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顧頡剛 (1893~1980)原名誦坤,字銘堅,江蘇吳縣人。 四歲啟蒙,光緒三十二年 (1906)考入高等小學,二年後進蘇州公立第一中學堂肄業;民國二年 (1913)進北京大學預科,開始從章太炎受業。 五年入本科哲學門,從胡適治中國哲學,讀康有為〔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等書,開始萌生推翻古史之意識。
      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顧頡剛
  1.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顧頡剛與夫人殷履安1920年8月合影於蘇州顧頡剛 (1893年5月8日—1980年12月25日),原名 誦坤 , 字 銘堅 ,號 頡剛 [1] ,乳名 雙慶 , 江蘇 蘇州 人, 歷史學家 、 民俗學 家, 中央研究院院士 。 古史辨派 代表人物,也是 中國歷史地理學 和 民俗學 的開創者之一。 生平 [ 編輯] 1893年5月8日,顧頡剛生於江蘇省 蘇州 ,還在襁褓中時祖父就教他認字,三歲母親便教他啟蒙 [2] 。 這年父親 顧子虬 院試中第二名,補廩生。 1898年,六歲時入私塾,九歲時轉學,就讀於 草橋中學 ,與 葉聖陶 同學。 1904年,父親被徵召入 京師大學堂 師範館,後因家貧輟學,以此為憾。

  2. 顧頡剛1893年5月8日1980年12月25日),原名誦坤字銘堅號頡jié小名雙慶筆名餘毅等江蘇蘇州人。. 是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民俗學家古史辨學派創始人現代歷史地理學和民俗學的開拓者奠基人。. 民國九年1920年),顧頡剛畢業於 ...

  3. 顾颉刚 (1893年5月8日—1980年12月25日),原名 诵坤 , 字 铭坚 , 頡剛 [1] ,乳名 雙慶 , 江苏 苏州 人, 历史学家 、 民俗学 家, 中央研究院院士 。 古史辨派 代表人物,也是 中国历史地理学 和 民俗学 的开创者之一。 生平. 1893年5月8日,顧頡剛生於江蘇省 蘇州 ,還在襁褓中時祖父就教他認字,三歲母親便教他啟蒙 [2] 。 這年父親 顧子虬 院試中第二名,補廩生。 1898年,六歲時入私塾,九歲時轉學,就讀於 草橋中學 ,與 葉聖陶 同學。 1904年,父親被徵召入 京師大學堂 師範館,後因家貧輟學,以此為憾。 1905年,自父親赴北京後往往數十日沒有老師,但顧頡剛回憶,反而在這兩年沒有固定塾師的時候是學業進步最快的 [1] 。

  4. 顾颉刚是中国“ 古史辨 ”学派的创始人。 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学说。 建国后,从事古史研究和古籍整理工作,负责校点《 资治通鉴 》和 二十四史 ,做出了重要贡献。 主要著作有《 古史辨 》《 汉代学术史略 》《两汉州制考》《郑樵传》等,与人合著《 三皇考 》《 中国疆域沿革史 》《 中国历史地图 》等。 1980年12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全 名. 顾颉刚. 别 名. 双庆(小名);余毅、天游、无悔、张久、诚吾、桂姜园(笔名) [42] 字. 铭坚. 号. 颉刚. 所处时代. 近现当代.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江苏吴县(今苏州)临顿路悬桥巷顾家花园 [45] 出生日期. 1893年5月8日. 逝世日期. 1980年12月25日 [43] 逝世地. 北京 [2]

  5. www.wikiwand.com › zh-tw › 顾颉刚顧頡剛 - Wikiwand

    顧頡剛 - Wikiwand. 中國歷史學家(1893-1980) / 維基百科,自由的 encyclopedia. 顧頡剛 (1893年5月8日—1980年12月25日),原名 誦坤 , 字 銘堅 ,號 頡剛 [1] ,乳名 雙慶 , 江蘇 蘇州 人, 歷史學家 、 民俗學 家, 中央研究院院士 。 古史辨派 代表人物,也是 中國歷史地理學 和 民俗學 的開創者之一。 Quick Facts 顧頡剛, 出生 ... Close. 顧頡剛與夫人殷履安1920年8月合影於蘇州。 生平. 1893年5月8日,顧頡剛生於江蘇省 蘇州 ,還在襁褓中時祖父就教他認字,三歲母親便教他啟蒙 [2] 。 這年父親 顧子虬 院試中第二名,補廩生。

  6. 中央研究院 中國文哲研究所 | 顧頡剛先生逝世四十週年紀念座談會──走在歷史的路上顧頡剛先生的疑經辨史與採風.

  7. 顧頡剛 (1893~1980)原名誦坤,字銘堅,江蘇吳縣人。 四歲啟蒙,光緒三十二年 (1906)考入高等小學,二年後進蘇州公立第一中學堂肄業;民國二年 (1913)進北京大學預科,開始從章太炎受業。 五年入本科哲學門,從胡適治中國哲學,讀康有為〔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等書,開始萌生推翻古史之意識。 九年,本科畢業,留校任助教,兼任〔國學季刊〕編輯委員,研究〔詩經〕及〔紅樓夢〕,並蒐集民間歌謠,醉心於民俗學研究。 民國十一年 (1922),出任商務印書館史地部兼國文部編輯,與葉聖陶合編〔初中國語教科書〕,與王伯祥合編〔本國史教科書〕。 次年,確立「層累地造成的中國古史」史觀,正式投身考辨古史的工作。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