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0月5日 · 個人增值 20:06 2023/10/05. 分享:. 我們都知道投資要保持耐性、長期持有才有機會致富,但很少有人能夠像Stewart Horejsi這樣,靠一隻股票43年暴升近2000倍,身家大漲至逾200億元,還登上了福布斯美國富豪榜。. 答案顯而易見,Stewart Horejsi長期持有的是「股神 ...

  2. 2023年8月9日 · 新書開篇講述了法律秘書Sylvia Bloom的案例,她在紐約一家律師樓擔任秘書67年,於2014年退休。 幾年後她去世時,遺囑執行人驚訝地發現其遺產價值超過900萬美元(約7,028萬港元),主要由普通股組成。 Bernstein分析,這位法律秘書成功的秘訣是理解並利用了複利的魔力。 「她並不是想快速致富,而是慢慢致富,這是一個更安全的賭注。 最重要的是,她了解風險的概念,清楚地知道實現目標需要面臨多少風險,以及隨著年齡增長她可以承受多少風險。 Sylvia Bloom經受住了足以動搖99%投資者信心的金融風暴。 除了普通股之外,她還持有足夠的安全資產,以幫助她度過最糟糕的時期。 未考慮最壞情況將是致命錯誤.

  3. 2023年5月1日 · 他背著老闆從頭開始自學貿易技巧,一年後,他和他的5個虛擬助理團隊第一次賺到百萬美元時,他終於辭去了工作。 之後他創立了Growth Cave。 與商業夥伴Ozzie Blessed和他們的35人團隊一起,Lee-Tyson預計公司今年將獲利2000萬美元,但希望有一天能達到1億美元。 他承認自己在努力追求致富時,一直沒告訴父母他在做的事:「有段時間,我父母一直在悄悄地懷疑。 「我知道他們想知我所作所為是否合法,因為他們會這樣問我:『你有沒有公平對待他人? 』」Lee-Tyson回憶道。 「現在他們看到了我銷售的課程,看到我如何幫助人們用互聯網成功致富,他們真的很爲我驕傲。 傳統工作限制賺錢潛力. 他稱自己當前的收入是在辦公室做實習時的50倍,他沒有回頭再做那樣的工作。

  4. 2021年1月23日 · +2. 富爸爸窮爸爸得到啟示 建多渠道被動收入. Bob自言讀過富爸爸窮爸爸一書後得到啟示隨後夫婦工作和收入漸增便開始在物業市場投資10年間曾手持多個單位收租並投資基金股票及涉足小生意逐漸建立多渠道的被動收入。 雖然經濟周期令樓價有起跌,Bob說沒帶來很大負擔: 因為我不是買賣豪宅,主要投資中小型單位,主打小家庭,租金收入較穩定;另外,我也從沒有炒樓,也不會經營劏房,因為不想太高風險,若發生意外也不安心。 【林盛斌Bob 買滙豐貼圖自嘲「坐艇」:希望在明天: 按此 】 投資由進取改為穩健. 過去曾在股票市場損手,試過慘蝕數十萬元,因此阿Bob曾決定不再涉足股票投資,但於疫情期間他又有新想法:

  5. 2024年2月3日 · 一對30歲新婦夫婦想在40歲出頭時實現財富自由,淨資產達到250萬美元(逾1,950萬港元),太太Jenna Bhaloo和先生Neil Desai的儲蓄目標是改善生活,讓他們可以隨時休假六個月旅居外國、僱用私人廚師,或者再轉行,同時不必擔心錢從何來。 出奇的是,這對來自美國芝加哥的千禧世代伉儷雖然努力實現經濟獨立,他們並沒有為了實現目標而過度節衣縮食。 Bhaloo更稱: 你應該能夠享受生活,並體驗所有你想要的事情,當你享受(生活)並把錢花在你喜歡的事情上,(你的)投資就會為你發揮作用。 他們的財富自由之夢,不犧牲生活真的能夠成功實現嗎? 從兩人目前儲蓄投資額約885,500美元(約690多萬港元)來看,似乎進展順利,勝券在握。 先看Desai和Bhaloo有何「財自」優勢。

  6. 2024年2月28日 · 個人增值 08:02 2024/02/28. 分享:. 逾半Z世代與父母同住 節省租金卻抑鬱失意|研究:25至34歲仍住舊居者 10年後難以置業自立. 港人首次置業平均年齡推遲至44歲(根據立法會2022年數據顯示);. 75%的公開市場首次置業買家和白居二買家平均年齡均為36歲,也不年輕 ...

  7. 2017年6月28日 · 近日的新盤開售,記者都不難找到靠父母資助入市的買家訪問,其實在樓價高企的今日,子女借助父母財力入市,似乎已成普遍現象,最近甚至有走向制度化的趨勢。 相信在以往任何時候,社會都存在父母資助子女入市的現象,不管樓價高低,此種資助都是個人決定,具體融資手段是個人化的——陳宅可能是父母挪用部分積蓄作兒子入市首期、何宅可能是上一代協助子女供樓一段時間、張宅是父母減收家用一段時間、宅是父母將物業加按,作為女兒買樓首期等等,不一而足。 但近年新盤開售,已有為跨世代買家提供劃一融資途徑的入市方案,例如接受買家將新購單位與近親持有的物業一併抵押,以取得按揭成數高於新樓樓價的按揭貸款,便可說是將父母資助制度化的趨勢。 父母協助子女置業 某程度上是兩代人供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