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8月28日 · 黃致豪 ╳ 林立青──當我們討論死刑. 閱讀最前線編輯群。. 「你天天讓受刑人摺紙蓮花,摺二十年,就會變好人嗎?. 律師黃致豪在與作家林立青共同出席死囚的最後時刻 》座談會時,與現場來賓分享了這句話。. 「這是我的一個當事人,在他死 ...

    • 司法的基本精神是科學
    • 科學證據與偽科學證據
    • 犯罪剖繪不是算命
    • 司法沒有神奇之處,只有追根究底
    • 要逮到他們,要先正視他們

    正因為司法牽涉到國家要動用公權力去剝奪一個被告的生命、財產或其他權利,所以法庭在下判決之前,必須要有足夠及有效的證據去證明他確實犯了這個罪。 在民主國家的司法程序中,主要會經過三個階段:偵查、審判、執行。一旦有人告發犯罪或提出告訴,根據法律,警察或檢察官就要發動偵查、調查,而偵查的本質便是蒐集證據。但是,「偵查階段的證據」跟最後「進到法庭裡的證據」,並不是同一個意思,為什麼? 在偵查階段時,其實是可以使用許多我們認為可能荒謬的方法,就算是通靈、占星都可以,只要能幫助我們找到兇刀、血衣或屍體的都能用。為什麼?因為要開展偵查方向,也要盡快排除跟案情無關的因素,不然「時間」——這個發現真相的大敵——就會讓人的記憶衰敗,讓跡證毀損、滅失。所以在偵查手法中,其實不盡然真的都是「科學」。 可是當進入審判...

    既然進入法庭的證據有諸多限制,也必須符合科學原則,那什麼是科學證據,什麼又不是? 許多人認為犯罪剖繪是非常科學的,為什麼?因為出來講的人是FBI探員、因為他不是穿西裝就是穿白袍、因為他具有聽起來很厲害的學位、他執業了超過二十年,好像資歷很深。可是,這些描述跟科學的本質有任何直接的關係嗎?就好像占星、風水跟紫微斗數,這些領域裡面有很多專有名詞、也好似有某種理論模型存在,可是在這些「看似科學」的外表之下,這些特質是能被驗證的嗎?不行的,因為我們根本沒有任何方法可以去測試這東西到底有沒有信度、效度。而這個就是科學與偽科學的根本區別。當然,這裡說的偽科學並不是指那是惡劣的騙局,而是指那只是一種「觀點」,但並不具有符合「科學」定義的性質。

    真正的犯罪剖繪,本質上確實是非常嚴謹的科學,可是並不是以前面說的那些「科學的外表」作為根據,也不是像小說創作裡那種驚險刺激、宛如通靈般的劇情。事實上,絕大多數犯罪剖繪是宅宅做的事情,就是分析數據、研究資料、看犯罪現場的照片、蒐集各種資訊,然後準備進行歸納跟演繹。講到這裡,是不是想起了我們都很熟悉的一位偵探「福爾摩斯」?確實,創造這個角色的作家柯南.道爾對犯罪理論學或刑事司法界是有極大貢獻的,也就是他最初強調的兩件事情:證據本位及邏輯方法。這些東西就是科學的基礎,也就是司法的基礎。 因此,犯罪剖繪不是算命,不能隨便亂講。整個犯罪剖繪理論有一個核心觀點,出自於心理學宗師高爾登.奧爾波特(Gordon Allport),也就是每個人的人格基本上都與他人不同,而人格的生成和發展跟原生家庭與後續接觸的...

    犯罪剖繪在台灣是一個方興未艾的科學學門,但如果遭到誤用或濫用,就會變成前述的偽科學,進而對審判階段產生嚴重影響。所以,犯罪剖繪作為證據的一部分,就必須遵守證據的法則,也就是當作為科學證據出現在法庭裡的時候,就必須問兩個問題:第一,你怎麼知道他是科學?第二,你怎麼知道他講的是真的還是假的? 科學家理查.費曼講過一句很重要的話:「The first principle is that you must not fool yourself.。」(首要原則是,絕不要愚弄自己)不要忘了,人最容易自我愚弄。這個意思是,很多時候我們會在一個權威或看似科學的理論面前,開始自我懷疑,是不是自己不懂?他是資深FBI探員約翰.道格拉斯,行為分析小組的頭頭,是不是不要問他這麼笨的問題?不是的。任何剖繪證據或科學證據...

  2. 標籤: 黃致豪 Posted on 發表於 2021-02-26 2021-02-26 By 愛麗絲 專訪 溫柔同理,讓科學走向日常,讓知識更有力量——專訪三月店長「哇賽!心理學」創辦者蔡宇哲 文/愛麗絲 「其實在我那個唯有讀書高的年代,對未來職業的想像是很狹隘的,」「哇賽 ...

  3. 2022年8月29日 · 在法學家Benjamin van Rooij和犯罪學者Adam Fine合寫的《 行為失控 》(The Behavioral Code)第一章,兩人耙梳了美國1970~2000關於死刑嚇阻力的研究爭論;在《死刑肯定論》裡,連支持死刑的日本法官森炎都承認目前並無證據顯示死刑具備大家期待的嚇阻力。. 若 ...

  4. 2022年11月2日 · 黃致豪 ╳ 林立青──當我們討論死刑.

  5. 2018年7月2日 · 故事工廠編導黃致凱在臉書上分享一段幾個月大兒子喊爸爸的影片樂得寫下:「叫得超大聲被叫爸爸真的會上癮!. 」在夢田文創執行長蘇麗媚一句話你生了一個小兒子催生下把黃致凱享受真實生活裡小兒子的歡樂與作家駱以軍的散文作品 ...

  6. 2019年8月28日 · 最新文章. Readmoo編輯團隊. 閱讀最前線編輯群。 文/潔西卡.艾寶;譯/閻蕙群. 如果某個跟你很親近的人,過著人人稱羨的完美生活,令你感覺自己矮他一截,這是能夠理解的。 但令人覺得莫名其妙的是,很多人一看到別人上傳的新貼文就火冒三丈,但其實雙方平常根本不曾說過話! 為什麼會這樣呢? 羅森指出:「社會比較理論認為,身為社會性動物的人類,會比較自己與其他動物的地位。 我們忘了人們只會貼出理想版的自己,再加上只想報喜不報憂,因此多半不會呈現真實的人生。 我們鮮少看到人們貼出負面的消息,就連跟我們很有交情的熟人,我們也會把他們貼在網路上的狀況,當作是他們的真實人生。 羅森舉例說明,就像我們跟某人共進午餐,席間那人聊起他家裡的事情,當中也有些不順心之處。

  1. 相關搜尋

    黃長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