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1年11月19日 · 1988年秋日的某個黃昏,來自廣東梅州的一個客家少年初來香港,剛走進深水埗的唐樓,就因無法接受「屋小人多」的現實,哭著鬧著想回內地老家。 爸媽的安慰,讓他勉強住了下來。 轉眼間,已經「勉強」了二十多年,他如今成為了大學教授。 讓我們來聽聽香港城市大學助理教授學然的故事。 文、攝(部分):香港文匯報副刊記者 徐全. 小學時,我是「大陸仔」 「我在內地農村生活,不了解外界,雖然生活清貧,但是簡單快樂;可在香港,我第一次用雙眼看到比自己優越的生活,所以出現了『失落在都市』的感覺。 」生於廣東梅州的學然,隨著家人來港定居,巨大的差異感並非來自內地與香港的比較,反而是在燈紅酒綠的都市背後如何尋找自己的位置。

  2. 2019年5月8日 · 新銳藏家相信自己第一感覺 - 香港文匯報. 2019-05-08. ARTRA青年藏家在抽象表現主義大師Joan Mitchell的「玫瑰人生」畫作前。 除了ARTRA創始人和藝術總監之外,陳祉旭還有幾重身份:活躍在紐約藝術界的藝術收藏顧問、青年藏家和古根海姆美術館當代藝術品收購委員會委員,對藝術品收藏有着獨到的見解和思考。 在陳祉旭看來對於藝術品收藏新銳藏家要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覺。 「那些直入你內心的,與你的情感有所關聯的作品才值得讓你與之相伴和對話。 」她特別強調,「我們總是在看梵高和畢加索,看那些藝術歷史中的傳奇和神話,但卻忽略了一點:我們也是正在創造歷史的人。 換句話說,我們的選擇也在某種程度上影響着當代藝術市場的發展軌跡和後世的審美標準。

  3. 2013年3月30日 · 適逢南區大戲棚粵劇展光輝社區巡禮之際陳師傅於鴨脷洲公園足球場重新搭建傳統的神功戲棚讓市民重溫香港的昔日風情和生活趣味神功戲棚師傅已是一種式微行業有別於一般搭棚師傅因其棚架並不是依靠任何建築物支撐而起而是獨立穩固地建出來加上神功戲棚的構造別具特色一般可分為大金鐘龍船廠兩種搭建神功戲棚無數的陳師傅30年的搭棚生涯中早已將這門傳統手藝視為生命的一部分。 由於家族生意,身為第四代傳人的他,自13歲起便開始搭神功戲棚。 他回憶說:「小時候,跟隨父親四處到神功戲棚的工作環境裡觀賞及玩耍,從而培養出個人興趣。 雖然中間有離開過,嘗試其他職業,但最後還是對搭神功戲棚這職業情有獨鍾。 」於是他接管家族生意,把搭建神功戲棚的工作繼續傳承下去。

  4. 2020年12月9日 · 2020-12-09. 煜光 (左)有兒子接班學藝,冀薪火相傳。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訓練委會介紹學員無一留低 大師傅幸有兩兒承繼衣缽. 舞台,是所有演員樂師展現夢想的天堂。 傳統粵劇戲棚更是一門流傳數百年的工藝,用竹枝、索繩縱橫交錯紮結成表演平台,它既是建築學,也是藝術學。 然而,這種歷史悠久的手藝已瀕臨失傳,目前在職戲棚師傅僅數十人,家族四代從事戲棚搭建的煜光是其中一名老行尊。 他笑言搭棚辛苦,每年建造業訓練委員會均向他介紹學員,但人人嫌辛苦最終無一留低,所幸是他兩名兒子有意承繼衣缽。 有了接班人,縱然今年受新冠疫症影響令工作停擺,他仍信心滿滿粵劇與戲棚能薪火相傳下去。 香港文匯報記者 馮健文.

  5. 2018年6月26日 · Charbon Art Space現正舉辦本地藝術家陳泳因 (Doreen Chan) 的個人展覽陳泳因出生於香港大學時期主修視覺傳意其後修讀攝影曾在中國內地韓國 ...

  6. 2017年12月6日 · 2017-12-06. 陳之藩的寫作風格清新但亦有人認為太過不真實。 資料圖片. 陳之藩的釣勝於魚是中文科的經典範文是兩岸三地中學生的集體回憶這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分明論據充分有說服力說理有深度而不枯燥行文富有詩意雖是議論文但文學味重所用例子多為西方近現代科學家少有一般讀文學出身的作家那種文科人的學究味。 文章從在湖邊遇到老教授,並與他交談帶出「釣勝於魚」的文旨。 再寫老教授划船遠去,把視線帶到晨光映照下的美麗湖景,並引英國詩人華茲華斯的作品營造令人陶醉的氣氛,把讀者帶進沉思的境地,然後開始議論。 工作有趣味 求魚不重要. 議論也先從老教授說起,再擴至大部分美國大學教授「在工作本身發現出無限的趣味......至於魚竿之下是否有魚,他們反而忘了。

  7. 2018年12月18日 · 陳子翔 水中銀及小魚親測創辦人. 唐婭 香港舞蹈團首席舞蹈員. 李小鵬 中國體操運動員、4面奧運及16面世界賽金牌擁有者. 牟翔 英國保誠區域經理. Christopher Geary BSD教育機構總裁. 資料來源:主辦單位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高俊威. 讀文匯報PDF版面. 十大傑出「新港青」出爐 表彰「港漂青年」各領域成就.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