ESG 投資力道就成長了十倍。 另一方面,千禧/ Z 世代也正致力於打造一個包容性更高的...

    企業社會責任以外,在可見的未來,投資新世代也可能略過傳統理專,選擇自主理財。 千禧/ Z 世代樂於擁抱科技趨勢之下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項目,虛擬貨幣持有比率高達 40%;新興平台如股票交易程式 Robinhood、微型投資應用程式 Acorns 等,也相當受到年輕世代的歡迎。 Avinash Shekhar 是印度一間名為 Zebpay 的比特幣交易公司的執行長,他認為年輕族群嚮往的投資文化,是在既有時間與金錢投入的基礎上賺取被動收入。他也說道:「我們有超過半數的投資者屬於千禧世代,虛擬貨幣在這個年齡層中日益受歡迎,其一是由於比特幣或以太幣所承諾的長期獲益效果,再者也因為對區塊鍊等新興技術,千禧世代抱持著更開明的態度。」 爭取公平且普及化的金融市場、把自主權交還個人的投資選項,千禧/ ...

  2. 2019年7月12日 · 「其實彎腰就像我們生活的地方,我們是懷著與好朋友分享的心情,不只是賣東西給你。 」 花田厝的攤友游麗花說。 在這裡,比起買賣,更重視價值的傳遞;而比價值更重要的,則是人的感受。 因此一個月一次的市集,總讓消費者引頸期盼,來現場除了買菜,更常常與攤友們交流近況。 不少第一次來的顧客,聽著這些務農故事入了迷,就此成為農夫市集的死忠粉絲。 市集現場的食農講座,帶領民眾品嚐台灣咖啡的滋味。 攝影:郭瑾燁、廖宣雅、林寬宏、白可心。 除了農夫,彎腰市集還有不少倡議與販售生活工藝品的攤位。 例如苑裡掀海風,原是從反對大型風力發電機不當設置的環境抗爭開始,抗爭結束後年輕人不願就此轉身離開,而開始推廣苑裡傳統的藺草編織並協助友善小農推銷農產品。

  3. 2013年3月11日 · 在了解《TechOrange》這個平台上聚集許多關心 Startup 和創新的朋友後,《TO》和志凱又促成一個小型新創對談,由志凱邀請兩間新創服務公司,三人一起談論他們看到的台灣新創生態,從矽谷 經驗、台灣創業到創投交手經驗,和大家分享他們的甘苦 ...

  4. 2020年3月17日 · 在台灣的威權時代,匪諜、特務、受害者與其家屬,被掩藏於一齣齣的政治謎團。 歷史學家林正慧的工作為檔案研究,用政府機關留存的各式檔案,解開歷史迷局。 她在拼出歷史真相的過程中,常感嘆人生的悲歡離合。 (責任編輯:連柏翰) 林正慧長年投入臺灣客家史、二二八與白色恐怖研究,從檔案中挖出被隱藏的秘密。 相較於學術工作的「鬥智」,走進林正慧的研究室,像踏入一座秘密花園,擺滿她親手栽種的盆栽 ── 點亮「綠手指」,是歷史學者另一項美麗專長。 首圖來源:研之有物攝影 林洵安 。 國家檔案資訊網. 保密局的行動都採祕密模式,特務會交叉使用真名、不同化名,隱藏身分。 資料來源:林正慧、圖片美化:林洵安。 保密局臺灣站聯繫不同單位或特務,會使用不同代號,而且每過一段時間就會更換新化名。

  5. 2018年7月16日 · 「曖昧」這件事,在近二三十年來,已經成為了戀愛的必備要素之一,甚至可以被列為戀愛中的一個進程。 雖然它其實不是構成關係的必要條件,但在戀愛漫畫跟偶像劇的推波助瀾之下, 少了曖昧的戀愛,似乎就像少了大腸的麵線一樣,就是少了點什麼。 曖昧這個環節,我們以理論的角度來看,其實只是為了讓雙方產生大量內部投資,以及增加不確定感的流程。 只要心動感及安全感兩者具足,其實不曖昧也沒有關係。 但糟糕的點就在於,有太多的人因為無法創造所謂的對象意識,而無法將雙方關係導向戀愛方向發展,以致於最後雖然關係友好,卻掉入朋友圈之中。 所以在這邊,我將曖昧的環節定調為: 同時增加內部投資、增加不確定感、創造對象意識,三者兼容的神秘區塊。 而要讓關係進入曖昧,最簡單的核心就是: 讓一切變得不清不楚 。

  6. 2019年5月29日 ·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近期成立的人才公益平台「華人領袖 100」邀請 50 位 40、50 歲的產業菁英,像是Whoscall 創辦人勝丰、群眾募資平台貝殼放大創辦人林大涵、Google 大中華區科技行業總經理李殷豪等,針對在職場仍然有所茫然的 30 世代,給予一對一的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