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5月1日 · 0. 1390. 新光人壽淡江收費處黃淑雯處經理. 全國組織菁英會單位別第二名. 單位十四個月繼續率99.2%. 單位二十五個月繼續率96.4%. 第十三工作月定著率100%. 當影片教學實用內容時,專注聆聽;當介紹獎勵旅遊地點時,輕聲交換意見;當夥伴正在做專題介紹時,偶爾發出善意的調侃。 這樣親如一家,卻又讓每一個細節都能被重視,正是新光人壽淡江收費處的早會最大特點。 與有些單位較為嚴肅的早會不同,淡江收費處的早會偶爾能夠聽到來自台下的低聲討論,交換對台上主題的看法,偶爾也會出現一些善意的調侃或搭話,讓不大的會議室時常充滿笑聲。 處經理黃淑雯表示,笑聲對他們的早會是很重要的,因為有笑聲才代表他們對早會的內容有興趣,否則即使能夠強硬要求夥伴出席率,心也不會在場。

  2. 2022年10月1日 · 謨賢分享,在疫情期間想要舉辦各種實體招募活動都極具挑戰,不僅所邀請的對象會因為恐懼染疫而抗拒出席,舉辦的人數也會有所限制。 因此,從業的作法必須做出調整與改變,否則就等著被市場淘汰。 第一,輔導團隊夥伴善用自媒體的力量。 團隊夥伴將自己每日做的事、正確的事、有價值的事等,透過照片或影片等形式,在個人的社交媒體上曝光,讓受眾(客戶或準增員對象)瞭解,原來眼前這位業務員所從事的行業,是如此富有價值與意義;或是保險儘管在市場環境不佳的現況下,對比其他行業仍有許多的發展空間。 同時,更可以透過社交媒體,展現出自己每月、每季、每年的績效,獲獎的瞬間與肯定,讓你的客戶或準增員對象看見你的優秀,進而對你、或對你所從事的行業產生信心。 連帶也傳遞出「我現在可以經營如此有成,是因為團隊提供了系統化的培訓。

  3. 2021年2月1日 · 2302. 人生有3大風險──走太早、活太久、走不掉。 保障型保險能將風險落實為數字,這個數字代表的不單單是金錢的價值,還涵蓋了一個人對於生命所能盡到一切極致的愛與責任。 壽險公會理事長調貴於2021年新春展望時,針對未來壽險業務人員的前景抱持樂觀看待。 他指出去年雖因新冠疫情的影響及「壽險死亡保障門檻比率」提高等法令調整,保險公司及業務人員都面臨新的衝擊與挑戰,但對於業務人員來說,也產生新的契機──民眾在疫情蔓延之下,更逐漸深思風險保障的重要性,對於保障型保單的接受度亦大大提高。 「整體保險業內外,都比以往更加重視回歸保險的本質,也就是保險保障。 保險的本質:保障. 提到保險的「本質」,就不得不提到馬斯洛需求理論(圖一),業務人員在與客戶進行保險需求分析時,必須與這個理論緊密相扣。

  4. 2018年7月1日 · 2823. 辜千蓉. 現職:中國人壽昕立通訊處處經理. 入行年資:十六年. 個人座右銘:面向陽光,陰影就在背後. 個人成功關鍵:樂觀正面. 闡述保險價值的一句話:保險或許不能改變你的生活,但卻能讓你的生活不被改變. 雖然每個人有不同的風險承擔能力,以及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經濟狀況,只要透過適切的工具及早開始規劃,都能擁有安心無憂的老年,退休後依然保持有品質、有尊嚴的生活。 人們每天努力工作都是為了讓自己和家人擁有更好的生活,很多人忙著累積資產,卻忘了考慮自己的老退生活及疾病或意外帶來的影響。 一輩子努力累積的財富,可能在 老年時所剩無幾,抑或是因為治療疾病而耗盡。

  5. 2021年9月1日 · 俊文業務漫談. - 2021 年 9 月 1 日. 0. 1706. 鑑於俊文副社長過往在壽險行業長達三十八年的經歷,其在業務線上之所見、所聞、所為之經驗,藉由本專欄分享:心態建立、現況趨勢、組織發展、展業技巧、從業體悟等,都化為文字給第一線的從業人員與團隊領導人參考。 去年底,我到醫院動了個小手術,手術雖小,但畢竟是除了健檢外,人生頭一次全身麻醉手術,還是有些許忐忑。 手術順利完成後,在恢復室等候病床安排時,隔著布簾聽到鄰近床婦人痛苦地叫著「我要疼死了啦! 」雖然護理師不斷給予安慰,但她還是不停喊痛。 護理師只好告訴她:「如果妳覺得忍受不了,那我們來幫妳加個止痛針,但是這個要自費7,000元。

  6. 2022年12月1日 · 俊文:銷售專業化是保險業必然趨勢. 保險行銷集團副社長俊文回想這20年來,IARFC協會對大中華地區所有金融保險從業人員的專業提升,以及對於整個業務發展趨勢如何去做更新的因應,他表示這一切的貢獻值得肯定。 在這樣的過程中,有超過2萬名以上的RFC會員,比別人更早看到未來趨勢,也比其他的人更走在前端,其實是值得敬佩跟尊敬的。

  7. 2020年12月1日 · 對業務工作者而言,數據績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經常從3個層面來看它:首先是 「目標達成率」 ,它代表的是「執行力」的檢視,年初訂定或承接的業務目標究竟完成了多少,都代表這年度自己的執行能耐;其次是 「名次排名」 ,這看的是「競爭力」,在同樣市場條件下,與同儕排序的前後呈現自己競爭能力的多寡;而最後則是 「同期比較」 ,這項看的就是「成長力」, 不管前2項績效好壞,將成效拿來跟過去同期比較,最能看出是成長還是衰退。 依我的經驗,從這3個數據績效通常很容易看出這1年的業務評核。 而在「數據績效」外,我更會去省思「實質績效」。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