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7月4日 · 所謂解脫,就是脫離束縛。業和煩惱是把眾生緊緊纏縛在生死輪迴中的兩力量。由於這兩力量不斷的輾轉增長,使眾生無自主地一直在三界,或說六道,或說四生當中輪轉不已。以「界」分別,為三界;即 欲界、色界、無色界。

  2. 2020年10月9日 · 新譯廣論. 1.「無因生」是主張世間為無因的外道見觀點,是一類依前際或過去而產生的分別見解。 這種見解分為兩類,所以又稱為「二無因生論」,此即: ① 先生於無想天,命終後又轉生人間,此類人雖有宿世通,能憶知其出於無想天及其後的情形,但卻不能憶知其生於無想天以前的情形,於是便妄認在自己最初是無因而生,一切諸法亦是無因而生。 ② 自以捷疾智分別觀察,虛妄推求,認為世間無因,一切萬法皆是自然而有。 2.「邪因」又稱為「不順因」,亦即:自生、他生、共生等觀點。 【如是亦如妙臂請問經云:「於愚癡者,以緣起道。 」稻稈經說:「善見緣起,則能遮除緣前後際,及緣現在一切惡見。 日常法師開示. 如是因感如是果,這種前後因果的推衍,在任何緣起當中,有它一定的原因,我們不了解的話,會以為本來就是這樣,這即是惡見。

  3. 2020年9月1日 · 煩惱的各個別相中,有十種煩惱。十種煩惱又可以分為:五種思 (五鈍使) 貪、瞋、慢、無明 (癡)、疑;和五種見 (五利使) 壞聚見、邊執見、見取見、戒禁取見、邪見。以下 一 一解釋。 一、貪。

  4. 2020年9月27日 · 以下具體解釋這個比喻。. 此亦如說怨敵、虛誑,非惟遮無親友、諦實,及異親、實,是說親友、實語相違所對治品。. 所謂「怨敵」,是指親友的對立法,並不是遮除親友之後的餘法,. 也不是與親友不同的法,比如,陌生人是親友之外的法,但不是怨敵 ...

  5. 2020年11月5日 · ① 修習七種因果的竅訣; ② 出自寂天菩薩《入行論》中自他相換的修法。 七種因果教授,是由佛陀傳給彌勒菩薩,再傳無著菩薩,後傳至金洲大師。 自他相換教授,是由佛陀傳給文殊菩薩,再傳寂天菩薩,最後傳至金洲大師。 阿底峽尊者在金洲大師前求得此二教授,再傳到西藏。 當年在印度,尊者是位大善巧的班智達,對顯密教法都圓融精通。 為何要不遠萬里去印尼金洲島依止金洲大師,求受菩提心的教授呢? 一次,尊者在繞菩提迦耶金剛座的大佛塔時,心想:修什麼法才能快速成佛? 這時,小佛像站起來問大佛像:“若欲速疾成佛,應修何法? 大佛像說:“應修菩提心。 尊者聽後生起了定解,原來成就佛道最重要的是菩提心。 於是,尊者到處詢問何處有真正教授菩提心的傳承者,當他打聽到真正的持有者是金洲大師之後,就歷盡千辛萬苦去求法。

  6. 2020年11月17日 · 全知彭仁波切說: “ 始於勝解行地、終至十地的諸種發心,與二十二種比喻對應,圓滿攝盡了一切大乘道的關要。 事實上,從資糧道開始直至成佛,都要 菩提心 和 空性雙運 (止觀雙運)來修持,只有雙修,才能一級級修上去。

  7. 2021年1月30日 · 一觀能害因及有過無過,如云:「他器與我身,為應於誰瞋,如人形大瘡,痛苦不耐觸,愛盲我執此,損此而瞋誰。 」】 日常法師開示. 我們進一步去觀察能害我生苦的原因也找不到發脾氣的理由。 你觀察能害的因,以及誰有過失誰無過失,不管從哪一個角度去觀察都不應瞋。 「他器」是指他所使用來傷害我的器具。 他用以傷害我的器具跟我的身體,這二者合起來共同造成我的痛苦,到底應該對這二者中的哪一個去發脾氣? 要曉得這個無始惑業所感得的身體雖然形狀像人,實際上是一個大瘡,稍微碰到一下,那真是「痛苦不耐觸」,因為它是惡業所感得的,所以的確是耐不住、擋不住碰觸的。 我對這個東西之所以不認識,是因為瞎了眼,無明,愛執這個身體真是顛倒無比。 現在人家來損害它,你有什麼好發脾氣的? 堪布開示.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