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最接近距離、最高每小時平均風速及最高陣風以 公里 計算、瞬時最低氣壓以 百帕斯卡 表示、雨量則以 毫米 量度,數據均以 天文台總部 所錄得為準 [1] 。. 1946年至1979香港採用 夏令時間 (即 香港時間 +1小時) [2] ,若十號信號發出或取消時香港正是實施 ...

  2. 註釋.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 中央氣象署颱風警報 是由 中華民國交通部中央氣象 所發布的 颱風警報 ,是中央氣象署針對 颱風 侵襲 臺澎金馬 時所發佈的警報,分為 海上颱風警報 與 陸上颱風警報 。 歷史與現況. 中華民國的氣象單位受到許多變革,自1950年中央氣象局自 廣州 遷 臺北 [1] ,抗戰過後的台灣才有一個新的氣象單位負責氣象的觀測與預報,而後於1958年7月,中央氣象局奉令裁併為臺灣省氣象所,松山氣象臺由 民航局 代管 [1] ,直至1971年重新設置於 交通部 之下。 1973年,交通部發布 行政命令 「交航字第16862號令」,實施《氣象預報警報統一發布辦法》,針對中心最大風速每秒17.2公尺以上的熱帶氣旋,對各該海域所發布警報 [2] 。

  3. 珠海市氣象台發布之最高颱風預警信號: 颱風橙色預警信號 珠海市氣象台於8月22日17时50分发布台风白色预警信号,預計8月24日凌晨前后进入南海东北部海面 [71] ;8月23日10时30分改发台风蓝色预警信号,预计24小时内将受台风影响,海面阵风可达12-13级 ...

    • 2022年8月21日
    • 985 hPa
    • 2022年8月26日
    • 150 km/h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3年華南暴雨. 2023年9月7日晚間起到9月1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 廣東省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香港 、 澳門 一帶受 強颱風海葵 殘餘環流帶來的活躍 西南季風 及廣闊 低壓槽 影響,出現惡劣天氣及水災。 時間序. 香港2023年9月7日晚間開始受暴雨影響, 香港天文台 先後發出黃色、紅色和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 山泥傾瀉警告 、 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 和 雷暴警告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更 是自1992年設立暴雨警告信號以來,生效時間最長的一次;而在9月7日晚上11時至8日午夜12時的一小時內,天文台總部錄得158.1毫米雨量,打破 2008年6月7日 的紀錄,創下自1884年有記錄以來的一小時最高降雨量紀錄 [1] 。

    • 2023年9月7日–2023年9月16日
    • 4人(香港)、11人(廣西)
    • 名稱由來
    • 生成
    • 路徑
    • 強度分級
    • 命名及編號
    • 颱風預警
    • 流行文化
    • 外部連結

    「颱風」源自古漢語「風癡」,今吳語南支的溫州話、台州話仍稱風癡,而閩南語的「風癡」音變為「風颱」,傳入官話後語序顛倒為「颱風」。癡指「長久」,古語有癡雨、癡雲、癡風。癡風最早出處為1124年徐兢《宣和奉使高麗圖經》,「海道之難甚矣...又惡三種險:曰癡風,曰黑風,曰海動。癡風之作,連日怒號不止,四方莫辨」。「風癡」在文獻中見於南宋《增脩互注禮部韻畧》,「颶風者,具四方之風也,永嘉人謂之風癡。」。「風颱」最早出處是1566年潮州戲文《荔鏡記》載「風台過了,今即會(回)南」。「颱風」在文獻中見於1688年《臺灣府志》。部份閩南語把「風癡」俗寫作「風篩」。 相比「風癡」,漢語對颱風更早的稱呼是「舊風」、「風舊」,舊在古語指「長久」。280年晉《三國志·吳書·陸凱傳》載「蒼梧、南海,歲有舊風瘴氣之害...

