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4年10月3日 · 另一個很影響八九十後的政治價值是香港本土理論以陳雲的香港自治運動為主軸他在香港城邦論一書主張放棄一國意識形態堅持以香港本土為本位此說得到八九十後的歡迎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思潮力量

    • 用「他我」來看待自己
    • 政治人物大多避免的「承認錯誤,隨時修正」
    • 視大人者而藐之
    • 他是位就事論事者
    • 柯 p 的思維太過跳躍
    • 延伸閱讀

    柯 P 常用「他」來代表柯文哲這個人。這說明柯 P 很習慣,也很常用第三人客觀位置,來看柯文哲這個人的行為,甚至對其行為進行評價。 所以他做決定與說話時,不純粹是從過去一路走來的那個「自我」的延續與放大,而是一種辯證過的進化版的「他我」。這是一種很銳利的抽象思考法,可以把自身的感情與面子這些牽絆丟棄,像開刀一樣冷靜的解剖自己,像靈魂出竅一樣觀察自己現在的狀態,從而對自己進行無情的修正與進化。 在一個艱難決定出手之前,他可能已在自己腦中正反交戰辯論了幾百回,很少人能做到如此透澈,台灣政壇更幾乎沒有人能拋開自己來看自己,不論是過去的恩怨或是功績。

    診斷小腸,開刀大腸,說明他醫師訓練出來的價值觀念,與理工科那種工具理性的決定機制。沒有法政科系或媒體人習慣的價值理性,過去講過的話不一定正確,那就認錯,馬上修正,面對現實,該怎麼辦就怎麼辦?這使得各種情緒勒索與承諾綁架,道德主義教條信念,對他都是沒有作用的。 換句話說,以前大家習慣用來框政治人物的那些表率形象話術,對他一點意義也沒有。

    李登輝等總統,在他嘴裡就像一個個雕像,沒有崇敬也沒啥恨意,沒啥好話也沒啥惡言,很冷靜的描述與評價。 威權時代出來的人,對大人長輩多少有點神化的崇敬,或敵對的恨意,但柯 P 完全就像看著老李蹲坑便便,老馬路邊剉屎一樣,冰冷的在描述那個人的行為模式,在他生命中,頂多有值得尊敬的前輩,沒有言聽計從的長輩,這在政治圈也很少見。

    直接點名批判個人,恨的卻是某類行為而不是某人。這跟台灣政治圈的習慣剛好相反,台灣政治圈常常是恨某人入骨,卻總是模糊的罵某一批人,而不敢點名做壞事那個人,不願跟某人直接正面對決。 柯 P 剛好相反,他不爽誰就直接點名對幹,意思是這人以後不是我朋友,頂多就是不要見面。但他真正恨的,想要鏟掉的,卻是某一群人認為「理所當然」的行為,比如借債發錢,政策買票……,這其實會得罪一大票人,正常政治人物會避開這種雷區,但柯 P 不會。

    柯 P 的思維方式,與台灣政壇以政法科系思維養成的習慣根本不同,這是他紅的原因,是對手老抓不到他痛點的原因,也是他讓傳統菁英討厭的原因。但是,柯 P 的爆紅,說明傳統菁英們過去的思維架構與關係網絡決定論已經被拋棄,想擊敗柯 P,恐怕沒那麼容易。 進一步說,新時代流行的思考模式,恐怕是更接近工具理性的務實態度與經驗主義,而快速遠離價值理性及關係決定論,這些傳統菁英們習慣的模式。政治慣性與傳統,也鮮少能在他腦中發生作用,因為他有自己的辯證法。 老話,不管你喜歡他或討厭他,你得先仔細研究他,因為他的確是個生物,而且是個怪物。會吃砲火長大,還會高速進化,不是怪物是什麼? https://www.facebook.com/mirrormediamg/videos/292823507978821/

    政客以為柯文哲受歡迎在於他很神,卻沒認清他其實只做了一件事 突破你想像的柯粉組織圖──猜猜看柯文哲支持者是藍多還是綠多? 【專訪柯文哲 IG 小編】政治網紅原則:年輕人不會因為你說一兩句流行語,就對你改觀 (本文經原作者 吳崑玉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連結。首圖來源:中央社。)

