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京剧中的关羽. 關羽 (?. 年—220年1月或2月 [註 1] ), 字 雲 長 cháng ,本字 長 cháng 生 , 司隸 河東 解 xiè 良人(今 山西省 運城市 ),約生於 東漢 桓帝 延熹 年間 [註 2] , 漢末 三國 時 劉備 的主要亲信、生死之交和著名將領,同時與 張飛 也是 ...

    • 刘备→曹操(短暂)→劉備
  2. 2024年5月1日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關雲長 」重新導向至此。 關於其他用法,請見「 關雲長 (消歧義) 」。 行天宮 供奉的 恩主 公關(中者) 京劇中的關羽. 關羽 (? 年—220年1月或2月 [註 1] ), 字 雲 長 coeng4 ,本字 長 coeng4 生 , 司隸 河東 解 haai6 良人(今 山西省 運城市 ),約生於 東漢 桓帝 延熹 年間 [註 2] , 漢末 三國 時 劉備 的主要親信、生死之交和著名將領,同時與 張飛 也是生死之交。 二人並稱「 萬人敵 」 [4] 。 曾投降曹操,建安五年(200年)因功受封 漢壽亭侯 ,但又重新追隨劉備。 赤壁之戰 後,劉備助 周瑜 攻打 南郡 曹仁 ,遣關羽絕北道,阻擋 曹操 援軍,一年後,曹仁退走。

  3. 典故二 :據說古代守關的關尹之中也曾有人以官為氏而姓了關。. 譬如,《 風俗通 》一書就記載說「關令尹喜之後。. 」所謂關尹,亦稱關令,依照《 國語 》的記載,是先秦時期一種「敵國賓至,關尹以告」的官職。. [1] ( 頁面存檔備份 ,存於 ...

    • 成書
    • 體裁
    • 目录
    • 原稿
    • 版本
    • 寫作風格
    • 影响
    • 翻譯
    • 缺失
    • 延伸阅读

    《資治通鑑》是繼《春秋》後的一部以編年體的史學巨著,作者司馬光自幼好讀《左氏春秋》,喜歡編輯舊事以成編。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呈《歷年圖》五卷,治平三年(1066年),又呈《通志》八卷,作品涵蓋周、秦二朝,當時的皇帝宋英宗看了很滿意,於是下令在崇文院內設置書局,将颖邸旧书2400卷,赏赐给司马光参考,並供給笔墨、缯帛、費用、餐點、果物等服務,要他繼續寫下去,並准許他借閱皇家龍圖閣、天章阁、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秘阁的藏書。 於是司馬光就在洛陽編修《資治通鑑》,居家極為簡陋,夏天悶熱難堪,汗水常滴在草稿上,請匠人另闢一地下室,“常讀書於其中”,“日力不足,繼之以夜”,每夜秉燭著書,生病時亦不休息。好友勸他“宜少節煩勞”,他說:“先王曰,死生命也。”就這樣過了15年不問政事的著書歲月。 書...

    涵蓋年代

    《資治通鑑》全書共294卷,約300多萬字,書中記載的歷史由公元前403年,也就是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寫起,一直到959年,五代的后周世宗顯德六年征淮南為止。是司馬光以為君親政,賢明之道為出發點所編寫成的一本巨著,所謂「刪削冗長,舉撮機要,專取國家盛衰,繫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為編年一書,使先後有倫,精粗不雜。」。 在橫跨中國16個朝代,一共1362年的歷史中,詳近略遠,隋唐五代371年,佔全書四成,史料價值最高。很明顯的他多次著墨在其中的賢明政治時期,如文景之治,貞觀之治等。

    釋例

    司馬光的曾孫司马伋曾據司馬光的遺稿,將《資治通鑑》編修書法分類為36例。具體為:(1)用天子例。(2)書列國例。(3)書王制例。(4)書封爵禪位例。(5)書改元未禪位例。(6)書帝王將受禪例。(7)書廟號例。(8)書國號例。(9)書改元例;(10)書稱號例。(11)書王公例。(12)書建列國太子例。(13)諸王書名例。(14)書立王例。(15)書徒王例。(16)書列國立太子例。(17)書列國紀事取年號例。(18)書官名例。(19)書兼職例。(20)書罷免例。(21)書聘使例。(22)不書例。(23)重書例。(24)豫言例。(25)追書例。(26)書日後先例。(27)書事同日例。(28)書事相涉例。(29)書斬獲例。(30)書世系例。(31)從後姓例。(32)書字例。(33)書鄉里例。(34)書改置州郡例。(35)書薨卒例。(36)書反亂例。 帝后死稱“崩”,王公死稱“薨”。天子近出稱“還宮”,遠出稱“還京”,列國諸侯遠出稱“還某郡”。 《資治通鑑》具有強烈但過於主觀的正統立場,在分裂時代,如三國,魏有〈紀〉,蜀漢、吳無〈紀〉;南北朝時代,南朝有〈紀〉,北朝無〈紀〉;五代有〈紀〉,...

