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香港骨科中心 相關

    廣告
  2. 子承父志,行醫濟世數十年,可上門診治不收上門費,歡迎預約,到達全港各區。

搜尋結果

  1. 目次. 香港復康會. 香港繁體. 工具.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香港復康會 (英語: The Hong Kong Society for Rehabilitation ),成立於1959年,由 香港 著名骨科醫生香港復康之父之稱的 方心讓 爵士所創辦的非牟利慈善機構,是本港歷史最悠久以復康為主題的慈善團體,提供的一條龍復康服務,每年受恵人次逾130萬。 歷史 [ 編輯] 1959年香港復康會正式創立。 1960及70年代 [ 編輯] 1962年「戴麟趾夫人復康院」正式啟用,位於九龍藍田,是香港首間可供病人入住的醫療復康院,亦是香港首座無障礙建築物及輪椅運動的起源地,亦擁有香港首個標準水療池,至今仍然運作。

  2. 骨科 [1] [2] ( orthopedics ,orthopaedics)或 骨科學 [3] ,即 骨外科 ( orthopedic surgery ),也有譯作 矯形外科 [4] [註 1] ,是使用 手術 和非手術的方法來治療 肌肉骨骼系統 創傷 、 脊柱 損傷、 運動損傷 、 退行性疾病 、 感染 、 腫瘤 和 先天性疾病 的一門 外科 醫學 分支。 歷史 [ 編輯] 早期 [ 編輯] 早期的西方骨科發展源自戰爭時期的治療經驗積累。 在 中世紀 的戰場中,傷員被用馬血浸泡過的繃帶包紮。 這種方法雖然並不衛生,但繃帶乾燥後會形成堅硬的夾板可以起到支撐保護的作用。

    • 生平
    • 家庭
    • 榮譽
    • 著作
    • 外部連結

    早年背景

    方心讓祖籍安徽壽縣,1923年8月2日生於南京,父親為著名抗日名將方振武將軍,當時正在南京辦公,而母親是高玉昆。方心讓一家有九名兄弟姊妹,分別是長兄方心誥、胞兄方心謙、胞姊方心田、胞弟方心謹、方心誠及胞妹方心淑、方心貞和方心玲。方心讓的長兄方心誥為紗廠商人,方心誥的女兒是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故此方心讓是陳方安生的四叔。至於胞妹方心淑是香港紅十字會甘迺迪中心創校校長,曾獲頒MBE勳銜。 方心讓與家人早年先後在南京及上海等地生活,1936年舉家逃難移居香港。他於同年入讀英皇書院,而且很快就學會廣東話和英文。到1940年,他更以17歲之齡提早升讀香港大學,修讀醫學,並且是利瑪竇舍堂堂友。入讀大學初時,雖然方心讓家境並不特別富裕,但幸得大學內的神父幫助,將一個食品儲藏室改裝成宿舍,他才在大學有安身之所。惟1941年的時候,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揮軍香港,期間方心讓曾在香港保衛戰中加入義勇軍團,參與醫療救援的工作,有次在乘搭救傷車途中遭日方狙擊手射擊,差一點命送黃泉。 日軍佔領香港後,大學停課,方心讓舉家經陸路出逃廣西,但他擔心自己的身份有機會連累家人,因而選擇從海路逃往廣州,但中途遇上海...

    醫學生涯

    在1958年,方心讓獲港府聘用為首位骨科專科(顧問)醫生,至1962年開始私人執業。此外,他亦在1957年至1974年間出任東華醫院和葛量洪醫院的骨科顧問醫生,1956年起任律敦治醫院和根德公爵夫人兒童醫院的骨科顧問醫生,1958年起任香港大學榮譽講師,1962年起任戴麟趾夫人復康院的骨科顧問醫生,也是港安醫院、明愛醫院和養和醫院等多所醫院的骨科顧問醫生。方心讓後來又曾長年擔任聖保祿醫院院長一職。 方心讓在骨科手術發展方面亦有不少貢獻,其中在1950年代,他與港大同事開創治療骨結柱的脊柱外科手術,有關手術被全球廣泛應用,並有「香港手術」(Hong Kong Operation)之譽。建基於這項成果,方心讓在1960年又與王源美教授(Professor G. B. Ong,1921年-2004年)共同開創「方王經口腔入路術式」(Fang-Ong Trans-oral Approach),為過往的脊柱外科手術注入新的概念。 另一方面,方心讓亦在1962年參與成立香港自己的骨科醫學會,該會在1965年改組成香港骨科醫學會,並由他在1969年至1971年出任會長。而在1966年至1968...

    「復康之父」

    方心讓任職骨科醫生期間,對傷殘人士所面對的日常生活障礙有所體會,加上香港早年缺乏對傷殘人士的支援,使他着力於發展香港的復康服務。方心讓作為開拓香港復康服務的先驅,令他獲得「復康之父」的稱許。在1959年7月15日,方心讓一手創立屬於非牟利慈善機構的香港復康會,開始向香港的傷殘人士提供各類的復康服務。他早年出任該會的執行委員會及財政委員會委員,後來在1965年至1978年任執行委員會主席,並在1978年引入復康巴士,專門接送有需要的殘疾人士更自由地往返不同地方。方心讓亦自1979年至2009年出任該會的副贊助人,期間曾於1989年至2002年出任會長。 除了香港復康會外,方心讓在1963年創立了專門照顧痙攣人士的香港耀能協會。到後來,他還積極鼓勵傷殘人士參與運動及體育賽事。在1972年,他創辦香港傷殘人士體育協會(2005年易名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並自任創會會長至2009年。創辦協會後數年,他在1975年參與創立遠東及南太平洋殘疾人運動會(簡稱「遠南運動會」),使國際傷殘運動會在亞洲得以普及化。在1982年,香港主辦了第三屆遠南運動會,期間獲得方心讓大力支持,協助...

