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6月12日 · 香港精神疾病支援不足 須多管齊下改善. 「如果使用以上準則計算香港800萬人口便需要800位精神科專科醫生但香港目前只有300多位除了醫生還需要臨床心理學家護士社工等崗位處理其他事務如治療之外精神病患者還需要康復協助如日間中心工場等配套顯見香港的精神疾病支援人手並不足夠。 曾醫生認為,香港的醫療療體系隸屬醫管局管理,而康復設施與支援則隸屬非政府組織管理,並非由同一個機構統一管理,雖然近年本港的康復服務已有所改善,這些單位仍須更加緊密合作。 曾醫生指出,整體來說,「香港的精神病治療需進行多方面改善,首先,需制訂精神建康政策,例如:規管治療方法、監察水平、訓練人手等。

  2. 2023年6月9日 · 原因是精神病患者病發受到刺激時會出現幻聽幻覺與被逼害妄想讓患者認為有人會傷害他們繼而變得害怕與緊張他們為了保護自己而傷害最親密的人及照顧者。 」但曾醫生強調,這些仍是極少數的例子,大家不用恐慌。 至於為何大眾會認為精神病患者很暴力? 曾醫生認為,是媒體塑造而成的形象,特別是荷里活電影,一來為了嘩眾取寵,二來是因為對精神病患者的認知貧乏。 但隨着愈來愈多關注精神病患的倡議者、醫生及病人組織與電影從業員持續討論相關議題,使電影中的角色,如電影《有你終身美麗》中所呈現的精神病患者形象,已變得真實而非暴力。 曾醫生表示,精神病患盡早接受治療,控制病情機會大很多。 及早就醫 及早治療. 在精神疾病中,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是其中一種精神分裂症,「患者受到刺激時會出現被迫害與關聯性妄想。

  3. 2023年6月12日 · 人力資源不足 依賴多方合作. 在人手及資源不足的時候如果社會有共識要大力防止嚴重精神病人傷害市民如今次鑽石山斬人2021年10月西環的士司機被外籍男刺斃2022年3月的太古廣場箍頸踩爆頭致死等事件但是在短期內政府又真的未能大量增加人手及資源則只能檢視在目前百樣爭持的情況可以犧牲哪些範疇然後把額外資源撥入嚴重精神病患者分流的特別服務無論在覆診次數探訪次數支援服務等等都加強至helicopter水平的監護但是公眾又會否接受新的資源調撥呢

  4. 其他人也問了

    • 神秘的大腦
    • 藥的迷思
    • 「我都可以嗎?」

    坊間總認為精神病患者是心理或性格有問題,但其實背後真正病因,出在大腦。行醫30年,王明爍醫生每日的對手就是複雜的大腦,平日坐在診症室,他總喜歡拿出一個醫學大腦模型和圖示,與病患及家屬分享大腦結構和疾病原理。 「大腦是很神奇的器官,你睇,布滿無數神經細胞,中間由不同化學物質負責傳遞信息。人的情緒、思想,以致手腳協調、器官的運作,都是由大腦控制。」王明爍說:「可能你現在不為意,其實我們每一下的呼吸、心跳,都全賴大腦。」 大腦如果血管堵塞,可導致中風,大腦萎縮可導致失智症,而假若大腦中微妙的化學物質失去平衡,就可引致不同種類的精神疾病。其中,精神分裂症就是一種慢性的嚴重腦部疾病,因為大腦內負責訊息傳遞的化學物質多巴胺活動不正常,令患者出現幻聽幻覺等症狀,它的成因尚未完全確定。而因為缺乏病適感,精神...

    醫患關係是一種長期的陪伴,王明爍說,對於精神疾病這類長期病,尤其如此。 「和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一樣,精神疾病也可以透過長期的藥物治療,去調節腦部的化學物質,從而令病患慢慢康復。」王明爍說,一些病患擔憂精神類藥物會帶來肥胖、手腳僵硬等副作用,醫生就要盡量配合他們,選擇副作用較小的藥物。 王明爍記得,自己最初走入精神科的時候,是80年代後期,當時香港公立醫院普遍採用第一代精神科藥物,可選擇口服或打針的形式。對於精神分裂症,第一代藥物的原理是純粹抑制腦部中多巴胺的活動,但由於多巴胺被全面抑制,患者會出現嗜睡困倦、手腳僵硬、肥胖等問題,醫生需另外處方輔助藥物,幫助患者減輕這些症狀。 到了90年代,第二代精神科藥物的口服藥進入公立醫院。王明爍說,第二代藥物大大減輕嗜睡、手腳僵硬的副作用,對病人來...

    不過,王明爍明白,自己的診室和藥物並不是患者的人生終點,一步步協助患者重新投入家庭和職場生活,讓社會接納不同社群,才是最重要的。 走出診症室,王明爍常常參與講座,分享精神病知識,講座上聽眾總是踴躍提問。「許多人的家屬或朋友患病之後,其實都唔知點算,很無助,對精神病的知識很渴求。」王明爍說,他希望透過公眾教育,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專業、準確的信息,無論是面對面的活動,還是網絡資訊。 數月前,王明爍醫生與多個團體,舉辦記者會,希望破除公眾對精神分裂症的常見誤解。 教育和資訊只是第一步。王明爍也與社康護士、個案經理等醫院中的不同專業人士緊密合作,開展計劃協助患者重投社會,包括與富有社會責任感的大機構合作,為精神病康復者提供合適的工作機會。 有患者聽說自己有機會重新投入職場,去大企業工作,開心之餘又戰...

  5. 2017年12月6日 · 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疾病與心理健康. 從生命早年的美好發展至出現精神疾病是怎樣的一段歷程? 作者: 陳善美. 2017-12-06. 創造·轉化. 標籤: 兒童 心理問題 精神疾病 身心健康 青少年. 兒童及青少年若出現精神障礙各種身體疾病也可能出現。 (shutterstock) 曾經認識一位在一年級時是超級可愛如小天使般的孩子三年級時卻變得有如小魔怪般攻擊其他同學甚至面對訓導老師和校長也可以出拳腳後來被診斷為亞氏保加症」(Aspergers Disorder)。

  6. 2023年6月13日 · 近日社會出現幾宗與精神病患有關的傷人事件著名精神科醫生曾繁光為我們分析精神病在香港有多流行以及精神病患者是否特別暴力

  7. 3 天前 · 我將這3個情境一起放入這篇文章中,並題為「失落的精神」。. 我們是不是太過專注於舊有的方式,以至於最終失去了我們真正想追求的事?. 每個人都希望教育造福我們的下一代,我們是否走在了錯誤的道路上?. 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時候讓我們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