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8月4日 · 香港的電影製作業自布拉斯基放棄香港基地後低沉了約六七年到1923年民新制造影畫片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標誌著黎氏兄弟接續布拉斯基的傳統在香港創業不過這一次是以香港中國人為主導以香港中國人的利益為依歸。 以一些感想和建議作結

  2. 2017年7月29日 · 英雄創下了香港與中國內地合作拍片和市場開拓最成功先例更直接或間接地剌激了中國電影市場令中國內地電影市場從英雄開始接下來有天地英雄》、《天下無賊》、《無極》、《十面埋伏等製作費投入較大的影片接連出現進一步 ...

  3. 2020年8月21日 · 首頁簡介作者. 電影發展局成立的前因初探 ── 從香港電影工業結構談起. 搜尋. Google. 香港政府於2007年3月決定斥資三億元資助電影工業,以及成立電影發展局,策劃香港電影未來的發展藍圖,進行一系列投資電影製作、教育推廣及人才培訓等工作。 政策一出,基本上受到業界的普遍支持,大家都對此政策抱著正面的態度,而社會上有著各種不同的聲音,當中包括為何只資助電影業,那其他陷於困境的工業,政府又應否資助?

  4. 2022年3月11日 · 始於短片的台灣新電影. 台灣新電影誕生於1982年的背景就是國片不景氣,錄影帶氾濫和一窩蜂的台產類型片在票房和金馬獎雙重潰敗在香港新浪潮手中。 公營的中影公司總經理明驥推行「新人政策」,確定了「小成本,精製作,高效率」的製片方針,啟用小野、吳念真、趙琦彬做企劃,找來四位沒有長片經驗的年輕導演陶德辰、楊德昌、柯一正、張毅,以450萬台幣製片費,小成本拍攝反映社會成長進步的集錦片《光陰的故事》(1982)。 根據明驥口述,當時老一輩導演李行、白景瑞、宋存壽、蔡揚名會覺得450萬的影片是個侮辱,但小成本短片是新人練功的出路。 陳坤厚導演小成本的《小畢的故事》(1983),改編朱天文的小說,是新人編劇朱天文入行之作,演員也是新人。

  5. 2016年9月26日 · Jump to navigation. 香港影評庫. 首頁簡介作者. 創業玩家看香港片的青黃不接節錄) . 搜尋. Google. 遲了四五年才推出的創業玩家》,堪稱奇片這部許冠文與高志森合作的舊作原名牛頭不搭馬嘴》,由福建製片廠和中影協拍九七前被禁至今天才解禁公映不無明日黃花之感。 影片明顯是許高二人合作的《雞同鴨講》(向現代管理偷師,來打理一盤生意)和《合家歡》(許冠文飾演表叔)的延續。 而拍時臨近九七,主體甚至放回國內(許是福州的商業奇才),「回歸祖國」或覬覦國內市場的用心昭然若揭。 河國榮飾演不相信中國人可管理好大酒店的洋鬼子,從幸災樂禍到被吐氣提眉的許冠文「驅逐出境」,自然也是迎合那份趕英國人返祖家的「民族主義」情緒。

  6. 2014年6月1日 · 廣義的香港電影卻泛指所有香港電影人參與主創或投資的電影由上世紀初至今經歷多番大變卻從沒有失傳或中斷的問題。 「合拍片」也不是甚麼新鮮事物,像歐洲片多國合拍本是常態。 市場收縮成本上漲,通過合拍擴大市場是必由之路。 昔日香港電影靠賣埠東南亞來克服本土市場太小的先天限制,其實是殊途同歸。 但九十年代外埠市場逐漸流失,本土文化轉呈弱勢,風光了三十年的港產片自然難以為繼。 隨著中國市場迅速發展,本地觀眾卻漸行漸遠,主流由「港產片」轉為「合拍片」的趨勢遂不可逆轉,1949年後中港兩地分流之勢再次轉為合流的局面。 這種發展本來與香港九七回歸中國的方向一致,但政治、經濟及社會層面的中港融合從來充滿暗湧,而於今為烈。

  7. 2017年8月1日 · 搜尋. Google. 近一年來幾部引起話題的港產片,出現了一個頗特別的評論傾向。 社會時政角度成為介入主要方向,中港關係成為話題核心,談論這批港產片時,往往只集中在意識形態分析,特別是這一輪港產片與香港身份的微妙關係,而較少關注到製作條件的考慮,以至電影技術的研討。 所謂意識形態分析,這裡所指,就是側重內容主旨及其社會成因的評價或誤讀。 而當今最被過度詮釋的,必屬電影中的香港本土意識無疑。 尤其是幾部過去一年至今年初的話題作品,所以引起爭議以至某程度上的受歡迎,看來都跟其表述的本土情懷有關。 這裡說的,當然包括《寒戰》以及更明顯的《低俗喜劇》。 但其實可以納入這討論的,還可包括《春嬌與志明》、《車手》、《麥兜噹噹伴我心》、《一路向西》,以至《一代宗師》和《葉問終極一戰》。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