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9日 · 1905年7月30日,孫中山在日本 東京 召開 中國同盟會 籌備會議,他在《 中國同盟會盟書 》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同盟會綱領並為未來實現 共和制度 的中國取中華民國的國號 [參10] 。 孫中山和另一個同樣受到矚目的中國革命領袖 黃興 建立中國同盟會。 中國國內的一些地區軍閥、 百日維新 後流亡海外的改革派以及海外的華人對這個運動給以大量的資金支持。 孫中山的政治理念在1897年形成,1905年首次在東京發表,並在1920年代早期作過一些修改。 他的理論集中在「 三民主義 」:民族、民權、民生。

  2. 5 天前 · 辛亥革命起因包括 清廷無法抗拒列強侵略 、 清末體制阻礙社會發展 、 滿漢衝突 、經濟財政困窘、士紳及知識分子缺乏出路等因素。 [5] 辛亥革命結束了 中國 長達兩千年的 帝制政體 ,建立了中國史上第一個 共和國 ,即 中華民國 ,是中國走向民主共和的開端,在中國歷史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3] 背景 [ 編輯] 滿漢矛盾 [ 編輯]

  3. 辛亥革命. 孫中山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清朝 末年, 洋務運動 、 戊戌變法 等自上而下改革以及 義和團運動 的失敗,使得很多中國人相信只有通過徹底的 革命 ,廢除掉舊有的制度和體制,並建立新的制度和體制才是有效的方法。 這個革命的領導人 孫中山 ,一個反清的 共和主義 者,開始在海外華人、留學生,特別是 日本 的留學生間受到矚目。 1905年7月30日,孫中山在日本 東京 召開 中國同盟會 籌備會議,他在《 中國同盟會盟書 》中,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同盟會綱領,並為未來實現 共和制度 的中國取“中華民國”的國號 [參⁠ 10] 。 孫中山和另一個同樣受到矚目的中國革命領袖 黃興 建立中國同盟會。

  4. 戊戌變法失敗後,革命思潮高漲,革命團體相繼湧現,影響力較大有華興會及光復會1905年,孫中山在東京將興中會光復會及華興會合組成中國同盟會。 孫中山被推舉為總理,黃興為執行部庶務。 中國同盟會以「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為綱領。 1906年,同盟會發行《民報》,作為機構刊物。 2.2 三民主義. 孫中山在同盟會刊物《民報》中提出同盟會的革命政綱「三民主義」: 民族主義:推翻滿族統治,建立民族平等的政權。 民權主義:廢除君主專政,建立民主共和政權。 民生主義:通過平均地權等政策改善國民生計。 三、黃花崗之役. 同盟會成立後,發動了多次武裝起義,其中以黃花崗之役影響最大。 1911年,同盟會黃興於廣州起義,黃興率領革命黨人進攻兩廣總督衙門。

  5. A.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時,孫中山遠在美國科羅拉多州(Colorado)的丹佛城(Denver)。 當他得悉勝利的消息後,決定先從外交方面着手,爭取列強和四國銀行團的支持,並切斷西方給予清政府的借款。 故此孫中山沒有立即回國,而是到英、法等國進行活動。 不過,當時國內形勢迫切需要建立革命的中央政府,以便協調紛紛獨立的各省,推翻清政府。 11月上、中旬,湖北軍政府和蘇(江蘇)、浙(浙江)、滬(上海)都督已經分別發電給各個獨立省份,提出各派代表共同商議組織全國性的臨時政府。 12月初,各省代表會議通過了《臨時政府組織大綱》,決定以南京為首都。 但是,由於在臨時政府主要領導人的推選上存着分歧,以致中央政府未能成立。 在這個關鍵時刻,孫中山經香港於12月25日返抵上海。

  6. 10月11日中華民國湖北軍政府成立此後各地紛紛出現起義清朝的崩潰成為必然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宣告成立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但是共和國並沒有得到西方列強的支持西方列強和清政府支持集官僚政客和軍閥於一身的袁世凱希望借助這個強有力的人終止革命。 2月,清朝皇帝正式退位。 孫中山向臨時參議院提出辭呈,袁世凱在北京繼任臨時大總統。 辛亥革命對中國社會的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在政治、思想方面,這是一次極大的思想解放。 但是,革命的果實被代表西方列強利益的軍閥、官僚、政客所攫取,民國名不副實。 所以,孫中山在他的遺言中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作者:

  7. www.wikiwand.com › zh-tw ›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 - Wikiwand

    辛亥革命結束了 中國 長達兩千年的 帝制政體 ,建立了中國史上第一個 共和國 ,即 中華民國 ,是中國走向民主共和的開端,在中國歷史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Oops something went wrong: 403. 辛亥革命是指始於1911年(辛亥年)武昌起義爆發,止於清宣統帝退位的革命。 廣義上可指1894年至1912年由興中會、同盟會等組織的革命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