    颱風發源於熱帶海面,由於溫度高,大量海水被蒸發到空中,形成低氣壓中心。隨着氣壓的變化和地球自身的運動,流入的空氣也旋轉起來,形成一個逆時針旋轉(位於北半球)的空氣漩渦,這就是熱帶氣旋,稱為熱帶擾動。只要氣溫不下降,海水溫度也足夠高,這個熱帶氣旋就會越來越強大,最後形成颱風。

    颱風的主要生成地區為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當中以南海生成的熱帶氣旋數量較少。太平洋上的熱帶氣旋基本上全年都會生成,而以七至十月次數最為頻密。熱帶氣旋生成的位置分佈與季節有關,在冬、春季較為偏南,夏天和初秋較為偏北。 熱帶氣旋生成後的移動路徑主要受副熱帶高氣壓(副高)外圍氣流影響,所以副高的位置和範圍基本上決定了熱帶氣旋的路徑,其移動路徑大約可分為:

    世界氣象組織及日本氣象廳以颱風(蒲福風級12級)為熱帶氣旋的最高級別,但部份氣象部門會按需要而設立更高級別,如中國氣象局、澳門氣象局、香港天文台之強颱風、超強颱風,台灣中央氣象局之強烈颱風,夏威夷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之超級颱風。

    因為海洋上可能同時出現多個熱帶氣旋。在西北太平洋,幾乎每兩年都會出現一次3個熱帶氣旋同時出現的「三旋共舞」現象。最高紀錄是1960年8月23日,貝絲、卡門、黛拉、艾琳、費依等5個颱風同時出現而形成的「五旋共舞」。由於當時這5個颱風構成了一個類似倒置的奧運五環的形狀且當年舉辦了羅馬奧運會,這個現象也被稱為「五環颱風」。 美國軍方於關島上設置的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現已移至夏威夷),在二次大戰習慣對熱帶氣旋給予名字,方便識別。最初的名字全為女性,後來在1979年加入男性名字。從1947年至1999年,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區域的熱帶氣旋非正式地採用上述名字。 早在20世紀初至中期,中國及日本已自行為區內的熱帶氣旋編配一個4位數字編號,編號首2位為年份,後2位為該年順序號。例如0312,即2003年第12號...

    颱風預警是熱帶氣旋盛行地區,於風暴可能吹襲期間,由各地專責機構發出的預告、警告。目的在於通知當地居民及民防組織,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如加固房屋門窗、加強排水作為或預防性撤離。這些警告涉及警告範圍內可能遭受的災害,而不是單純重複熱帶氣旋的預測路徑及強度,對於保障生命及財產安全更為重要。

    臺灣颱風資訊中心全球資訊網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台灣颱風論壇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國際氣象組織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香港天文臺: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熱帶氣旋名字(202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6. 2021年7月17日 · 香港繁體. 工具. 若非特別註明,本條目所有時間皆為 標準時間( UTC+8 )。 此條目介紹的是2021年的颱風煙花。 關於其他名為煙花的熱帶氣旋,請見「 颱風煙花 」。 颱風煙花 (英語: Typhoon In-fa ,國際編號: 2106 ,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 WP092021 ,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 : Fabian )是 2021年太平洋颱風季 第6個被命名的風暴;形成於 沖繩 東南方海域,在7月18日獲得日本氣象廳的命名,緩慢通過 八重山群島 後,在7月26日於 杭州灣 進入中國大陸。 「煙花」一名由 澳門 提供,即 煙火 ,一種以 火藥 和 金屬 的粉末製成的物體,以火點燃後會燃燒、爆炸並綻放出聲音和五顏六色的光線,通常在戶外使用。

  7. 2024年4月6日 · 珠海市氣象台於10月11日11時55分發佈珠海市颱風白色預警信號,在11時圓規位於珠海東南偏東方約1170公里的海面上,隨後在19時00分將珠海市颱風白色預警升級為藍色預警。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