    史事評論

    《資治通鑑》於敘事之後,皆有附論,共186篇。其中「臣光曰」有102篇,其餘84篇是各家評論,其中裴子野的論佔了10篇,司馬遷的論只有1篇。以篇數看來,〈漢紀〉所佔篇幅最多、其次為〈唐紀〉。 陳垣《胡注通鑑表微》曰:“《通鑑》書法,不盡關褒貶,故不如《春秋》之嚴。溫公謙不敢法《春秋》,而志在續《左氏傳》,有所感觸,亦仿左氏設辭『君子曰』而稱『臣光曰』以發之。餘則據事直書,使人隨其實地之異而評其得失,以為鑑戒,非有一定不易之書法也。”

    全294卷:
    《周纪》,五卷。戰國七雄及其他小國無紀。
    《秦纪》,三卷。《周紀》與《秦紀》原為《通志》卷。
    《汉纪》,六十卷。西漢初、東漢初群雄無紀。

    《資治通鑑》殘稿今存僅8卷,目前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原稿33.8×130公分,共29行,465字,记载东晋永昌元年(322年)一年的史实,自永昌元年正月王敦即將作亂起,至同年十二月慕容廆遣子皝入令支而还止,每段史事开端約一、二字或四、五字,以下接“云云”二字。有宋赵汝述、葛洪、程垓、趙崇龢跋;元柳贯中、黄溍、宇文公諒、朱德潤、鄭元祐、任希夷跋。 手稿的最後一段是司馬光用范純仁寫給司馬旦的書札起草,原信用墨筆抹去,字跡依稀可辨:“純仁再拜,近人回曾上狀,必計通呈,比來伏惟尊候萬福,伯康必更痊平。純仁勉強苟祿,自取疲耗……”,“自取疲耗”以下尚有79字,至清初已不見,大概被割除,卷後有多人題跋;曾題跋的韓性說:“其以牘背起稿,可見其儉;字必端謹,可見其誠;事而書之,該以一二字,可見其博;紙尾謝狀...

    元祐元年(1086年)黃庭堅﹑張舜民等奉命校定《通鑑》初稿完畢﹐送至杭州雕版﹐元祐七年刊印行世。但元祐本已不可見。紹興二年(1132年)有餘姚重刻本﹐今多殘缺。 中華書局據清代胡克家翻刻的元刊本﹐發行的點校本《資治通鑑》,分簡體和繁體版本,均附「胡注」及「章校」的版本,其再版的版本是當今最好的版本。

    司馬光撰《資治通鑑》,略依《左氏春秋傳》體,重視戰爭之描寫,是一本道地的「相斫書」,如對戰國時代孫臏與龐涓的“馬陵之戰”,東漢末年曹操與袁紹 “官渡之戰”,三國時代曹魏與蜀漢、東吳的“赤壁之戰”,東晉謝玄與苻堅的“淝水之戰”,皆詳細生動,如歷其境。“赤壁之戰”寫“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馀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馀,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语言生动活泼,躍然紙上;又寫曹操的機謀:“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淝水之戰”寫慕容垂勸苻坚出兵是别有用心:“慕容揩、慕容绍言于慕容垂曰:‘主上骄矜已甚,叔父建中兴之业,在此行也!’垂曰:‘然。非...

    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与司馬遷的《史记》並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所謂“史學兩司馬”。 南宋史学家王应麟评价说:“自有书契以来,未有如《通鉴》者。” 宋末元初胡三省評價此書:「為人君而不知《通鑑》,則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惡亂而不知防亂之術,為人臣而不知《通鑑》,則上無以事君,下無以治民,為人子而不知〈通鑑〉,則謀身必至於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後。」“《通鉴》不特记治乱之迹而已,至于礼乐、历数、天文、地理、尤致其详。读者如饮河之鼠,各充其量而已。” 清代顾炎武在《日知录·著书之难》中高度评价《资治通鉴》和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称赞这两部著作“皆以一生精力成之,遂为后世不可无之书”。 王鸣盛認為:“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读十七史,不可不兼读《通鉴》。《通鉴》之取材,多有出正史之...

