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04年8月26日 · (一)傑作品11《偉大的十字街頭》〈中醫的悲哀〉中有以下文字:「阿拉伯大學已經有了醫學系,那時候,中國的書院,還在教授四書五經的八股文。 從那時開始,就奠定了西醫永遠的霸主地位。 潘國森於是說陶傑任意穿越時空,將上下一千年的事牽扯在一起。 他在〈千年醫學發展史〉中解釋道:「中國的八股文初出世的時候,正值西歐的文藝復興時期。 八股文的體制源於宋元,到明憲宗成化年間 (1465-1487)才成為定式,八股是破題、承題、起講、提比、虛比、中比、後比、大結,是文章結構的八個部分,......」 無疑,批評陶傑的地方是不錯的。 錯在「八股是破題、承題、起講、提比、虛比、中比、後比、大結,是文章結構的八個部分」一句。 八股文是明清科舉考試的指定文體,有很多嚴格規定。

  2. 陶傑是香港少數能以筆惑眾生的文人亦有人稱之為文棍」,反正都是稱呼一個而已相信陶傑不會介意這稱呼),他那支筆尖銳鋒利為文愛恨分明偏偏讀者對他也正是如此。 一、「庸俗的才子」﹖. 近年陶傑於文壇幾近形成一種「才子文化現象」。 有大學文化研究學系甚至煞有介事地,以陶傑作為研究對象,試圖以文化理論來解讀他受香港人歡迎之原因及影響。 陶傑一方面走向大眾(或走向市場),一方面被「學院派」排斥及批評—在文化素養較高的知識份子圈裡,出現了「喜愛陶傑等於低品味」的聲音。 這種兩極化的文化現象,恰好反映陶傑的爭議性。 陶傑是我喜歡但稱不上欣賞的作家。 作為一個陶傑的讀者,「喜愛陶傑等於低品味」無疑是一種歧視。 陶傑的情況與台灣的李敖有點相似,在學院派眼中,幾乎等同「庸俗的品味」。

  3. 向香港的品牌霸權時代告別陶傑)--懷念梅艷芳系列.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 0 訂閱站台. (10月10日是梅艷芳的冥壽,在此分享一些文章,以紀念這位在香港的流行文化方面甚有代表性的人物) 向香港的品牌霸權時代告別陶傑2004年1月. 張國榮之死,固然全港哀慟,象徵了香港中產階級的自憐,梅艷芳之逝,全民同哭,在集體意識之中,象徵的是草根階層向上攀登社會梯階的希望的幻滅。 梅艷芳在一場華麗的葬禮之後,化為一縷輕煙走了。 香港進入了「後梅艷芳時代」,換句話說,香港進入一個「沒有品牌的時代」。 香港沒有自然資源,除了有限的土地,香港最大的資源就是「人」。 香港的演藝人,是香港人才資源的一個重要環節。 香港的演藝人,三十年來擁有向鄰近國家地區的「輸出強勢」。

  4. 2004年04月04日 比 音 速 快 五 倍 的 飛 機 問 世 , 時 速 可 達 五 千 英 里 , 從 倫 敦 飛 雪 梨 , 只 需 兩 小 時 。 但 是 , 為 甚 麼 要 那 麼 快 呢 ? 香 港 人 都 記 得 , 很 小 的 時 候 , 從...

  5. 2016年8月23日 · 書名︰《泰晤士河畔作者陶傑 出版社︰皇冠 希臘先哲蘇格拉底曾說什麼事都可以看得開惟獨面對真理。」我本身不太愛看報紙的副刊也不愛聽收音機原因也可能是受了這種思想感染現在報紙的副刊水準甚低只充斥著充滿邏輯謬誤的推論或是

  6. 才子現象(2004年8月20日) 主持:劉細良、邵家臻、沈旭暉 筆錄:無忌 才子在香港,己經成為一種文化現象,陶傑現象是當中的表表者。 有大學文化研究學系煞有介事地,以傑作為研究對象,試圖以文化理...

  7. 2010年9月3日 · 這種傳言越傳越廣,兩蔣也耐不住了。. 三個月後,郭永在八月二十日忽然於警務處二樓舉行記者招待會,宣布八德滅門案這次是「真的」破了,刑警總隊已扣押穆萬森(三十七歲,河北人)、袁中古(二十七歲,山東人)、吳整墻(二十八歲,湖北人)、周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