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0月12日 · 類風濕性關節炎自體免疫疾病的一種因為體內免疫系統出現不正常反應導致體內生成許多發炎物質和自體抗體破壞體內正常的關節結構也會與血液中G型免疫球蛋白IgG結合形成免疫複合體並沉積在血管壁造成血管病變目前對於自體免疫疾病的致病原因未有定論但醫界和學界普遍認為,「當民眾有遺傳體質又暴露在危險的環境因子下容易誘發自體免疫疾病,」陽明大學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教授郭憲文說。 國外醫療網站 克里夫蘭診所(Cleveland clinic) 列出了以下幾項致病因子,包括:

  2. 2022年5月4日 ·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自體免疫系統異常引起的關節炎當免疫系統出問題誤將抗體誤送至關節處導致抗體攻擊關節周邊的組織時會使包覆關節的滑液發炎疼痛並釋出會傷害周遭組織的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會逐漸使關節變形歪斜最後可能徹底損傷關節為什麼會得類風濕關節炎? 目前對於得到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原因並沒有較明確的定論但有其他自體免疫疾病 (如乾癬、紅斑性狼瘡)的人較一般人容易得到,值得特別注意的是 『吸菸』 也會誘發人體更容易得到類風濕關節炎。 4大類風濕性關節炎症狀.

  3. 2023年5月16日 · 類風濕性關節炎與遺傳有關本身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人其子女或兄弟姊妹將來發生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風險是一般人3倍若最近親屬的類風濕性因子抗CCP抗體皆呈現陽性發生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機會更高但即使如此也只有30的人將來會發生

    •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什麽?
    • 為什麼會得到類風濕性關節炎?
    • 類風濕性關節炎症狀、初期症狀有哪些?
    • 類風濕性關節炎可以喝豆漿嗎?飲食規劃一次看懂
    • 類風濕性關節炎可以根治嗎?治療/保養方法一次看懂
    •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好發族群
    • 類風濕性關節炎可以吃哪些保健食品預防?

    類風溼性關節炎 (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會使全身關節產生慢性發炎,造成關節紅腫、疼痛及變形,最終可能導致關節功能喪失,亦可能影響眼睛、皮膚、心臟、血管及肺臟等其他組織器官的健康 。 類風濕性關節炎跟一般的退化性關節炎不同但容易被誤會是一樣的,營養師會做說明讓民眾了解它的不同處。

    類風溼性關節炎主要導因於免疫系統異常,自身免疫細胞攻擊關節組織,造成關節滑膜產生發炎疼痛,並釋放發炎物質,可能進一步影響骨骼、軟骨和肌腱,最後導致關節變形及功能喪失。 類風溼性關節炎好發於 30~50 歲女性,有家族史、抽菸及肥胖者亦會增加罹病風險。

    1. 初期症狀

    大多數患者於初期可能產生疲倦、低燒 (low-grade fever)肌肉疼痛及體重減輕等全身性症狀,部分患者可能出現急性發炎,初期較常發生於手部掌指關節 (metacarpophalangeal joint,MCP joint)、近端指間關節 (proximal interphalangeal joint ,PIP joint)、手腕、拇指及腳部蹠骨關節 (metatarsophalangeal joint,MTP joint) 等小關節,造成一至數個小關節產生對稱性關節腫脹及疼痛。

    2. 關節症狀

    1. 對稱關節腫脹疼痛:關節滑膜發炎造成關節腫脹、疼痛及關節不靈活,通常關節症狀具有對稱性。 2. 關節僵硬:早晨剛睡醒時容易產生關節僵硬及疼痛,通常會持續 30 分鐘以上。 3. 全身性、多發性關節炎:長期可能侵犯全身關節如肘關節、膝關節、頸椎等部位,造成關節伸屈不良、關節積液及神經壓迫等情形。 4. 關節變形:關節長期發炎可能破壞軟骨、骨骼等其他關節結構,造成關節變形及慢性疼痛。

    3. 關節以外之併發症

    1. 眼睛:乾性角結膜炎 (keratoconjunctivitis sicca)、鞏膜炎 (scleritis) 及周邊潰瘍性角膜炎 (peripheral ulcerative keratitis)。 2. 皮膚:類風濕結節 (‬rheumatoid nodule)‬ 及皮膚血管炎 (cutaneous vasculitis)。‬‬ 3. 心血管:粥狀動脈硬化 (atherosclerosis)及心包膜炎 (pericarditis)。 4. 肺臟:肺結節 (pulmonary nodules)、肋膜腔積水 (pleural effusion)及間質性肺炎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5. 血液學:可能造成脾臟腫大,並影響造血功能,引起貧血(anemia)、白血球低下 (neutropenia)及血小板低下 (thrombocytopenia)。 6. 神經:周邊神經病變。

    可以,目前尚無研究證據顯示飲用豆漿對類風溼性關節炎會有負面影響,且豆漿為蛋白質的良好來源,以大豆蛋白取代部分動物性蛋白,可以減少飽和脂肪攝取,避免攝取過多飽和脂肪而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由於類風溼性關節炎屬於發炎性疾病,患者可能須長期服用類固醇或消炎止痛藥,可能造成肌肉及鈣質流失,因此飲食部分除了可多攝取具抗發炎及抗氧化營養素的食物,亦需攝取足夠蛋白質及鈣質,以避免產生肌少症及骨質疏鬆等健康問題。相關飲食建議如下 :

    類風溼性關節炎目前尚無法完全根治,一般會使用藥物控制發炎及疼痛,避免病情持續惡化,造成不可逆的關節損傷。 常見的用藥包括類固醇、非固醇類消炎藥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止痛藥、疾病調節抗風濕藥物 (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s)、生物製劑 (biologic agents) 及標靶藥物 。 除了藥物治療,也可以透過日常保養來緩解疼痛及關節不適,以下分別說明: 1. 急性發作期可先冰敷緩解疼痛,緩解期則以熱敷使肌肉放鬆,減緩關節僵硬。 2. 冬天應注意保暖,避免因氣溫降低加劇關節疼痛僵硬。 3. 養成規律運動習慣,每日從事適度有氧運動及伸展運動,以維持肌肉和關節正常功...

