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10月9日 · 1. 作者以「青」和「冰」為喻,「青」由「藍草」中取出,經提煉後顏色更深;「冰」由「水」變成,經冷凍後更見冰冷,由此可見,通過一些過程,事物的本質將會發生變化。 同樣,人只要學習,本質也將會變好。 2. 接下來以「木」、「輪」為喻,「木」天性是「直」的,但可以通過烘烤,令木變得彎曲而成為輪狀,而且不會再回復原狀。 同樣,人也可以通過學習,改變本質,變得跟以往不一樣。 3. 最後,作者再以「木」、「金」為喻,指出「木」通過「繩墨校正」和「金」通過「磨石琢磨」,就可以變「直」和「鋒利」。 同樣,人天生下來,未必是人才,但只要後天的教育培訓,就可以變成人才,造福社會。 反複論證,層層深入. 1.

  2. 2023年11月21日 · 是厲我也。不如置而去也?」遂持大櫃大野中。(第3段)一曰:「躄盜稱善偷,乃為我二人賣。」一曰:「此時將見主人翁矣。」相與大笑懽喜,不知躄盜乃在櫃中。(第4段)頃,二盜倦,坐道上。躄盜度將曙,又聞遠舍有人笑。櫃中大聲曰:「盜劫我。

  3. 2024年1月16日 ·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解釋說「人安坐則形弛 (身體放鬆),敬則小跪,聳體若加長焉」,可見坐、跪、跽三種姿勢是很接近的,都是兩膝着地。. 惟不同的是,當身體放鬆,臀部落在腳跟上,是日常的「坐」;當臀部抬起,則是表示敬意的「跪」;當伸直腰股 ...

  4. 2020年10月27日 · 解說. 予,第一身代詞,文言第一身代詞很豐富,有吾、我、余、予等至少7、8個,到了白話,只剩孤單一個「我」字。 「豈……哉」,是文言習見的反詰句式;「豈好辯哉」,表達了孟子本來不想與人辯論。 不得已,也可以看成是三音節的詞彙;已,停止;不能停止,即欲罷 (罷,也就是停止)不能,非出於本意,無可奈何地不得不如此。 也,表示十分肯定的語氣。 孟子就什麼議題迫不得已地辯論? 與誰辯論? 〈魚我所欲也〉一章出自《孟子?告子》篇,前文是孟子與告子有關人性的一連串辯論。 告子認為,人性天生如同白紙,無所謂善或不善,受後天影響,才有了善與不善的分殊。 孟子反對,他秉承孔子,堅守人與生俱來能同情別人,不忍心別人受傷害的根本信念,簡言之,人性本來善良。 這是儒家的終極關懷,不能失守,孟子的確不得不辯。

  5. 2016年2月19日 · 語譯填充: [2016.02.19] 發表 推文 【明報專訊】秀才陸遐齡,到福建省做幕僚,經過江山縣。遇上天降大雨,來不及趕到旅店投宿,看看天時已晚,前頭的村莊樹木濃密,其間有幾間瓦房,陸秀才跑去A_____,求人借宿一晚。主人出來接待,看樣子挺 ...

  6. 2015年6月5日 · 例如文中「逢一老狐變為人」,是前文主「吾(婦人)」的謂語,完整的句子應是「吾逢一老狐變為人」,意思是「我遇見一隻老狐狸變成了人」。「逢一老狐變為人」中的「老狐」就是兼語,它是前一個動詞「逢」的賓語,又是後一個動詞「變」的主語。

  7. 有人說好學、力行和知恥都不難做到,於是指出所謂「三達德」倒也輕鬆平常,可以手到拿來。. 果真這樣嗎?. (1) 好學:不僅僅於好好學習,還要有不斷探索的動機,廣博學習的過程和終身學習的堅持,更重要的是「擇善而從」的本領。. (2) 力行:不僅僅於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