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根據我們最新的調查指出 1 ,超過80%香港人曾經成為詐騙目標,26%墮入騙案,平均損失港幣3,800 元。 當中10%受訪者跌下電騙陷阱,平均損失超過港幣1,000 元。 而詐騙電話和假冒官員,更是港人最常遇到的騙案。 調查也反映,X世代(40-55歲)傾向服從權威人物,在電子支付、網上情緣、身份盜竊、冒充官員、求職騙案及詐騙電話六大常見騙案中,比較容易墮入冒充官員和電話騙案陷阱。 「我才不會上當」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但這樣想,其實會不會忽視了假冒來電的危險? 您可能認為自己才不會像那10%受害人一樣,這麼容易就將資料雙手奉上。 但您以為只是「協助調查」,提供全名和出生日期就無問題?

  2. Y世代(25-39歲). 網戀騙局偷心又偷金,您會中招嗎?. 「我和您一樣,都受過情傷,遇上您的太幸運了。. 「我好想您,您這幾天做了些甚麼?. 「我現在人在外國,不能和您見面,剛好攝像頭又壞了,運氣也太差了。. 「我這陣子周轉困難,您可以先匯款幫我 ...

  3. 這就是「社交工程」(social engineering)詐騙,有時騙徒會說您逃稅,有時又會訛稱您的親屬已捲入嚴重的法律糾紛。 但一般而言,犯罪者在這些騙案中都自稱是政府人員,試圖游說您提供銀行資料,或直接向他們匯款。 想想剛才的故事:騙徒言之鑿鑿,的確有可能令您相信,他們身居政府要職,所以有您的資料。 但是,請再三思考一下他們對您的「認識」。 您的沖繩之旅、新電視、奢華晚餐,還有在加拿大的外甥。 這都是社交媒體帖文的常見內容。 您或許曾在Instagram發布旅程照片,又在Facebook感謝好友幫您選購合預算的電視。 您又可能曾經為那次周年紀念晚餐寫過食評。 在外甥生日時,您也可能在他的社交媒體送上簡單祝福,而他的個人檔案顯示他正在溫哥華留學。 但是,騙徒不只會利用您在網上發布的資訊。

  4. 滙豐一直遵守嚴格保安措施,確保您的資金及資料安全。如果我們發現您的銀行戶口出現可疑活動,我們會與您聯絡,向您確認。然而,我們絕對不會要求您提供登入賬及密碼等敏感個人資料。 如果您收到可疑信息、賬單出現未經授權的交易,或者懷疑遭到詐騙,請盡快向我們舉報,減少個人 ...

  5. 為協助市民識別短訊發送人的身分,防止市民墜入釣魚短訊詐騙的陷阱,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警務處、香港銀行公會及電訊業界合作推出「短訊發送人登記制」。. 由2024年1月28日起,主要本地銀行只會使用以「#」開頭的已登記發送人 ...

  6. 防範詐騙的第一度防線,其實就是您自己。 2019 年,反詐騙協調中心成功攔截的電話及網上騙案金額,超過港幣30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1.5倍 1 。 而根據滙豐網絡安全調查2020,56%受訪香港人曾經遭遇網上詐騙,當中更有近30%人有金錢損失。 2 不想自己成為「中伏」的一份子? 記著這些重要法則,提防以下台詞,保護自己的個人資料和財產。 切勿輕易透露個人資料. 請提供戶口資料及一次性密碼確認身分。 毋須再懷疑了,聽到這句說話,對方一定是騙徒。 緊記,切勿向任何人透露戶口、信用卡資料和密碼等個人敏感資料。 滙豐絕對不會在電話及電郵要求客戶提供用戶名稱及密碼等敏感資料 ,請主動查證及向我們核實來電者身分。 就算對方自稱投資產品公司、電訊公司,甚至政府官員,亦切勿輕易相信。

  7. 您以為自己好運遇上「絕世筍工」,其實只是一頭栽進騙案之中。 滙豐最新的調查發現 1 ,超過80%香港人曾經成為騙徒的目標。 超過26%的受訪者更曾遇上電子支付騙案,當中有13%受騙。 換言之,有一半人曾墮進騙局,被騙比例在六大最常見騙案中(電子支付、網上情緣、身份盜竊,冒充官員,求職騙案及詐騙電話)最高,平均損失港幣2,500元,金額屬第二高。 您以為不預交費用就沒事? 隨便提供個人資料,同樣會令您被騙的機會大增! 騙徒只要掌握您的銀行登入資料、近照、一次性密碼(OTP)、出生日期、電郵地址和身份證號碼,就可以代您完成交易。 他們更可以用您的收入證明、個人住址和身份證副本向銀行貸款,要您幫他們還錢。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