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8月22日 · 疫情過後 仍選擇網購. 調查發現,在經歷社交隔離及在家工作的生活後,消費者對特定產品、服務的偏好,將出現戲劇性的轉變。 有8成6的網購消費者表示,盡管各國解除隔離政策,但由於已經養成新的電子商務及衞生習慣,因此即使在回歸正常生活後,仍會選擇持續網上消費的模式。 作者:施雯雯. 責任編輯:蕭寶玲. (節錄) 【原文: 疫下新常態 消費習慣或永久改變 (收費文章)】 ========== 【hket 網上書展訂閱優惠最後召集】禮品總值高達$4,726! 把握機會, 立即訂閱. 8月4日起一連8個星期二晚上7:30, 八大財金名家包括:陶冬、陳坤耀、胡孟青、施永青、曾淵滄、林少陽、陸東、巴曙松,會於《香港經濟日報》坐陣! 立即免費下載, 詳情. 欄名 : 消費錦囊.

  2. 2013年4月5日 · 香港報章的網上版主要以上載報紙新聞為主即時新聞為輔。 但報紙刊登的已經是舊聞,若沒有即日的跟進,對讀者而言根本沒有增值。 近期經濟日報網站(hket.com)銳意加強網站內容,可謂正確一步,皆因在網絡時代,根本沒有截稿時間,用家半夜上網,不會想看到前天的舊聞。 一些國際媒體的網站全日24小時更新,就搶到了即時性的優勢。 再輔以紙媒的詳細分析,就構成了一份豐富的新聞套餐。 至於讀者會否買單付費看網上內容,薑餅人認為有兩個層面要考慮,即追求眼球還是收入。 若老闆追求的是千萬pageview這只能走免費路綫,依賴廣告收入支持網站業務;若要追求穩定收入,那便應該實行月費制度,以求扭轉報業過去一直依賴廣告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模式。 成功有先例 證收費模式可行.

  3. 2018年12月18日 · 2018/11/29. 調查:兩年後香港網購消費額達554億. 消費資訊. 香港不少打工仔都是「月光族」,將每個月的薪金都花清光,甚至有人以借貸或信用卡現金透支度日。 個人理財資訊比較平台MoneySmart發表報告,指港人持及時行樂的心態,欠缺長遠的理財規劃,或會導致財務健康.

  4. 2022年1月28日 · 香港中小企是香港經濟的基石佔企業總數的98%並僱用了45%的私營企業員工他們的發展對本港整體經濟可謂舉足輕重有見及此PayPal去年底進行了一項聚焦本港中小企的研究調查旨在探討疫情帶來的影響他們的應對策略以及在後疫情時代的計劃令人鼓舞的是有三成的受訪中小企表示他們的業務在疫情期間未有負面影響更有近兩成19%受訪者指其業務錄得正面影響當中近半48%受惠於需求上升43%吸引了更多綫上顧客33%獲得更多來自香港以外的顧客。 可見本港中小企開始適應「新常態」,只要他們能夠因時制宜制訂合適的業務策略,絕對有能力取得回報並實現增長。 網購熱潮推動中小企進行數碼轉型. 事實上,疫情下我們比以往更多時間留在家中,加上各種封鎖措施,變相帶動全球的網購熱潮。

  5. 2022年3月11日 · 1:建立網上業務. 隨着愈來愈多消費者加入網購行列,商家應盡快開展網上業務,方能在電商新時代接觸來自全球的潛在顧客。 尤其在地少人多的香港,高昂的租金及營商成本一直為中小企開設實體店帶來不少限制,經營網店讓他們可以用相對較低的成本開展業務。 不少中小企或因成本問題對進行數碼轉型猶豫不決,事實上數碼化投資豐儉由人,即使中小企資源有限,亦可利用不同的社交媒體及第三方平台輕易開展網上銷售,開拓更多香港及其他市場的客源。 因此仍未涉足網上世界的中小企應加快行動。 2:考慮跨境貿易. 雖然香港本身是全球最蓬勃的電商市場之一,但在現今數碼主宰的新時代,進行跨境貿易比以往來得更為輕易,中小企應考慮利用數碼科技衝出本地市場,實現全球擴張。

  6. 2023年5月16日 · 社交媒體行為變化趨勢. 香港浸會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主導完成了一項研究發現了以下兩個疫後主要趨勢: 社會考量影響網絡披露內容. 初期實驗研究發現顯示,社會考量,更顯著地影響用戶如何分享資訊,當中包括人文價值、恐懼和社會資本。 私人話題成受大眾接納的公開內容. 疫情令大眾更著重在社交媒體上披露的內容,當中包括個人健康資訊、發佈內容的影響力,及別人對保障健康措施的看法,因此疫情前較受歡迎的內容主題已不再普遍。 企業應對兩大建議. 由全球事件如疫情所引起的行為轉變,將大幅影響用戶如何使用社交媒體。 「有危就有機」,企業管理人員應如何把握機遇,將會是重要的課題。 保護用戶私隱安全. 在疫情期間,不少城市都開始追蹤確診者曾出現的地方,大眾因而更小心地在網絡上分享相關內容及次數。

  7. 2023年10月24日 · 網戀詐騙是損失第二大的社交媒體騙案此類詐騙通常始於陌生人看似無辜的好友請求然後騙徒會進行愛情轟炸Love Bombing,猛烈追求示愛)、提出金錢要求。 精準投放個人化詐騙廣告. FTC稱社交媒體透過多種方式為騙徒提供了優勢。 他們可以輕鬆製造假冒的角色,或侵入用戶的個人資料,冒充用戶、欺騙用戶的好友。 騙徒可以根據用戶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的內容學習調整詐騙方法。 投放廣告的騙徒甚至能使用社交媒體的廣告工具,根據個人詳細資料(例如用戶年齡、興趣或過去的購買記錄),精準投放為用戶量身定制的「個人化」詐騙廣告。 4大防騙技巧. 報告介紹了一些社交媒體防騙技巧︰. 1. 限制誰能看到你在社交媒體上的資訊。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