    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確切病因仍不明確,研究指出其與性別、年齡、遺傳、生活習慣及慢性病史有關,其相關風險因子如下: 1. 女性:女性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發生率是男性的 2~3 倍,部分可能導因於雌激素刺激免疫系統所致。 2. 年齡 30~50 歲者:類風溼性關節炎可能發生於任何年齡,根據研究統計,以 30~50 歲中年人發生率最高。 3. 具有類風溼性關節炎家族史者:研究指出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發生及嚴重度皆與基因遺傳有關,若有家人具相關疾病史,罹病風險亦較高。 4. 吸菸者:吸菸會影響人體免疫功能,並增加體內發炎反應及氧化壓力,因此吸菸可能增加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發生風險和疾病嚴重程度。 5. 肥胖者:研究顯示相較於正常體位者,體重過重者會增加 12% 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發生風險,肥胖者則會增加 23% 罹病...

    1. 薑黃 (turmeric)

    薑黃的主要活性物質為薑黃素 (curcumin),已有許多研究證實薑黃素具有抗氧化及抗發炎作用。 臨床實驗顯示,給予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每日補充 500 毫克薑黃素,持續補充 8 週,相較於控制組可緩解膝蓋腫痛等臨床症狀,並降低患者血中的發炎指標。 因此,薑黃素可能可以做為類風溼性關節炎的保健食品補充。 延伸閱讀:【2024營養師整理推薦】薑黃的5大功效及12款品牌比較表

    2. 魚油

    魚油富含 n-3 脂肪酸 EPA 及 DHA。研究顯示,給予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每日補充 2.04 公克 EPA 和 1.32 公克 DHA,持續補充 12 週,相較於控制組,顯著緩解關節腫脹及清晨關節僵硬等臨床症狀 。 另一篇研究也指出,每日給予患者補充 2.6 公克魚油,持續補充 12 個月,可以緩解患者的關節臨床症狀,並降低非固醇類消炎藥及抗風濕藥物的使用劑量 。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魚油可能可以作為類風溼性關節炎輔助治療的保健食品。 延伸閱讀:【2024營養師整理推薦】魚油的4大功效及12款品牌比較表

    3. 磷蝦油

    磷蝦油萃取自磷蝦,主要活性成分為 n-3 脂肪酸、磷脂質及蝦紅素。n-3 脂肪酸具有抗發炎作用,臨床研究顯示補充 n-3 脂肪酸可以減緩類風溼性關節炎之臨床症狀及降低發炎指標。 此外,蝦紅素具有抗氧化作用,文獻指出抗氧化營養素可以減少自由基的產生,降低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體內的氧化壓力及發炎介質,進而延緩病情惡化。 因此,補充磷蝦油對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可能具有正面效益。 延伸閱讀:【2024營養師整理推薦】磷蝦油的5大功效及10款品牌比較表 加入《照顧好健康》的官方 Line,每週獲得健康新知。 參考資料: 1. Wasserman A. (2018). Rheumatoid Arthritis: Common Questions About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97(7), 455–462. 2. Littlejohn, E. A., & Monrad, S. U. (2018).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Pr...

  4. 2021年10月22日 · 類風濕關節炎的主要病徵都是對關節的影響而且通常為對稱性」,即患者身體左右兩邊的關節會同時出現病徵和感到痛楚亦有機會出現晨僵」,指患處在早上感到特別僵硬可能維持數小時。 早期病徵. 通常首先影響患者的小關節,例如手指關節與腳趾關節,出現關節紅腫及痛楚。 中期病徵. 隨著病情進展,腫脹及痛楚可能會蔓延到手腕、膝蓋、腳踝、肘部、臀部和肩部,活動機能也會受到影響。 後期病徵. 病徵會隨著病情狀態而持續反覆出現又消退,若病情得到控制(緩解期),病徵會減退;相反若病情惡化,病徵會加劇。 隨著部份嚴重患者的病情推移,類風濕性關節炎最終會導致關節變形和移位,甚至損失活動能力。

  5. 其他人也問了

  6.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確切病因尚未明瞭研究顯示包含先天和後天的因素目前有三種因素可能導致該疾病遺傳因素。 環境因素:如抽菸、牙周病、病毒或細菌傳染皆有影響發病機率。 內分泌因素女性發病率較男性為高顯示女性荷爾蒙可能與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發病有關。 如懷孕期間病情會減輕、使用避孕藥的女性發病情形減少等。 哪些人容易得到類風濕性關節炎?

  7. 成因. 危險族群. 預防. 相關檢驗. 就醫準備. 部位. 加入 LINE 好友. 分享. 收藏. 什麼是類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英文寫作Rheumatoid Arthritis簡稱RA類風溼性關節炎是體內的免疫系統出現不正常的反應開始攻擊體內的正常組織通常是從關節組織開始侵犯尤其是手部關節輕微時會出現局部關節僵硬疼痛嚴重的話會引起全身關節腫痛及損壞。 其他症狀如體重減輕、全身倦怠、發燒、皮下結節(皮膚下方出現比較硬,並且形狀為圓形或橢圓形,並不疼痛的硬皮組織)等。 此病目前台灣盛行率為0.4%,女性的發病率約是男性的3倍。 目前治療有藥物治療及生物製劑。 藥物治療主要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疾病調節抗風濕藥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