    方心讓在1948年7月10日迎娶葉孔瑳為妻,兩人育有2子4女,當中包括: 1. 方幸生女士 (1957年1月5日—) 2. 方敏生女士 (1958年8月23日—) 3. 方德生先生 (1964年12月26日—) 方心讓為香港賽馬會會員,曾育有馬匹「報捷」。

    勳銜

    1. 防衛勳章(1948年) 2. 太平紳士(J.P.) (1965年12月22日) 3. 英帝國官佐勳章(O.B.E.) (1968年) 4. 女皇陛下銀禧勳章 (1977年) 5. 英帝國司令勳章(C.B.E.) (1979年) 6. 下級勳位爵士(Kt.) (1996年) 7. 傷殘人士奧運會銀勳 (2001年) 8. 大紫荊勳章(G.B.M.) (2001年) 9. 長期服務獎章(A.M.S.)

    專業資格

    1. F.R.C.S. 2. F.R.A.C.S. 3. F.R.C.P. (愛丁堡) 4. F.A.C.S.

    榮銜

    1. 法學博士 1.1. 香港大學(1977年) 1.2. 香港中文大學(1989年) 2. 社會科學博士 2.1. 香港理工大學(1996年) 3. 理學博士 3.1. 香港公開大學(1998年) 4. 其他 4.1. 同濟醫科大學名譽顧問

    Anterior Spinal Fusion: The Operative Approach and Pathological Findings in 412 Patients with Pott's Disease of the Spine,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48,No. 208,1960年。
    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to the Upper Cervical Spine,方心讓、GB Ong,Journal of Bone & Joint Surgery BJS 44-A:1588,1962年。
    Anterior Spinal Fusion: The Operative Approaches,方心讓、GB Ong、AR Hodgson,Clinical Orthopaedic & Related Research,Vol 35,pp 16–33,1964年。
    The Transoral Approach to the Upper Cervical Spine - An Assessment of its Limitations、D Fang、P Cheong-Leen、方心讓、T Loy、T C Wong,Journal of Western Pacific Orthopaedic Association,18 (1):58-59,1981年。
    香港大學贊詞[永久失效連結]
    香港復康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方心讓教授圖片集 七十年代[永久失效連結]、八十年代[永久失效連結]、九十年代[永久失效連結]
  3. 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 (英語: Hong Kong Adventist Hospital – Stubbs Road )是 香港 一間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 主辦的非牟利綜合醫院,位於 香港島 灣仔區 半山區 司徒拔道 40號,由 王歐陽(香港)有限公司 設計,乃香港首批圓形建築物 [1] 。 醫院有病床120張,設有一站式醫療服務,其中包括:24小時急症服務、內科、外科、心臟中心、骨科、婦產科、兒科、耳鼻喉科、身體檢查、腎科、皮膚科、電腦掃描、機械臂及微創手術中心等等,附設普通科及專科駐院醫生服務。 於2018年成為首間香港私家醫院設有biplane 雙向造影系統配備的心導管檢查及介入治療手術中心,提升中心至歐美手術室水平。 提供24小時緊急「通波仔」服務,搶救心肌梗塞患者。

  4.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 (英語: Hong Kong Academy of Medicine ),是一所 香港 專科醫學院,根據 香港法例 第419章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條例》於1993年成立,負責組織、監察及評核香港醫學專科及牙醫專科培訓,並頒授有關資格。 成立背景. 過去香港醫生如欲成為 專科醫生 ,須通過外國專科醫學院舉辦之考試成為院士,他們往往要花費大量金錢及時間長途拔涉到當地應試,因而影響他們在港之訓練及工作。 為使醫生能於本港考取國際認可之專科資格,並在90年10月9日參照86年之建議成立籌組委員會,開始籌組香港醫學專科學院, 港英政府 於是在1992年制訂《香港醫學專科學院條例》(第419章)成立香港醫學專科學院 [1] 。

    • Hong Kong Academy of Medicine
  5. 威爾斯親王醫院(英語: Prince of Wales Hospital ),簡稱威院,是一所位於香港 新界 沙田區 沙田 圓洲角 [3] 提供第三層醫護服務的大型公立全科醫院,亦是香港兩所教學醫院之一,為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教學醫院。

  6. 廣華醫院 (英語: Kwong Wah Hospital )是 香港 九龍的一所由 東華三院 成立的慈善性質的地區綜合醫院,成立於1911年,是 東華三院 的重要成員之一,位於 香港 九龍 油尖旺區 油麻地 窩打老道 25號 [1] ,1991年起由 醫院管理局 所管理,是九龍中醫院聯網的一所主要急症醫院、神經外科和婦產科轉介中心。 現任醫院行政總監是鄧錦成醫生。 廣華醫院首創綜合性乳病中心亦為病人提供全面教育、診斷、治療、輔導及康復服務。 廣華醫院 腦外科 是醫管局轄下特定的轉介中心之一。 廣華醫院亦是主要的產前檢查轉介中心之一。 醫院設有 婦產科 日間手術及醫療中心,配合婦女普查中心提供綜合性的服務。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