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2月3日 · 電影主角於訪問中建議片名應改法律俠」——韓非子說俠以武犯禁因為公義以專業知識挑戰制度聽上去非常吸引然而何謂公義公義是大部分人覺得合適的結果嗎還是由平等機會作起點的社會資源分配

    • 圖書館面對的時代變遷
    • 審查風氣 屢見不鮮
    • 對香港有好處嗎

    公共圖書館近年在硬件上做了不少改善,新圖書館的建築、陳設、氣氛均比以往有所改進,告別死板、硬繃繃、沉悶的舊式設計,為圖書館增添了更多溫度,值得一讚。圖書館面對時代的變遷,要跟眾多平台爭奪讀者,讓市民可以在更舒適的環境讀書借書,當然十分重要;但說到底,圖書館館藏始終是最核心的要素,如果館藏不夠開放多元,也總會令讀者卻步。 關於公共圖書館內館藏下架一事,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的回應就是慣常的「不時檢視及註銷不符合館藏發展的書籍」云云;特首李家超前天則說:「公共圖書館須確保館藏沒有不當內容,審視原則包括館藏有否違反香港法例、有否傳播不符合香港利益的信息。」 公共圖書館館藏下架新聞出現之後,昨天亦有媒體報道學校圖書館館藏不停刪減。該報道指,有學校圖書館主任收到教育局官員提醒,魯迅「鼓勵學生上街,不應在學校...

    然而,我們香港的學校圖書館竟然要莫名其妙地將這類書籍下架,教育局是否應該向市民交代一下,究竟要求學校下架這些書籍的原因是什麼?如果沒有要求,只是學校自行決定,那就更值得整個社會反思——為何這些世界名著、出色作家的作品,突然就不能被學生閱讀了? 某程度上,我能想像康文署公務員的心態,被審計、被批評,就採取自保策略,寧緊勿鬆,反正多做了又沒有後果,甚至會得到認可。但是,這種風氣給社會的信息實在非常不利,而且類似的情况已在社會上屢見不鮮——圖書館把書本下架、戲院把電影落畫、博物館把展品下架等等,只要有機會被人批評(即使批評可能是無中生有或穿鑿附會),都先自我審查以免招致麻煩。 這些情况亦會有連鎖反應:康文署把某些書籍下架,其他圖書館、書店或會擔心自身風險而效法。今天這些作家「過敏」要下架,有官員說...

    從歷史經驗可以知道,這些氛圍不會在某一刻自行停止。那種指控這、指控那的風氣,不管有理無理,如果每次都得到政府的正面回應,就更加不會停止。一個國際大都會、一個一直以來資訊自由流通的城市,連那點與政治無關的開放多元文化都要自我審查掉,這樣本身不正正就是向外傳播對香港不利的信息嗎?對政府常說香港要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有好處嗎? 目睹和經歷這些現象,不少市民都覺得感慨無力;而一些願意繼續為香港未來、為香港市民努力的人則動輒得咎,也覺得心很累了。這些風氣,對香港真的全無好處,何時才會抑止?

  2. 2023年5月7日 · 明報電子平台組翻查資料,發現不少法官或裁判官在年輕時、未加入法律界前,亦曾做過其他工作,部分人在修讀法律前已擁有其他專業資格。 目錄: · 李國能曾當英文雜誌記者 訪問獄中曾德成. · 夏正民審搜報館手令自揭曾當記者 深明記者保護消息來源. · 區院法官梁國安擁醫學學歷 官方銜頭有「Dr」字眼. · 裁判官曾慶東擁護理學學士、內外全科醫學士學歷. 李國能曾當英文雜誌記者 訪問獄中曾德成. 終審法院首任首席法官李國能於1968年,以英文時事周刊《遠東經濟評論》(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實習記者的身分,到赤柱監獄訪問20多名六七暴動期間被捕入獄的左派年輕犯人,其中一人就是前民政事務局長曾德成。

  3. 2024年4月2日 · 填詞L同獲最佳原創電影音樂及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提名黃綺琳對此已覺得有交代。 《填詞L》上映第四周,票房終捱過450萬,憑口碑帶動,有網民留言要睇第二次。

  4. 2021年10月30日 · 明報專訊黃國輝執導鮑偉聰編劇的中港合拍電影一級指控上映前一波三折電影原定2018年在香港亞洲電影節首映但因技術問題被抽起其後基於某種原因臨時取消所有優先場。 當時有傳因題材敏感故內地未過審,一等三年,終於在10月初在內地串流平台面世,10月28日亦在港上映;之前一日(10月27日)香港亦迎來《2021年電影檢查(修訂)條例草案》,電影檢查員須考慮影片的上映是否會不利於國家安全。 10月初黃國輝與鮑偉聰接受《明報》專訪時,被問及電影審查會否影響創作? 鮑偉聰說:「就在範圍內尋求最大的創作自由。 」看來這是香港電影人的打不死精神。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5. 2021年6月13日 · 明報專訊】「清官難審家庭事」、「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家和萬事興」、「家醜不可外揚」、「家書抵萬金」、「何處是吾家」……精彩的劇戲其實不用生安白造不用參考浮華的荷李活電影回到我們各自平凡的安樂窩就好

  6. 2023年5月4日 · 【明報專訊】「教育燃新」主席黃英琦在高峰論壇表示,交流對培育藝文人才相當重要,除有助將原有意念升級,亦能培育其「多元文化」的溝通能力。她形容,香港除有中華文化的根基,亦有世界視野的闊度,培育新一代藝文人才時應有「橫向思維」,促進多元交流、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