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11日 · 南韓傳媒及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南韓監管當局因應散戶投訴已擴大調查當地銀行和券商有否不當銷售與恒生國企指數掛鈎的高風險投資產品。 南韓金融監督院(Financial Supervisory Service,FSS)周一(8日)宣布,將立案調查12間金融機構,以查明是否有銷售香港上市中國股票基準掛鈎證券的違法行為。 調查以當地最大型的相關證券銷售商韓國國民銀行(KB Kookmin)及韓國投資證券公司(Korea Investment & Securities)展開,然後擴至其他四間銀行和六間券商,包括新韓銀行(Shinhan)、韓亞銀行(Hana)、友利銀行(Woori) 和農協銀行(NongHyup)等。 當局將對任何違規行為作嚴厲處罰,專責小組會將就未來損失制定賠償指南。

  2. 2024年4月30日 · 51歲鐵路工人Ju Jae Hyeon在2月確認其積蓄已被徹底摧毀。 當時他收到KB國民銀行發送短訊通知,指他三年前投資2.1億韓圜的ELS產品已經到期,損失53% ,這意味着逾半本金已倒落鹹水海。 舉國銀行和機構. 宛若「寶藥黨」 外媒指出,這些結構性產品成行成市,暴露出南韓的零售投資格局:在銀行積極推銷下,中老年顧客被誘騙購買的高風險票據。 這些高齡散戶需要應對退休金制度不足、通脹、低利率和韓股回報相對疲弱等局限... 他們為了解決晚年生活財務需要,往往致力於投資; 而ELS的高回報潛力,便顯得甚為吸引.

  3. 2024年1月23日 · 早前報導的南韓掛鈎恒生國企指數ELS危機愈演愈烈,當地金融機構最新一批到期ELS票據令散戶損失2,296億韓圜,較上周(12日)的本金損失1,067億韓圜急升一倍。 這些香港指數掛鉤的產品大多在2021年的低利率時期大賣,相關投資帳戶據報約40萬個。 而超過九成的票據由散戶持有,當中近三分一為65歲以上長者。 韓媒早前估計,若國指在到期日前不大幅反彈,ELS虧損恐造成老年破產浪潮,令南韓當局大為憂慮。 國指今日收市報5140點,2021年2月曾升至12,000點。 詳見早前報導: 港股跌浪波及南韓 當地散戶恐暴蝕350億! 12機構涉不當銷售國指產品被查.

  4. 2019年11月21日 · 南韓政府早在5年前已經開始推廣醫療觀光不僅是醫美癌症治療也獲國際認可赴韓醫療旅遊的外國遊客日益增多根據知名醫學期刊柳葉刀發布2019全球醫療質量和可及性HAQ榜單榜單參考2016年全球疾病負擔的研究針對32項評估指標計算出具體醫療質量和可及性指數評選出全球國家在醫療質量上的水平頭30名多以歐洲國家居多而南韓則能打入第25名在亞洲國家中僅得日本新加坡入圍。 南韓幾乎所有的醫療衞生服務均由私人醫療機構提供。 若沒有購買醫療保險,醫療費用會是很高昂的。 因此,政府強制公民參與「韓國國民醫療保險」,以家庭為單位,保費根據國民家庭的財產及收入比例收取。

  5. 2024年4月1日 · 為了挽救韓國勞動力銳減的趨勢,韓國的巨頭企業三星、LG以及現代汽車都紛紛提供育兒福利,包括日托設施、生育津貼,甚至將育兒假期提高到2年。 專家:人口問題不是成本問題 高壓社會是重點. 然而,經濟獎勵不一定能解決人口問題。 韓國保健與社會事務研究院人口監測中心主任Lee Sang-lim警告:「歷屆政府都將(人口問題)視作成本問題,但實際上,即便是相對富裕的韓國人也沒有生育。 「問題在於年輕的韓國女性與男性都承受著巨大的競爭壓力,無論是教育、勞動市場還是在住房上。 」Lee補充到。 「他們從小到大除了學習什麼也不能做,看著他們的母親努力讓自己進入課外補習班,看著父親辛苦賺錢。 這一切的結果是他們減少了對家庭概念的依戀——因為他們不想讓自己和孩子過一樣的生活。

  6. 2021年10月15日 · 保監局公布2021年上半年總共接獲738宗投訴當中有關保險銷售員操守問題的投訴最多佔30%其次是有關保險公司業務營運的投訴及有關保險理賠的投訴分別佔21%及18%報告中表示保監局於最近數月接獲多宗因為保險經紀離職而導致保單無人跟進的投訴俗稱孤兒單」),投訴範圍涵蓋服務及運作問題甚至涉及嚴重不當行為。 【身故保障缺口響警號 港人保障水平須提高: 按此 】 所謂的「孤兒單」是指投保人仍在供款的情況下,因保險經紀在保單生效期時離職,導致沒有經紀跟進的保單。 這些「孤兒單」雖然最後會被保險公司委派給其他經紀再作跟進,但大多數因未能及時跟進、資料混亂等因素,令投保人需要索償時難上加難,甚至不獲索償。 若投保人不幸成為「孤兒單」,又不想斷供保險,應該要如何處理?

  7. 2022年8月24日 · 我們素知騙徒會追蹤金錢走向,專攻消費者願意花費的地方。 在居家抗疫期間,市民更多時間留守家中,不少消費者由於未能外出尋找娛樂,繼而轉投網上非法博彩活動,不但容易成為騙徒目標,這情況更一直持續。 此外,消費者在抗疫期間亦對儲蓄、投資及家庭理財的意識有所增強。 數據顯示,上述範疇仍然是騙徒的目標。 網絡釣魚、禮品卡詐騙及信用卡盜竊最常見. 環聯最新的《消費者脈搏調查》亦反映源自香港的可疑數碼詐騙比率呈現跌勢。 該調查於2022年5月25日至6月15日期間訪問了1,006名香港成年人,當中近三分之一(32%)表示他們在過去三個月內曾成為數碼詐騙的目標,較2022年第一季下跌六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