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青島市 相關

    廣告
  2. 上個月有 超過 100 萬 名用戶曾瀏覽 agoda.com

    立即預訂可慳更多,Agoda®一直保證最低價! 我們全天候為你提供協助,出走都唔會注定一人!

    • 香港

      超值酒店,神秘優惠

      先訂後付,節省更多!

    • 高雄

      超值酒店,神秘優惠

      先訂後付,節省更多!

    • 台北市

      超值酒店,神秘優惠

      先訂後付,節省更多!

    • 24/7全天候客服

      提供實時外遊資訊協助

      馬上聯絡我們!

搜尋結果

  1. 百度百科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网络百科全书,旨在创造一个涵盖所有领域知识,服务所有互联网用户的中文知识性百科全书。在这里你可以参与词条编辑,分享贡献你的知识。

    • 概览
    • 历史沿革
    • 行政区划
    • 地理环境
    • 自然资源
    • 人口
    • 经济
    • 社会事业
    • 交通运输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青海省,简称“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西宁市;位于中国西北内陆,北部和东部同甘肃省相接,西北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邻,南部和西南部与西藏自治区毗连,东南部与四川省接壤,地势总体呈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部低的态势,位于四大地理区划的青藏地区 [1-2];总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辖2个地级市、6个自治州;截至2022年末,全省常住人口595万人。

    青海省位于中国西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因境内有国内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故被称为“江河源头”,又称“三江源”,素有“中华水塔”之美誉,是联结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内地的纽带。特殊的地理优势让这里也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形成了以昆仑文化为主体、不同民族文化构成的多元文化 [29]。

    2023年,青海省生产总值(GDP)3799.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3%。

    旧石器时代晚期,青海省先民即在今柴达木盆地、昆仑山一带活动生息。

    秦汉时,羌人部落有150多个,每一部落有首长,互不统属,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生产力低下,属原始社会形态。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西汉王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出兵击败河西匈奴,设令居塞,并在河西设4郡。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汉军征讨河湟羌人,在湟中设“护羌校尉”,开始经略湟中,筑西平亭(今西宁市)。从此,汉王朝开始了对青海东部的控制。汉宣帝神爵元年(前六十一年),赵充国奉命平先零羌杨玉得胜后,罢兵田于河湟,设“金城属国”,先后设置临羌(治所在今湟源县)、安夷(治所在今海东市平安区)、破羌(治所在今海东市乐都区)、允吾(治所在今民和县)、允街(治所在今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河关(治所在今贵德县)7县,青海东部地区正式纳入中原封建王朝郡县体系。三国时,魏文帝黄初三年(222年),凭依汉西平亭故城,修成西平郡城。

    四世纪初,吐谷浑人迁入甘青地区,后向青海境内发展,并建立了吐谷浑国。其盛时,势力范围东南至四川松潘,北到青海祁连,东到甘肃洮河,西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东西长约1500公里,南北宽约500公里。吐谷浑人自进入青海至唐龙朔三年(663年)亡于吐蕃止。东晋十六国时,前凉、前秦、后凉、南凉、西秦、西夏、北凉相继统治过青海河湟地区。

    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西藏高原,建立了吐蕃王朝。先后兼并了羊同、苏毗、白兰、党项诸羌,尽得其地。唐“安史之乱”后,吐蕃进一步东进,控制了青海全境,统治近200年。唐末,“嗢味”一度控制河湟地区。五代十国时期,青海吐蕃部落分散,不复统一。

    宋时,唃厮啰势力渐强,以青唐城(今西宁)为中心,在河、湟、洮地区建立了以吐蕃为主体的宗咯地方政权,臣属于宋。徽宗初,唃厮啰政权势力日衰,宋军遂进占河湟地区。崇宁三年(1103年),宋改鄯州为西宁州,是“西宁”见于历史之始。北宋亡后,金和西夏占有河湟地区约一个世纪。

    截至2023年10月,青海省辖2个地级市、6个自治州,共有7个市辖区、5个县级市、25个县、7个自治县、1个县级行委。

    位置境域

    青海省位于中国西部,地理位置介于东经89°35′—103°04′,北纬31°9′-39°19′之间,全省东西长1200多公里,南北宽800多公里,总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十三分之一,面积排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之后,列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第四位。青海省四周相邻的省、区,北部和东部同甘肃

