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5月26日 · 首先,我會建立自己獨一無二的資訊來源,並且讓這資訊管道自動化,每天把可能需要的資訊送到我的手上,而我可以在一個沒有額外干擾,統一簡潔的介面中處理分配這些資訊。 這裡最好的工具仍然是所謂的「 RSS 閱讀器 」。 我自己利用 Feedly 這個服務,收集研究主題相關的部落格與網站,當這些來源有新文章發表時,我就可以在自己的 Feedly 閱讀器統一瀏覽。 我每早上會花大概 30 分鐘的時間做資訊的快速篩檢,如果一天內還有其他空檔,也會打開 Feedly 看看,累積各種以後可能會用到的資料。 我一向不喜歡把綜合性大媒體網站當作我的主要資訊來源,因為那等於是讓媒體決定我要看什麼。 我也不信任 Facebook 這類社群有辦法提供我垂直綜深的主題知識,加上害怕社群過多雜訊。

  2. 2017年6月25日 · 1. 雙倍的時間: 當我花了很多時間整理書櫃、整理出筆記,但未來真正需要裡面的筆記時,卻常常一樣要花很多時間找出來,這就是「 雙倍的時間花費 」。 我們為了以後可以找出東西而整理分類,可是當分類愈複雜,我們很有可能「忘記筆記寫在哪裡」,反而愈不容易找出東西。 (可延伸閱讀: [整理術-1] 爆量數位資料時代的五個整理術新思維 ) 當然,「近期」正在使用的筆記或許沒這個問題。 但仔細想想,如果是「一年前的筆記」呢? 「寫在之前另一本筆記本中的筆記」呢? 「寫在某本書裡某一頁的筆記」呢? 好不好找到?

  3. 2017年3月7日 · 我們面臨著一個資料與資訊量都非常龐大的工作環境,面對爆炸的數位資料,應該如何整理才好呢? 幸運的是,我們也身處一個數位科技持續發展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裡,有更好的數位工具,可以幫助我們用「 不一樣的思維 」完成有效的 數位資料整理 。 這篇文章,我想從自己的經驗出發,提供五個整理思考角度和具體作法。 我自己的工作經驗是需要大量的文件整理、靈感整理、素材整理與經驗整理,所以下面的整理方法,也會和我的工作方式息息相關。 1. 一物沒有定位: 一個素材與想法,對我來說有可能用在 A 設計上,也有可能用到 B 文章中。 一份文件可以被 A 專案使用,也可能被 B 專案使用。 我的經驗是一個資料常常有很多用途,但是資料夾分類強迫資料只能出現在一個位置上,這就不太符合我的實際使用經驗。

  4. 2019年1月28日 · 有幾個可能的原因: 雖然是假期,但很多家人、朋友活動,其實也會佔用許多時間。 有時候甚至比工作、上學時還要忙碌? 覺得有很多時間可以利用,跟真的決定把時間投注到什麼利用上,是兩回事,有可能根本沒有決定自己的假期目標? 或是排滿了太多事,結果跟工作上一樣每天做不完,最後乾脆放棄不做? 工作上的時間管理,有時候比假期時間管理更簡單,因為「公司會幫妳管理」,妳有被設定好的上班時間、被同事主管客戶催促的行程,但假期完全自己掌控時,可能混亂的生活作息,反而導致時間更難以被利用,精神、體力更加不濟? 有時候,我們也不是完全不做準備的就開始假期,或許我們為長假擬定了一些時間表,但家人又要去哪裡聚會? 要開始幫忙做家務? 一整天忙碌行程後覺得累了? 熬夜看電視結果白天精神不濟?

  5. 2016年5月24日 · 1. 用 專案進度概念 建立桌面分類: 「 Fences 」可以做什麼? 它可以像是下圖這樣,在我的 Windows 桌面上建立不同的「 Fence 」看板,我可以把不同需求的檔案、資料夾、捷徑分類道不同看板中,達成一個整齊的整理效果。 如何畫出 Fence 看板? 如何分類? 這部分的操作都還是可以參考我最早的這篇文章:「 Fences 1.0 正式版推出! 管理桌面圖示從此井然有序,美化優化桌面的收納盒 」。 更進一步的,這些「 Fence 」看板因為可以自由命名、排列位置,所以只要發揮巧思,就可以在桌面建立符合需要的專案管理流程。 我建議可以試試看下面幾種 Fences 的桌面分類方法: 看板管理法 :待處理、處理中、處理完、其他參考.

  6. 2019年5月7日 · 三個擺脫計畫愈大壓力愈大的技巧. 作者: Esor Huang 5月 07, 2019. 每次排計畫時總是很興奮,甚至花了很多時間排出完美計畫,但是反而因為排好了計畫,讓人更加抗拒,更不想做嗎? 而且愈多計畫帶來愈多壓力,一旦某個計畫中的事情卡關,就會想要整個放棄,或是一直卡關在那邊,而整個計畫都往後拖延? 很多朋友覺得我是一個很愛計畫的人,很喜歡做出看起來很詳細的計畫,以為我一定花很多時間在計畫上。 其實剛好相反,我不會刻意花大量時間在計畫上。 我也不會想要排出完美設定好未來時間表的計畫。 但當然也不是不做計畫, 而是有三個不需要花很多時間、不需要排出完美卻高壓計畫的技巧。

  7. 2018年5月12日 · 作者: Esor Huang 5月 12, 2018. 有時候開會變成聊天,結果一件事情討論了很多次,最後專案卻還是沒有什麼進度。 有時候開會時大家都很努力,但討論的時間拉得太長,講的話失去焦點,讓會議變成一件累人的事情。 我自己也是上班族,每天面對許多公司內行政會議、客戶專案開會,甚至有時需要談判決策的會議。 回顧自己親身經歷過的各種冗長會議、高效率會議,兩者對比, 或許可以從我自己的經驗,整理出讓會議變得「高效能」的七個習慣 。 你或許也發現這篇文章題目,借用了史蒂芬.柯維的經典著作書名:《 高效能人士的七種習慣》,當然我不是管理學大師,這裡整理的七個習慣,只是我的個人經驗,所以也很歡迎大家一起討論,分享你的看法。 開會前,有個基本一定要做的事情:「準備自己要報告的資料」。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