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8月25日 · 今日霧霾持續環保署公布各區的空氣質素健康指數今早維持在4至6的中等水平但中午過後污染加劇沙田大埔元朗等地區率的指數率先升上8的甚高水平銅鑼灣路邊監測站的指數更升至9環保署預測今日空氣質素健康風險達甚高水平。 健康空氣行動社區關係經理龍子維解釋,能見度低的原因是「光化學煙霧」(Smog)作怪,即是本港空氣污染物的「混合物」,臭氧、pm2.5,NO2等在陽光照射下,產生Smog, 像個地氈般蓋住香港,而愈多粒子佈滿在大氣,就愈會折射陽光,能見度愈低,這亦與大眾所指的『霧霾』相近,也是大家會在空氣中嗅到些味道、呼吸不暢順的原因。

  2. 2017年1月9日 · 本港昨日(8日)上空灰濛濛一片令人擔心內地霧霾殺到香港」。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指出微細懸浮粒子PM2.5可引起氣管發炎即使戴上普通外科口罩亦不能有效防止吸入霧霾一般要使用N95N99或N100等加強版口罩方為有效

    • 公眾諮詢
    • 檢討的基本原則
    • 主要工作
    • 空氣質素指標檢討工作小組及空氣科學與健康專責小組

    環境及生態局現開始就空氣質素指標檢討展開兩個月的公眾諮詢,向公眾闡述是次檢討的結果,並收集市民意見。你可以於公眾諮詢的專題網頁瀏覽諮詢文件及相關資訊。公眾諮詢將於2023年10月31日完結。 你可以在專題網頁內填寫線上意見收集表格,或下載意見收集表格並以電郵(aqoreview@eeb.gov.hk)、傳真(2838 2155)或郵遞方式(環境及生態局 空氣政策組(1), 香港灣仔告士打道5號稅務大樓33樓)把你的意見送交環境及生態局。 環境及生態局亦會舉辦兩場公眾諮詢論壇,介紹空氣質素指標檢討工作並聆聽市民意見。論壇詳情如下: 論壇詳情可於專題網頁查閱。有興趣參與論壇的人士可到專題網頁填寫線上報名表格,或下載報名表格並以上述電郵、傳真或郵遞方式送交環境及生態局。由於座位有限,兩場論壇均會以...

    長遠而言,政府的最終目標是香港空氣質素可以全部符合世界衞生組織(世衞)所訂定的最終指標。在2021年9月,世衞公布了新的《全球空氣質量指南》(《指南》),訂定了更嚴格的指標,並新增三項新指標(臭氧的高濃度季節指標、二氧化氮的24小時指標和一氧化碳的24小時指標)。 一如以往,世衞於《指南》指出達致世衞所訂定的最終指標對許多國家和地區來說可能是一項艱鉅的任務。因此,逐步改善空氣質素以達致《指南》所訂的中期目標,應被視為改善人口健康狀況的關鍵指標。是次檢討將遵循上述原則和指引。在香港現行的12項指標中,已有五項指標訂於新《指南》的最終指標水平。

    評估香港及珠江三角洲(珠三角)地區最新的空氣質素水平及趨勢;
    檢視現行空氣質素改善措施的進展和成效,及審議在2025年及2030年前具顯著減排影響的新空氣質素改善措施;
    考慮到香港和珠三角地區空氣質素改善措施的實施情況,評估2025年和2030年的空氣質素改善情況,以及2030年相關的健康和經濟效益;及
    評估2025年的指標達標情況,以及參考世衞最新《指南》,進一步收緊2030年指標的空間。

    一個由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領導的工作小組已成立,以諮詢相關持份者對是次檢討的意見。工作小組將審議在2025年和2030年前具顯著減排影響的空氣質素改善措施,並因應空氣質素影響評估及健康和經濟影響評估的結果評估收緊指標的空間。 工作小組由來自空氣科學界、環保團體、專業團體、商會和相關業界的約20名非官方成員,以及代表相關政府決策局和部門的官方成員所組成。政府委任的顧問將會進行空氣質素影響評估及健康和經濟影響評估,工作小組之下亦成立了一個由空氣科學和醫學專家組成的空氣科學與健康專責小組(專責小組)負責就上述評估的方法和結果提供建議。 關於工作小組及專責小組的更多資訊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21年6月29日 · 《香港清新空氣藍圖2035》提出的六大主要行動涵蓋多方面: 綠色運輸. 推動使用新能源運輸交通工具,持續規劃鐵路發展及在新發展區採用環保交通運輸模式. 宜居環境. 透過城市管理及規劃政策締造宜居環境;就空氣質素與健康關係展開研究. 全面減排. 繼續推行車輛及船舶減排措施,並加強管制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含量限值. 潔淨能源. 持續減少發電排放,同時探討使用新低碳能源如氫能及液化天然氣. 科學管理. 採用嶄新技術監測空氣質素,向公眾發放更細緻的空氣質素資訊. 區域協同. 共同制訂區域空氣污染物減排目標,並加強於粵港澳大灣區的空氣污染研究及監測工作. 黃錦星續說:「因應氣候變化的挑戰,探索如何利用新興的綠色技術減少碳排放,已成為世界的主流。

  5. 2021年3月5日 · 甚麼是輻射霧它是怎樣形成通常在甚麼時候有較大機會出現新一集氣象冷知識為大家介紹影片已上載到我的天文台流動應用程式及天文台網站歡迎收看

  6. 《綠色生活行動指南》,環保其實很簡單! 什麼是PM2.5? 為何對身體有害? 漂浮在空氣中類似灰塵的粒狀污染物質稱為「懸浮微粒」(particulate matter,PM),微粒直徑小於或等於 2.5 微米(μm)的粒子,就稱為「PM2.5」,通稱「細懸浮微粒」,單位以微克/立方公尺(µg/m3)計算。 每年冬天至隔年春天是臺灣空污好發季節。 圖為PM2.5超標,被霾籠罩的臺北盆地。 © CHEN MIN CHUN / shutterstock.com. PM2.5 的直徑相當於人類頭髮的 1/28,這樣細小的粒子在大氣中飄散,無法被阻擋於體外,有毒物質經由鼻腔、咽喉、肺泡進入人體,隨著血液循環全身。

  7. 2022年的驚蟄香港被海霧籠罩新一集氣象冷知識會為大家講解海霧的成因並介紹如何從天文台網站獲取天氣數據幫助攝影愛好者捕捉壯觀的霧景影片已上載到我的天文台流動應用程式及天文台網站歡迎收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