    地形地貌

    青海全省地势总体呈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部低的态势,西部海拔高峻,向东倾斜,呈梯型下降,东部地区为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各大山脉构成全省地貌的基本骨架。全省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省内海拔高度3000米以下地区面积为11.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15.9%;海拔高度3000到5000米地区面积为53.2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76.3%;海拔高度5000米以上地区面积为5.4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7.8%。青南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一半以上;河湟谷地海拔较低,多在2000米左右。最高点位于昆仑山的布喀达坂峰为海拔6851米,最低点位于海东市民和县马场垣乡境内(青海省最东端)与甘肃省交界处,海拔1644米。青海省地貌相接的四周,东北和东部与黄土高原、秦岭山地相过渡,北部与甘肃省河西走廊相望,西北部通过阿尔金山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相隔,南与藏北高原相接,东南部通过山地和高原盆地与四川盆地相连。省内平原面积为19.7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28.3%;山地面积为34.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48.9%;丘陵面积为10.2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14.6%;台地面积为5.7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8.2%。

    气候

    青海省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地处青藏高原,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其气候特征是:日照时间长、辐射强;冬季漫长、夏季凉爽;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降水量少,地域差异大,东部雨水较多,西部干燥多风,缺氧、寒冷。年平均气温受地形的影响,其总的分布形式是北高南低。青海省境内各地区年平均气温在-5.1~9.0℃之间,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17.4~-4.7℃,其中祁连托勒为最冷的地区;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在5.8~20.2℃之间,民和为最热的地区。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祁连山区、青南高原面积占全省面积的2/3以上,较暖的东部湟水谷地、黄河谷地、年平均年气温在6~9℃左右。全省年降水量总的分布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境内绝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祁连山区在410~520毫米之间,东南部的久治、班玛一带超过600毫米,其中久治为降水量最大的地区,年平均降水量达到745毫米;柴达木盆地年降水量在17~182毫米之间,盆地西北部少于50毫米,其中冷湖为降水最少的地区。无霜期东部农业区为3~5个月,其他地区仅1~2个月,三江源部分地区无绝对无霜期。全省年太阳辐射总量仅次于西藏高原,平均年辐射总量可达5860~7400兆焦耳/平方米,日照时数在2336~3341小时之间,太阳能资源丰富。

    水资源

    青海省集水面积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达380条。全省年径流总量为611.23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居全国15位,人均占有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3倍,黄河总径流量的49%,长江总径流量的1.8%,澜沧江总径流量的17%,黑河总径流量的45.1%从青海流出,每年有596亿立方的水流出青海。地下水资源量为281.6亿立方米;全省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242个,省内湖水总面积13098.04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二。

    土地资源

    截至2015年,青海省土地实测总面积共69.66万平方公里(0.6966亿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4510.50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4.75%。农用地中耕地面积58.57万公顷,牧草地面积4081.21万公顷,林地面积354.15万公顷,园地面积0.61万公顷;建设用地面积33.99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0.49%;未利用地面积2421.99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4.77%。青海省土地类型多样,垂直分异明显,大致以日月山、青南高原北部边缘为界,以西为牧区,以东为农耕区,自西而东,冰川、戈壁、沙漠、草地、水域、林地、耕地梯形分布,东部农业区形成川、浅、脑立体阶地,地块分散,难以连片开发集约利用。东部耕地占全省总耕地面积的90.8%,宜耕后备资源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海南台地、环青海湖地区及东部地区。 截止2015年,青海省草地面积4193.33万公顷,其中可利用面积3866.67万公顷,分为9个草地类,7个草地亚类,28个草地组,173个草地型。在各类草原中,高寒草甸为2366.16万公顷,占全省草地面积的64.92%,是青海省天然草地的主体。在草地总面积中,可利用草地占86.72%,其中夏秋草场1825.35万公顷。在全省173个草地型中,以莎草科牧草为优势品种的草地型有40个面积为2091万公顷,占全省草地面积的57.37%。全省可利用草地每年总产牧草8093万吨。全省耕地面积58.57万公顷,2015年农作物播种面积55.84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47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面积27.71万公顷,占总播种面积49.62%;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7.70万公顷,其中,油料作物面积14.47万公顷,占25.91%;蔬菜种植面积4.96万公顷,占8.88%;枸杞2.96万公顷。农作物复种指数95%。2015年主要农产品产量为:粮食102.72万吨、油料30.48万吨、蔬菜166.4万吨、水果1.5万吨。主要农产品品种有小麦、青稞、玉米、油菜、蚕豆、豌豆、马铃薯、胡麻等。主要水果品种有红元帅、红星、红富士、贵德长把梨、软儿梨、杏、桃、李子、樱桃、沙果、核桃、花檎、草莓、西瓜、葡萄等。

