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8月6日 ·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院長梁卓偉教授今天聯同黃子衡林悅兒及其他醫學院新生召開記者會梁教授表示今年入讀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的37名同學中平均成績最佳6科在39分以上。 排名首30名的考生,平均成績更高達41.27。 考獲6科5**或以上的同學,包括兩名「狀元」,共有14名。 另外,今年醫學院亦錄取了多名優異非聯招學生,包括14名在國際預科文憑考獲45分滿分的學生。 女「狀元」林悅兒(持麥克風者)在記者會上分享「夢想成真」的喜悅。 醫學院明年招生有新安排. 梁教授透露,醫學院明年收生有新安排,「我們會在今年的入學資訊日清楚公布明年醫科收生門檻。 同學只要 DSE 成績達標,面試表現良好,我們便會取錄。 同學們會在6月內收到面試成績結果,到7月聯招放榜時便可肯定自己會否被取錄。

  2. 2021年11月21日 · 著名作家博益月刊主編黃子程教授認為讀書重在啟蒙:「學習如何做人思考世界各種問題,《讀書雜誌的編輯方針應該圍繞這個目標即要包容多個角度的觀點也要有深度的寫作內涵多元的作者群才能令讀者有接觸並較全面地了解新知識的可能他從自身閱讀經驗出發期待一些可以精煉地解釋社會現象點出要害的文章專欄旁邊亦有其他文章適度補充猶佳。 而就算這個時代已經過氣,但重要的東西也應該介紹,「就算無人記得亦舒,也應該有一些文章談論。 文學是一條長河,一定要認識不同時代的東西。 黃教授又指出,人是孤獨的個體,讀書需要朋友來互相交流、激盪思想,而《讀書雜誌》正可以擔當這樣的角色,發掘一些令人驚艷的文章挑戰受眾的固有思維。 但是,辦讀書雜誌也不能過於曲高和寡,議題仍要與社會息息相關。

  3. 2021年11月21日 · 黃子程 Archives | 灼見名家. 首頁 標籤. Tag: 黃子程. 名家觀點. 回望出版業盛世 黃子程辦文藝雜誌不能曲高和寡.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11-21. 許多文化人都曾在香港創辦文藝雜誌,但現存的已不多;現在居然還有人戮力創辦新雜誌,包括三聯的《讀書雜誌》。 一群資深出版人與作家對此有什麼看法? 他們又如何看待香港的出版業與市場環境? 黃子程 Archives | 灼見名家.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0年9月26日 · 作者: 李偉民. 2020-09-26. 下里文人. 圖片:受訪者提供. 標籤: Lio Kuokman Vennie Ho 不入春園,怎知春色幾許 唔打就唔會輸,要打就一定要贏 廖國敏 打擂台 澳門劇院 澳門音樂廳 看的這韶光賤 茱莉亞學院 西貢Wakesurf 語重心長 誠品書店 諉過於人 費城柯蒂斯音樂學院 香港指揮家 香港演藝學院 香港管弦樂團. 廖國敏的勤奮自立,應該讓許多香港年輕人汗顏。 少年不識累滋味。 香港是國際級的金融城市,卻仍未是一流的文化藝術都會,那如何培養人才? 說是簡單的:提供優秀的教育、包容的環境,把才華小鳥放離這置錐之地,看看世界,呼吸失敗、咀嚼欺凌,然後回來,立志為香港發光發熱。 放下,再擁抱,「像極了愛情」!

  6. 2016年3月6日 · 2016-03-06. 坐忘書. 香港繪畫史留白. 香港藝術歷史研究會跟香港藝術館合作,展開了1960年代前香港西方媒介創作研究,首期焦點在香港的西畫創作,以個別繪畫家的創作及藝術活動為第一期研究範圍。 首席研究員李世莊道出了肺腑之言,有感對早期香港藝術史具興趣的人不多,研究道路孤單難行。 50、60年代香港的藝術活動. 報告提及1940年代李鐵夫及其藝術追隨者在香港的活動痕跡。 珍貴的圖片中亦見1950年代余本、李秉及陳福善的合照,記當年報載他們的藝術活動,無日無之。 李秉早期隨家人移民加拿大,1920年代在温尼柏市美術學院就讀,接受西方傳統藝術訓練,再於安大利略藝術學院深造,師從加拿大七人畫派之一的麥家奴。 現在重溫李世莊搜集的珍貴圖片,可見香港西方藝術的引入及後來影響的淵源。

  7. 2018年8月11日 · 2018-08-11. 2018書展檢閱. 撰文:鍾曉蓉 圖片:香港貿易發展局. 標籤: 《在加多利山尋找張愛玲》 《小團圓》 《少帥》 宋以朗 張如瑾 張愛玲 牙牌籤 葉蓮華 馮睎乾. 宋以朗(左)、馮睎乾(右)暢談從張愛玲筆記和散文稿追尋這位才女創作足跡的過程。 張愛玲遺產執行人宋以朗和作家馮睎乾出席今年香港書展講座,分享馮評論張愛玲後期作品的新書《在加多利山尋找張愛玲》的寫作歷程。 自從11年前李安改編的《色,戒》電影版上映,張愛玲的各種遺作及未發表或未完成的後期作品都不斷吸引公眾關注。

  8. 2018年1月16日 · 授徒家中研佳作 崑曲傳承樂餘生 專訪古蒼梧(二之二) 古蒼梧先生指崑曲從來不普及,是一種小眾的精緻文化。不過,他苦練崑曲所講究的真假嗓結合,既研究崑劇也寫作劇本,還教授學生,更主編一套四冊的《崑曲演唱理論叢書》,冀深入了解這門藝術以保留其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