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1月3日 · 1277. 「學會做人,才能在高度競爭的市場中脫穎而出。 」香港保誠保險資深營業經理黃子寧認為,業務員擁有關鍵10項特質,再輔以「服務3層次」來保溫客戶關係,便能成功深得高資產客戶的心。 成功經營高資產客戶前,首先我們必須瞭解如何開發高資產族群,黃子寧的高資產客戶大約占其總客戶數的20%左右,其中大多為購買保費達港幣50萬元(約為新臺幣200萬元)以上的客戶。 初始若要開發高資產族群,她認為業務員可以先積極參與商業會議等相關活動,因為許多中小企業老闆皆會參與這類型活動,這會是業務員前期能夠接觸、拓展高資產人脈的一個方法。 而參與活動這樣的方式實行一段時間、累積一定客源後,就可以開始執行轉介紹的環節,轉介紹是更有效益開發高資產客戶的方式。

  2. (1)短期風險──走得太早讓家庭無所依靠. *購買人壽保險以避免死亡的提早來臨. *創造一份資產以完成照顧家庭的責任. *提供替代的收入來源. (2)長期風險──活得太久沒有經濟支撐. *保證終身的經濟來源、收入的保障. *專業的資產管理,增值財富以對抗通膨. *傳承及遺產規劃,高齡時期的看護照養. 運用財務規劃探討風險領域對保險業務員來說尤其重要,且站在財務顧問師的角度來看,要確保一個財務規劃有品質,保險是最重要的基礎。 此外,在財務規劃過程中,要能教育客戶財務觀念,也要能探討一些客戶過去從未思考過的財務議題,只要客戶的觀念被打通,就會積極主動地投入資金,接受專業建議下的資產配置。

  3. 2021年1月1日 · 壽險業因而面臨利差損的威脅持續擴大,為了讓保險公司經營能夠永續發展,主管機關順應趨勢宣布調責任準備金利率,2020年7月1日起適用之各項新措施,顯示出政府希望保險公司儲蓄險轉型的決心。 面對如此重大的轉變,短期而言勢必會對保險公司產生非常大的衝擊。 為了接軌IFRS 17與ICS 2.0,保險公司的資產負債與商品結構將進行大幅調整,加上疫情爆發的影響,去年保費收入較前年同期下降,以往透過儲蓄型商品快速累積保費收入的方式,也因為其對利率敏感的特性,在利率持續下探的現今,讓保險公司的穩健經營更添變數。 黃敏義認為,與其追求較不可控的「利差益」,如何轉向改以變數較低的「死差益」及「費差益」為主要獲利來源,將是壽險業下一步應該審慎思考的,而這也與主管機關希望保險公司儲蓄險轉型的態度不謀而合。

  4. 2017年7月1日 · 風險控管能力將主導壽險業的未來 |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 採訪、撰文 侯琇文. 通過. 彭金隆|前瞻保險論壇. - 2017 年 7 月 1 日. 0. 1123. 壽險業的「三高一低」 3變數衝擊,壽險業的極端氣候. 風險控管將主導未來保險業的走向.

  5. 2019年8月1日 · 2939. 現在就從「自己」開始改變與做起,帶著保險業務人員的使命感、責任心,發自內心幫助客戶並站在他們的立場著想,循序漸進地與其互動,讓民眾徹底翻轉對保險業務人員的負面刻板印象。 本文總結特別企劃2位受訪者的論點,到底業務人員如何成功扭轉客戶對保險業務人員的負面刻板印象,進而讓後續的行銷流程更為順暢,以及創造出更多重複購買與轉介紹的契機? 1.業務人員要先建立「態度」 初期踏入保險業難免會吃閉門羹,但最重要的是心理建設要做足,當初決定踏入保險業就要有所覺悟,明白這份工作就是會被拒絕,理所當然要接受並將它視為正常現象。 2.被對方拒絕也沒有關係,頂多就是沒有成交. 秉持著這樣的心態,保險從業人員可試著主動開口聊保險,並在第一時間告訴對方即便最後拒絕也沒關係,但希望彼此依然能是朋友。

  6. 2020年2月1日 · - 2020 年 2 月 1 日. 0. 1561. 想要讓客戶市場晉級,開發企業客戶是關鍵。 年輕又連續七屆達到國際龍獎IDA會員的黃緯升,成功開拓企業客戶的藍海市場,透過6個成功關鍵,開發超過300個企業客戶,成為開發企業客戶的銷售高手。 想要讓客戶市場晉級,開啟高端市場是關鍵的做法,尤其較少人開發的企業保險更是藍海市場。 來自馬來西亞大東方人壽的組經理黃緯升,年輕且連續七屆榮獲國際龍獎IDA,透過建立個人特色引起企業客戶的注意,以6個關鍵悉心經營與開發,至今累積超過300位企業客戶。 清楚定位建立個人特色,引起企業客戶注意. 黃緯升在英國大學主修金融系,擁有財務規劃師(RFP)資格。 來自平凡家庭的黃緯升沒有任何背景,他在18歲時開始接觸保險,二 一一年大學畢業之後就全力發展保險事業。

  7. 2021年5月1日 · 這3差保障著保險公司的利潤。 此次的第六回經驗生命表將會使臺灣保險公司的「死差益」產生變動。 死差益是實際死亡率低於預定死亡率,按預定死亡率收取的純保費支付實際死亡成本後有盈餘而產生的利益。 保險公司過去計算保費時,高估了未來的利率,營運上有「利差損」,因為臺灣過去的死亡率被高估,許多保險公司是採用「死差益」來填補「利差損」,對此,逢甲大學財務工程與精算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陳彥志博士表示:「這就像損害了A的利益,來填補B的缺口,但保險公司應銷售公平定價的產品,保費精算本來就應該精算正確的價值。 逢甲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助理教授梁穎誼也指出:「目前臺灣保險業希望能接軌IFRS 17,就是希望能公平定價,力求符合現狀,追求的價值與第六回經驗生命表不謀而合。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