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月25日 · 227,062. 137 个回答. 默认排序. 记忆的瓶子Pinky. 儿童心理等 6 个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348 人赞同了该回答. 从来没有过一次把屎把尿,有一天孩子忽然拽着我走向自己的小马桶,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一般。 翻看了一下宝宝成长记录: 18个月大的时候, 我开始有意无意地带着女儿一起去厕所,一起挨着坐马桶上。 22个月大的时候 她开始主动去小马桶上拉粑粑, 22个月半的时候 开始主动去小马桶上尿尿。 24个月大的时候 ,除了外出、睡觉的时候,白天几乎完全脱离了纸尿裤了,在家就穿小短裤了。 有时睡梦中尿尿了,会拽着纸尿裤说不舒服,让给换一个,还会自己跑到床尾拿新的纸尿裤递过来让给穿上。

  2. 2020年4月6日 · 1,043. 被浏览. 469,157. 164 个回答. 默认排序. 年糕妈妈. 儿童教育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187 人赞同了该回答. 别急,关于让娃学会自己上厕所这事儿,糕妈诚心向广大爸妈们收集了一波 “如厕训练经验”, 总有一款适合你家宝宝哦。 娃上厕所,这些妈妈是过来人. A妈妈:穿内裤,湿了就换. 去年7月,想着再过两个月娃就上幼儿园了. 得下个决心把尿不湿给戒了. 我也比较随性, 就备了个小马桶. 然后 在家只给宝宝穿小内裤. 湿了就换呗. 刚开始娃经常会尿湿内裤. 我一天也要拖几次地. 没过几天就越来越来少尿裤子. 会主动跟我说“妈妈,我要尿尿”了. (大概看我辛苦“清理战场”,娃也会小小内疚吧,哈哈~) PS: 这个方法适合天气暖和的时候,方便换洗,也不容易着凉哈~

    • 陳錦鴻用五年教兒子如廁1
    • 陳錦鴻用五年教兒子如廁2
    • 陳錦鴻用五年教兒子如廁3
    • 陳錦鴻用五年教兒子如廁4
  3. 12. 被浏览. 20,714. 6 个回答. 默认排序. 万向少年. 3 人赞同了该回答. 训练如厕的时间. 准确来说,让宝宝自己上厕所,不应该叫“训练”,而是要让宝宝像学习走路、吃饭那样,在一切条件成熟的基础上适度去做。 如果一定要说个时间的话,最好在18~24个月左右。 因为这个阶段宝宝的神经、肌肉、膀胱发育已经趋于成熟,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家长可以有意识的进行引导。 二、看懂宝宝如厕信号. 引导宝宝如厕要循序渐进,千万不能急,平时多观察宝宝的行为。 当发现宝宝发出这些“信号”,就可以给宝宝做如厕锻炼啦! 对大人厕所表现出兴趣,还会模仿大人如厕。 想上厕所时会通过动作、语言来表达,提前告诉大人。 能听懂大人的指令,比如“到厕所去尿尿”、“等一等”……。

  4. 75,723. 19 个回答. 默认排序. 盐选推荐 . 知乎 官方账号. 要对 5 周岁的孩子进行数学启蒙 , 就需要生动形象地方式帮助他们感知 「 数 」 的概念与存在形式 。 不借助复杂的教具 , 生活中触手可及的物品和简单的体验活动就能实现这一目标 , 这便是蒙氏教育的智慧理念 。 把鸡蛋放到杯子里. Eggs to Cups. 这项活动很经典 , 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对一一对应的掌握情况 。 记住 , 不管讨论或解释多少次 , 都不能增强孩子对这个概念的理解 。 只有让他接触到数和物体 , 有了亲身体验才会进步 。 你需要. 6 个西餐蛋杯或小杯子 ; 8~10 个玩具鸡蛋 ( 木头或塑料的 ) 前期准备. 先把蛋杯摆成一排 , 旁边放些玩具鸡蛋 。 怎么做.

  5. 7,675. 2 个回答. 默认排序. 胸口的鱼骨. 你好。 再见! 一直以来,在宝宝上厕所这件事情上,我们的关注点都在: 如何进行如厕训练。 至于如何孩子擦屁屁这个小细节,则因为私密、动作复杂等原因,一直被我们选择性忽略了。 直到孩子上了幼儿园,一切都爆发了。 其实, 孩子不会擦屁屁,烦恼的不仅仅是家长,孩子自己也不好受。 屁屁擦不干净,细菌和粪便就可能会长期刺激肛门,增加皮肤感染几率,严重的话还会起痈(皮肤红肿)。 而长期憋便,则会诱发便秘,便秘则会造成痔疮。 改善这一切的方法也很简单——孩子擦屁屁。 但 如何“体面”地孩子擦屁屁呢? 孩子擦屁屁,要选对好时机. 擦屁屁这件事,看似容易,其实也不简单。 想要孩子学会自己擦屁屁,需要他提前掌握2个技能: 1)熟练自主如厕.

  6. Kelvin Du. 天干物燥,冷静思考. 1 人赞同了该回答. 两岁的孩子考虑学习格斗防身还太早,现在主要还是注意孩子营养,让他有个健康的身体,也是为将来学习格斗或者参加体育运动做准备。. 这个阶段更多的要孩子认识危险,学会识别危险并知道躲避危险,初步 ...

  7. 要想要孩子学会感恩,就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为了他做了什么。. 不要让孩子有太多优越感,一家人不能哄着捧着孩子,什么都把最好的留给他. 不要“只要你好好学习,别的你都不管”这样的理念去教育孩子,这是非常错误的. 多培养孩子参与到家庭的事务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