    动物资源

    青海省有陆栖脊椎动物类约1100种,有经济价值动物250种,鸟类432种 [23]、兽类103种,分别占全国的1/4和1/3。其中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类动物有69种。珍稀动物有:野骆驼、野牦牛、野驴、藏羚羊、盘羊、白唇鹿、梅花鹿、麝、雪豹、黑颈鹤、藏雪鸡、天鹅等。皮毛、革、羽用、肉用动物主要有水獭、喜马拉雅旱獭、赤狐、猞猁、香鼬、兔狲、金猫、石貂、豹、岩羊、原羚、黄羊等。药用动物主要有马鹿、水鹿、毛冠鹿、棕熊等。家畜家禽主要有“互助黑猪”、“八眉猪”、牦牛、藏系羊、玉树马、贵南黑紫羊、环湖改良细毛羊、骆驼、山羊、黄牛、犏牛、“浩门马”、河曲马、大通马、柴达木马等。其它有益动物主要有灰鹤、鸿雁、豆雁、大鸨、岩鸽、藏马鸡、金雕、啄木鸟、猫头鹰等。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人口为5923957人。

    截至2021年,青海省常住人口594万人,比上年增加1万人。

    截至2022年,青海省常住人口59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94.3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49.47%。按城乡分,城镇人口366万人,增加3.5万人;乡村人口229万人,减少2.5万人;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1.43%,比上年末提高0.41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0.60‰,比上年下降0.62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7.23‰,上升0.32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7‰,下降0.94个千分点。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2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5%。全年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6.0%。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08.61万人次。农民工88.1万人,比上年减少6.8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61.7万人,本地农民工26.4万人。

    青海省的世居少数民族主要有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和蒙古族,其中土族和撒拉族为青海省所独有。5个世居少数民族聚居区均实行区域自治,先后成立了6个自治州、7个自治县,其中有5个藏族自治州(玉树、果洛、海南、海北、黄南藏族自治州)、1个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个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1个撒拉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2个回族自治县(化隆、门源回族自治县)、2个回族土族自治县(民和、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1个蒙古族自治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72万平方公里总面积的98%,区域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81.55%。此外全省还有28个民族乡。

    综述

    2022年,青海省实现生产总值3610.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80.18亿元,比上年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585.69亿元,增长7.9%;第三产业增加值1644.20亿元,下降2.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5%,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9%,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5.6%。人均生产总值为60724元,比上年增长2.1%。 2023年,青海省生产总值(GDP)3799.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87.0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1612.8亿元,增长4.1%;第三产业增加值1799.2亿元,增长6.5%。三次产业结构为10.2:42.4:47.4。 2022年,青海省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7.6%。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9.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1.5%,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2.3%。工业投资增长21.6%。

    第一产业

    2022年,青海省粮食播种面积303.47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06千公顷。其中,小麦播种面积101.26千公顷,增加2.44千公顷;青稞播种面积92.69千公顷,增加2.01千公顷;玉米播种面积22.67千公顷,增加0.13千公顷;豆类播种面积14.13千公顷,减少0.97千公顷;薯类播种面积67.85千公顷,减少2.64千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82.72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26千公顷。其中,油料播种面积146.60千公顷,增加3.10千公顷;蔬菜43.37千公顷,增加1.07千公顷;药材32.36千公顷,减少3.61千公顷(其中枸杞28.90千公顷,减少1.61千公顷);青饲料51.84千公顷,增加1.34千公顷。全年粮食产量107.27万吨,连续15年超过百万吨;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51.81万吨,比上年增长1.1%。 截至2022年底,青海省牛存栏645.52万头,比上年末增长0.5%;羊存栏1354.03万只,下降2.3%;生猪存栏58.82万头,下降23.8%;家禽存栏144.51万只,下降3.2%。全年牛出栏205.70万头,比上年增长2.7%;羊出栏676.08万只,增长0.5%;生猪出栏76.92万头,增长6.3%;家禽出栏158.84万只,下降2.1%。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40.87万吨,比上年增长2.6%。 2023年12月11日,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2023年粮食产量数据的公告》,青海省播种面积304.9公顷,总产量116.2万吨,单位面积产量3812公斤/公顷。

    第二产业

    2022年,青海省全部工业增加值1228.67亿元,比上年增长14.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5%。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0.2%;股份制企业增长16.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2.1%。非公有工业增加值增长49.5%。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13.7%,制造业增长30.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4.7%。 2022年,青海省规模以上工业优势产业中,新能源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0倍,装备制造业增长1.6倍,新材料产业增长1.5倍,盐湖化工产业增长31.3%,油气化工产业增长0.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倍,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3.2%,比重较上年提高13.3个百分点。 2022年,青海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828.87亿元,比上年增长1.7倍。国有控股企业利润489.13亿元,增长1.3倍;股份制企业利润792.78亿元,增长1.7倍;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利润35.73亿元,增长97.3%。采矿业企业利润83.92亿元,增长77.5%;制造业企业利润692.32亿元,增长2.3倍;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企业利润52.63亿元,下降2.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75.30元,比上年减少3.41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6.47元,减少2.45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8.2%,提高8.7个百分点。 2022年,青海省建筑业增加值357.02亿元,比上年下降7.6%。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494个,比上年末增加18个;全年实现利润16.14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71.4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8%;竣工面积174.79万平方米,下降36.9%。

