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香港交友討論區 相關

    廣告
  2. Find Fares on 500+ Airlines. Price Match Promise at OneTravel. Book With Confidence Now! Cheap Flights to Hong Kong. Book Confidently with Our Low Fares.

    Grab One Way Flights - $29.00 - View more items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5日 · 明報專訊支援年輕女性的本地非牟利機構青躍發現近來接獲意外懷孕的求助個案是疫情前3倍當中不乏中學生估計與交友渠道多元有關如交友Apps網上打機等令親密關係界線變得模糊加上網上充斥錯誤的性資訊導致意外頻生

  2. 2023年1月17日 · 圖1之1. 【明報專訊透過網上交友平台結識心儀對象愈來愈流行消委會調查9款較受港人歡迎的交友應用程式App),發現在Google Play有共逾億次下載的Tinder及OkCupid出現價格分歧不同年齡用戶的訂閱費有差異訂閱計劃月費或因年齡相差達42%但商戶未有列明收費準則另外部分交友App要求用戶註冊帳戶時披露多達12項個人資料檢視的9款App均預設用戶個人資料可用作推廣或促銷只有3款App提供退出上述安排的選項見表)。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限時優惠. 新用戶30天免費試閱. 盡覽《明報電子報》收費內容. 立即試閱.

  3. 2020年12月28日 · 2020年12月28日星期一. 上游還是下流香港青年社會流動的迷思趙永佳姜念濤余昊昕) (09:00) 圖4之1. 近年來每當有社運發生青年的社會流動問題便會一次又一次地成為城中熱話更有論者認為青年上唔到位是社運發生的罪魁禍首」。 在不少公共討論中帶着不同意識形態的各方似乎都只是在憑感覺或直覺列舉有限的個案來描繪當下青年的社會流動處境。 這些討論雖說不是毫無意義,但得出來的結論除了嚴重缺乏說服力之外,也難以讓我們對青年社會流動狀况的整體面貌有一個較好的把握。 雖然學界此前已在香港的社會流動議題上做了不少頗有價值的研究,但遺憾的是,這些研究所用到的數據,一方面質量欠佳,另一方面在如今看來也顯得較為「年代久遠」,也因此難以回應當下的種種迷思。

  4. 2021年7月16日 · 即時熱點. 2021年7月16日星期五. 法律Q&A|專家證人5問5答 擅長「網上術語」或「認人」也可成為專家證人? (17:00) 圖1之1 - (資料圖片) 首宗港區國安法唐英傑案正在高院聆訊控辯雙方就如何解讀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口號傳召學者作專家證人更與雙方大律師唇槍舌劍」。 但原來「網上術語」、「Telegram」、甚至「認人」也可成為法庭上專家證人的範疇。 明報電子平台組訪問了法律界人士,為讀者解答一些關於專家證人的疑團。 問:為何法庭需要專家證人? 答:法庭處理的案件當中,有不少均涉及不同的專業範疇,實際上法官不能只依靠人生經驗及常識,以及證人提供的事實證據作出裁決,專家證人正正就是在這些案件中,為法庭提供協助。 問:審訊中有什麼常見的專家證人?

  5. 2024年3月23日 · 明報專訊李宇軒日前證供提及2019年12月前往美國見參議員展開游說他昨補充當時有3名同行者赴美她們在2019年香港示威中都有各自的遭遇與故事分別是遭性侵少女受傷記者及被公司施壓的空姐其時重光團隊已備好一份針對港府141人的制裁名單。 李另提及,他與陳梓華及「攬炒巴」劉祖廸在網上會議確立3人的分工:劉是精神領袖,李做國際游說,陳負責香港活動。 協定分工 劉精神領袖李國際游說陳本地活動. 李表示,他赴美國時,有重光成員列印了一份擬定的制裁名單,不過同行時任香港民主委員會總監朱牧民不建議將名單交給美國議員,而是待他與議員的幕僚溝通,故李返港後將該名單交給朱。 控方指該名單涉141人及整支警隊,為首是主要官員,次一級是警隊高層、行政會議成員及立法會議員等,李確認控方說法。

  6. 2022年12月2日 · 2022年12月2日星期五. 告別篇的盼望——共融社會與民生改善(文:周永新) (09:00) 圖1之1. 香港是共融社會嗎筆者在這欄對這問題多番討論但總未有清晰答案可能港人根本就是對共融有不同看法或隨着時代變遷港人對共融也不斷有不同解釋。 惟無論共融的定義是什麼,港人對共融社會的追求沒有改變。 共融社會仍是港人的追求. 港人盼望香港是共融社會,也盼望港人在生活各方面有共融的表現。 遺憾的是,自2019年修例風波以來,尤其是經過過去3年新冠疫情,港人變得煩躁不安,連帶一些爭議性的社會問題,常常在港人間引起紛亂,共融社會遙不可及。 不過社會總是要向前走,港人也盼望生活能夠得到改善。 這樣,如何可以縮窄港人意見上的分歧? 如何在港人間取得共識,達到改善民生的目的? 筆者有以下建議。

  7. 2021年7月20日 · 圖1之1. 近月香港政府對於假新聞的諸多行動引起社會廣泛討論一直以來網絡和新聞媒體上的不實資訊層出不窮而後它們的澄清報道也偶有發生大家好似已逐漸習慣了在魚龍混雜的新聞中自我過濾被動地選擇接受自己相信的部分消極地期盼自會有人出來澄清過於偏頗的內容。 當最近有聲音提出,要對假新聞追責時,正好令我們反思:面對不實資訊,只求事後澄清,是否足以抵消對社會的傷害? 自由的發言還是民主的體現嗎? 曾幾何時,互聯網被視為促進民主進步的有效工具。 很多學者認為,互聯網打破了傳統媒體的傳播渠道限制,可以讓更多人的聲音被聽見,讓資訊可以更加透明,讓每個人都可以搜尋與自己之前的認知不一樣的資訊,有利於兼聽則明。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