  2. 2017年2月8日 · 台灣史上第一次官方「解殖」行動. 對於一心想恢復大明正朔並深深受過南京國子監(編按2)華夷之辨(編按3)思想教育的鄭森來說,台島行之有年的 「蠻夷文化」(尼德蘭文化)與原生文化(台灣南島文化),跟對大明發難的滿州韃子的文化風俗一樣,都是難以容忍的。 在那之後,全台第一座創建最早的新港教堂學校(1636 年)還有蕭壠神學院(1659 年),都於 1661 年後毀於明鄭之手 ── 這兩次教堂摧毀事件,象徵了福爾摩沙至此切斷與歐洲文化強烈連繫的臍帶。 此後西拉雅四大社(編按4)與周邊明鄭所能觸及的行政地域(承天府、天興縣、萬年縣)等地的原住民,開始被進行強迫式的解殖 ── 去尼德蘭化。

  3. 2017年11月9日 · 今年十月,台灣充滿了濃濃的懷舊情調。 先是銘傳大學廣播電視學系主任杜聖聰懷念過去「國慶」觀禮台的「國旗」「國號」,痛斥今年的觀禮台少了這兩樣符號,甚至罵出「 香蕉你個芭樂 」;卻被文史工作者 管仁健 指出其錯誤「以前的觀禮台也不見得有這些東西」。 再來是「懷舊達人」 張哲生 懷念過去滿佈街頭的「國旗」,藉此講了個小華與小英的故事,卻又被許多網友吐槽。 又傳出有建中學生發起「 把國旗插『回』去 」活動,『回』這個字也說明了懷舊的心情。 這讓筆者聯想到:三年前,柯文哲也 曾懷念蔣經國 「功大於過」,還說「蔣經國時代對於政府官員操守及政商關係的嚴格規範,應該成為台灣政治的典範。

  4. 2016年8月19日 · 所謂很魯蛇的文組,其實應該要嚴格定義成「文史哲」等相關學科,例如遍布全國的中文系,以及甚至找不到存在價值的台文系所,這些學群才是真正沒有用處的。 換言之,文組是不精確的說法,文史哲學群不能跟法律系、國貿系等精英科系相提並論。 本文接下來要探討的都是文史哲學群(標題用文組一詞只是為了引戰) 到底是不是廢材魯蛇 的問題。 但文史哲學群真的那麼廢物嗎? 以104奴隸銀行的觀點來說是的,以頂尖大學的觀點來說也很正確的,因為這樣就進不了百大。 但以「文明帝國」的角度來看,文史哲學群代表的是. 文明勝利的基礎。 用文化勝利征服世界的遊戲. 看似一下子就拉到很了不起的高度,但其實我只是借用一套電腦遊戲「文明帝國」(Sid Meier’s Civilization)來比喻。

  5. 2019年5月29日 · 「華人領袖100」成立的宗旨是承擔,也是傳承。 有鑒於近年來台灣市場機會日漸減少、資源分配高齡化等現象,30 世代職場歷練不足,也缺乏發展的舞台,普遍對未來感到茫然。 40 與 50 世代享受過台灣的經濟紅利,因而決定打破產業與職涯上身份的界限,一起站出來,對 30 世代的職涯發展做出承擔,幫助 30 世代得到職場上實質的引導及啟發,並且產生正向的世代傳承。 集結中生代背景多元的導師陣容,讓專業可以跨界交流. 石恬華、顏玉芬和彭仕為「華人領袖 100」的共同發起人,他們來自完全不同的專業領域,卻對人才傳承有著同樣的信念,因而一起邀集了同樣來自 40 與 50 世代陣容超強的導師群。 共同發起人顏玉芬表示 「新世代經常有著不羈的職場價值觀,創意十足敢拚敢衝,內心卻希望更扎實。

  6. 2021年9月9日 · 「今天固然在台灣一千九百萬人中,外省人只有兩三百萬,是少數,但是與大陸十億人口相比,台灣人還是絕對少數。 假如有一天,外省第二代、第三代覺得活不下去,覺得受到壓迫、排斥,他們有沒有可能和中共裡應外合? 中共一直找不到理由來打台灣,但假如有一天外省人說歡迎中共來,那中共會不會來? 」他在訪談中這麼說。 一個月後,時任民進黨立委吳淑珍在質詢時拿出數據,指出在中央民意代表機構1300名代表中,台籍僅佔 17%,與台灣人 85% 的人口比例相差懸殊;而台人在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中央政府各機關首長以及軍中將官,所佔比例也僅有 13.6%、14% 及 4.3%。 她不但反駁了外省人弱勢的說法,更表明台灣人才是國民黨政府治下受到差別待遇的族群。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