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隱性心臟病其實並非正統的醫學名詞一般用來形容突然出現的心臟病例如病人過去曾出現症狀但自己不察覺遲遲沒有求醫及做檢查直至情況轉差急急求診此時便懷疑自己乃隱性心臟病發作其實心臟病可能早已纏身另一種情況是病人沒有出現明顯症狀或根本沒有症狀所以一直不察覺直至突然病發才知原來自己有心臟病。 心臟科專科醫生梁國輝曾表示,一般來說,若連病人本身也不察覺自己有心臟病,便會稱為隱性,但究竟是否真的完全察覺不到,實際上很視乎病人本身對 心臟病 的知識有多少,有些患者可能對心臟病缺乏認識,所以一直忽略症狀。 隱性心臟病的先兆、特徵. 可以與一般心臟病發出現心口痛、心口翳悶、胸口不適、頭暈或氣喘,有時候容易與胃痛混淆. 眼前發黑. 心跳紊亂. 隱性心臟病的成因.

  3. 2023年9月12日 · 高醫生表示隱性心臟病可以分為先天及後天前者包括心臟結構問題如心肌肥厚又或是一些出自電流的問題如先天心律不整電流流動異常心跳突然過快等而後者中最常見的則是冠心病亦即冠狀動脈出現阻塞。 另外亦有一種名為「布魯格達氏綜合症」(Brugada Syndrome)的心臟病,主要影響亞洲地區的壯年男性,患者平常身體無任何異樣,但會在睡覺期間突然猝死。 潛藏徵狀. 隱性心臟病大多沒有徵兆,但有時仍能捕捉到一些蛛絲馬跡。 高醫生指出,隱性心臟病病人在日常生活上可能會不時感到胸悶、氣促等,但一來這些問題容易被當成其他問題,以致被忽略。 他表示香港人普遍較少運動,自己亦遇過不少「零運動」的病患,但他就指出部分心臟問題例如心血管堵塞,很多時候可以透過運動來發現:

  4. 首頁. 病症及治療. 港安講心系列之一隱性心臟病 可隨時猝死. 心臟病是本港第二號殺手當中大部份的心臟猝死個案跟心臟冠狀動脈栓塞有關逾半數患者更屬於隱性心臟病」,他們一般並無特別的心臟病徵兆例如心絞痛氣喘等但卻有機會受到各種誘因觸發導致心臟病病發甚至猝死。 定期心臟檢查是唯一預防隱性心臟病、心臟猝死的最好方法。 隱性心臟病沒有明顯徵狀,連患者亦不察覺自己的心臟出現問題,直至三條主要冠狀動脈收窄至超過70%或以上,便有機會受各種誘因觸發,例如一旦受到壓力、精神刺激等便會立即觸發病情,及至發病時,已經無可救藥。 而現時社會中更有不少隱性心臟病患者,他們是從沒有出現心臟病徵兆,直至心臟病發被送入急症室後才揭發病情。

  5. 2023年1月12日 · 心 臟 病 在 香 港 最 常 見 的 致 命 疾 病 中 居 第 三 位 , 因 此 病 而 死 亡 者 佔 二 零 二 零 年 總 死 亡 人 數 約 13.0% , 因 心 臟 病 引 致 的 按 性 別 劃 分 每 十 萬 人 口 計 算 的 粗 死 亡 率 , 男 性 為 105.1, 女 性 為 73.1; 當 中 以 冠 心 病 最 ...

  6. 2022年5月19日 · 隱性心臟病患者平日並無明顯徵狀病徵可突然發生及來得嚴重甚至可以在運動駕駛睡夢中毫無預警下猝死令人措手不及先天及後天隱性心臟病 隱性心臟病有不同種類包括先天的結構性心臟病例如心瓣膜嚴重狹窄心臟肌肉肥厚先天性心跳心律不整例如長QT綜合症Long QT Syndrome)、布加達綜合症(Brugada Syndrome)等。 後天的心血管問題、三高包括高膽固醇(血脂)、高血壓、高血糖、吸煙習慣等,均會增加出現血管狹窄的機會。 隱性心臟病高危因素: 家族成員有相關心臟病病史,尤其家人60歲前已有心臟血管狹窄或心臟病問題; 吸煙; 體重過重; 三高(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 睡眠窒息症等. 最新影片推介: 湊得輕鬆啲.

  7. 2020年6月3日 · 心臟病是本港第二號殺手當中大部份的心臟猝死個案跟心臟冠狀動脈栓塞有關逾半數患者更屬於隱性心臟病 」,他們一般並無特別的心臟病徵兆例如心絞痛氣喘等但卻有機會受到各種誘因觸發導致心臟病病發甚至猝死定期心臟檢查是唯一預防隱性心臟病心臟猝死的最好方法。 關鍵詞 : 周榮興 , 心臟病 , 搭橋 , 港安醫院 , 超聲波 , 通波仔 , 香港港安醫院—荃灣. 隱性心臟病 一般無特別的心臟病徵兆,例如心絞痛、氣喘等,但卻有機會受到各種誘因觸發,導致心臟病病發,甚至猝死。

  8. 所謂隱性心臟病一般理解為首次病發前病人完全不知患心臟病從沒徵狀但突發性心臟病發的個案此病況其實並不鮮見甚至不少病例一發病已存在猝死風險關注心臟健康者絕對應該防病未然。 先分享一個中青年病例: 男性,30+歲,胃部不適求診,抵達急症室暈倒。 心電圖顕示前壁ST 段抬昇,是急性心肌梗塞。 在30分鐘內進行心血管做影,發現三條冠狀動脈血管中最大的一條100%完全阻塞。 經即時急救和通波仔,置入支架,病情才穩定,心臟功能沒受損。 病徵容易混淆胃痛. 上述隱性心臟病個案,很明顯是給「好彩」兩字救回一命。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前院長劉柱柏醫生表示,心臟病患者普遍對病發徵狀的心口痛、胸口不適認知較低,常見容易混淆胃痛,或是食滯脹痛,延誤求醫。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