    白話翻譯本如下: 1. 台灣學者黃錦鋐等27位翻譯的《白話資治通鑑》(臺灣版由文化圖書公司出版,大陸版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 2. 台灣學者徐國良等人翻譯的《白話資治通鑑》(臺灣版由名遠(嘉文)出版社出版)。 3. 大陸學者張舜徽等數人譯注的《資治通鑑全譯》(大陸版由貴州古籍出版社出版,臺灣版由臺灣書房出版)。 4. 大陸學者沈志華等人翻譯的《白話資治通鑑》(大陸版由中華書局出版,臺灣版由建宏書局出版)。 5. 台灣作家柏楊翻譯的《柏楊版資治通鑑》。柏楊將《資治通鑑》重新以現代白话文翻譯,詳註現代之地名、官名,並加上地圖與評論「柏楊曰」。由於譯者為柏楊一人,故行文前後風格相當一致,同時也充滿柏楊獨特之書法與史觀。他曾提及:“感谢司马光先生和他的编辑群,把这个最混乱的时代,整理出一个纲要,在浩...

    侷限

    《資治通鑑》著重於政治與軍事,對於經濟方面記載不多,如載「租庸調制」僅“初定租、庸、調法,每丁租二石,絹二匹,綿三兩,自茲以外,不得橫有調斂。”二十餘字,武德二年确有新的租调法颁布,但似未涉及“庸”。在司马光看来,米价才是經濟重點,《通鉴》对唐代各个时期米价的记载达十八次之多。 《通鉴》重視戶口,记录了许多唐代的户口数,如开元十四年、开元二十年、开元二十八年、天宝元年、天宝十三载、建中元年、元和二年等。《通鑑紀事本末》只收錄兩則與經濟有關的史料,至於文化、藝術、宗教談得更少。對於「詩賦有所譏諷」者則採之,如卷一百四趙整作歌、卷一三四百姓為袁粲作歌。司马光尤重陆贽议论,采其奏疏三十九篇。 《資治通鑑》又專記鳩摩羅什譯經,卻不記玄奘譯經,又詳細記載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以及唐武宗三次大規模的禁佛毀佛事件;記陳群的九品中正制,卻不記隋代開進士科取士,凡與政治無關者,多不錄取。顾炎武說:“此書本以資治,何暇錄及文人?”。刘宋文帝元嘉十五年(438年)立儒、玄、文、史四学,司马光发表评论,四学其实是等而下之,不值得重视,“臣光曰:《易》曰:‘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孔子曰:‘辞达而已矣。...

    失誤

    《资治通鉴》雖被誉为“体例严谨,脉络清晰,网罗宏大,体大思精,史料充实,考证稽详,叙事详明,繁简得宜”。但因時代所限,《資治通鑑》本身也有不少錯誤,舉例如下:

    [在维基数据编辑] 1. 在维基文库阅读本作品原文( 在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分类) 2. 《資治通鑑 (四庫全書本)》 3. 《資治通鑑 (四部叢刊本)》 4.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通鑑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圖書集成》

  4. 中(1940年6月9日—),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满族,瓜尔佳氏。中國國民黨連系人馬,外交部文官出身。 畢業於美國塔夫茲大學博士,曾任考試院長、銓敘部長、行政院青輔會主委、立法委員,黨職包含國民黨副主席、秘書長、國發院院長、台灣省黨部主委 ...

  5. 简介 王年少時曾學過空手道、太極拳,1963年於香港加入邵氏而出道,任武打演員;1967年獲邵氏導演張徹器重,拍攝《獨臂刀》一炮而紅。 於李小龍走紅以前,王曾是香港影壇片酬最高的武打演員。1971年轉投嘉禾,首部作品《獨臂刀大戰盲俠》,還因此片與邵氏對簿公堂。

  6. 文昭甄皇后(183年1月26日—221年8月4日),名不详,史称甄夫人、甄姬、甄宓,中山郡 毋極縣渭陽里 [1] (今河北省无极县)人,上蔡令甄逸之女。 魏文帝曹丕的妻妾,魏明帝曹叡的生母。 甄氏三岁丧父。建安中期,袁绍为次子袁熙娶之为妻。 建安四年(199年)袁熙出任幽州 刺史,甄氏留在冀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