    科学技术

    2022年,青海省专利授权5276件,比上年减少131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58件,增加4件。签订技术合同1133项,比上年减少142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6.03亿元,增长13.7%。年末共有天气雷达观测站点8个,县级以上卫星云图接收站点9个,地震台站591个,地震遥测台网3个。

    教育事业

    2022年,青海省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2.65%,比上年提高0.33个百分点;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85%,与上年持平;普通初中毛入学率117.3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7.28%,提高0.23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3.39%,提高0.68个百分点。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3625人,在校生9918人,毕业生2422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3.49万人,在校生10.26万人,毕业生2.6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3.05万人,在校生9.03万人,毕业生2.19万人。普通高中招生4.58万人,在校生13.39万人,毕业生4.16万人。初中学校招生7.99万人,在校生22.83万人,毕业生7.33万人。普通小学招生8.06万人,在校生51.73万人,毕业生8.05万人。特殊教育招生393人,在校生1893人,毕业生396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1.98万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底,青海省有艺术表演团体12个,文化馆46个,文化站389个,公共图书馆50个,博物馆24个,档案馆54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15%,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20%。全年出版杂志215.63万册、报纸6769.20万份、图书1407.08万册(张),其中少数民族文字图书237.81万册(张)。

    概述

    截至2022年底,青海省铁路营运里程2854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18公里。公路通车里程8.77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790公里。民航通航里程14.43万公里。 2022年1月至6月,青海省累计完成公路水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01.07亿元,为年度目标241亿元的41.94%,同比增长12.05%。

    铁路

    根据《青海省铁路发展规划》,除在建的兰青铁路复线、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电气化改造外,青海省将建成西宁至成都铁路,形成青海与西南的便捷通道,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913公里;建成格尔木至库尔勒、格尔木到敦煌的铁路,打通青海西出通道。建成柳格铁路,形成兰新铁路与青藏铁路联络线,铁路营业里程达到2611公里。

    航空

    青海省民用航空已开通西宁至北京、西安、广州、重庆、深圳、拉萨、南京、沈阳、呼和浩特、青岛、格尔木、成都、武汉、上海、杭州、乌鲁木齐等地的航班。青海省现有西宁曹家堡机场、格尔木机场、玉树巴塘机场等,可起降大型或中型客机。

  2. 青州市, 山东省 下辖县级市,由潍坊市代管,地处 山东半岛 中部,潍坊市西部,东临 昌乐县 ,西靠 淄博市 的 淄川区 、 临淄区 ,南接 临朐县 ,北与东营市的 广饶县 接壤,东北与 寿光市 毗连。 青州市境域总面积1569平方千米,下辖4个街道、8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124个自然村,977个行政村,78个社区。 [1-2] [24]2023年末,青州市户籍人口96.4万人。 [32] [45] 青州市在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留下了 北辛文化 、 龙山文化 、 大汶口文化 遗址,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两千余年的建城史 [39],被史学家称为 东夷文化 的发祥地。

  3. 粤港澳大湾区(英文全称: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英文缩写:the Greater Bay Area(GBA)),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粤港澳大湾区地理条件优越,“三面环山,三江汇聚”,具有漫长海岸线 ...

  4.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狭义的“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长安或洛阳,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丝绸之路起点是以国都为准的,西汉时期起点在长安(今西安);东汉时期起点在洛阳,期间 ...

  5. 中文名. 东南亚. 外文名. Southeast Asia (SEA) 别 名. 亚洲东南部. 面 积. 4570000 km². 人口数量. 6.25亿(2014年) 国家总数. 11. 经纬度. 92°E~140°E ,10°S~28°26N.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 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海峡. 马六甲海峡. 主要河流.

  6. 亚洲的大陆 海岸线 绵长而曲折,海岸线长69900千米。 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大洲。海岸类型复杂。多半岛和岛屿,是半岛面积最大的一洲。阿拉伯半岛 为世界上最大的 半岛 (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 亚洲地形总的特点是地表起伏很大,崇山峻岭汇集中部,山地、高原 和 丘陵 约占全洲面积的3/4。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