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2月28日 · 則於精進為欲安立諸有情故,策發修學漸令增長。 為了把一切有情安立於精進中,鞭策自己努力修學精進,使精進逐漸增長。 我們發增上意樂時,承諾荷負起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的重擔,其中一項就是要把盡虛空界的眾生一一安立在精進中,但這需要以 ...

  2. 2020年8月18日 · [佛學常見詞彙(陳義孝)] 苦苦、壞苦、行苦。 苦苦是心身受苦時所生的苦; 壞苦是偶現之樂境,失去時所感受的苦; 行苦是諸行無常遷流不息不得安定的苦。 欲界三苦俱全,色界只有壞行二苦,無色界則只有行苦。 申三、行苦

  3. 2020年3月11日 · 須知,佛陀是開示皈依的人,僧伽是幫助我們成就皈依的助伴,但是,真正的皈依卻是法寶,能證得法寶便能夠解脫怖畏。. 最下法寶,亦是由其初修業時,遠一分過,修一分德,斷證二事,倍轉勝進而為安立,非離此外,忽從他來。. 所以,最終的果位法寶 ...

  4. 《瑜伽師地論釋》 (1)境瑜伽︰謂「一切境無顛倒」等性,與正理、教、行、果相應,故稱瑜伽。 (2)行瑜伽︰謂一切行更互相順,稱正理,順正教,趣正果。 (3)果瑜伽︰謂一切果更互相順,合正理,順正教,稱正因。 (4)教瑜伽︰謂三乘聖教稱正理,順正行,引正果。 法身、報身、應身 詞彙-陳義孝居士. 1.法身又名自性身,或法性身,即常住不滅,人人本具的真性,不過我們眾生迷而不顯,佛是覺而證得了; 2.報身是由佛的智慧功德所成的,有自受用報身和他受用報身的分別,自受用報身是佛自己受用內證法樂之身,他受用報身是佛為十地菩薩說法而變現的身; 3.應身又名應化身,或變化身,即應眾生之機緣而變現出來的佛身。 非安立諦 佛光大辭典. 又作非安立真如。 乃唯識論所說二真如之一。

  5. 2020年11月20日 · “ 相續 ” 是對多個剎那而假立的,“ 身聚 ” 是對身體眾多支分而假名安立的,除了假立之外,並沒有單獨成立的自性;而 “ 自我 ” 與 “ 他我 ” 也是對虛假的相續與身聚假立的。

  6. 2020年3月7日 · 1、首先說明由《攝分》所出的皈依勝利。 在《攝抉擇分》中有提到皈依三寶的勝利,可分為兩個四聚(子目) 來說明。 第一個四聚,就是獲廣大福、獲大歡喜、獲三摩地-定、獲大清淨。 獲廣大福。 如《無死鼓音陀羅尼經》中說:「佛陀功德不可思議,正法功德不可思議,聖僧功德不可思議,如果相信三寶的信心同樣不可思議,那麼所感得的果報也是不可思議的。 《攝波羅蜜多論》中也說 :「如果皈依三寶的福德有形色、可以衡量的話,以三千大千世界作為容器,都無法容納得下。 就如同大海水,是無法用手捧來測量的。 二獲大歡喜者,如《念集》中云,「若諸日夜中,能隨念諸佛,正皈依佛者,此是人所得。 」於餘二寶亦如是說。 我今獲得依止如是三寶歸宿,是為善得,作意思惟,增長歡喜。 三獲三摩地,四獲大清淨者,謂由等持及以慧學而得解脫。

  7. 2020年11月3日 · 《瑜伽師地論》所說的四緣發心,這四種的發心,都是對於無上菩提,發起要 證得 的心,並不是從 “ 所為 ” 的目標而安立。 日常法師開示 這裡是辨明菩提心的內涵,就是想要得到佛圓滿的果位的這個心(願菩提心),並不是說現在已經能做到了 (所為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