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9月16日 · 1,297. 被浏览. 1,446,900. 357 个回答. 默认排序. 李嫑嫑. 2022 年度新知答主. 562 人赞同了该回答. 记忆都留在上学时看他的节目了... 事业亮点不多,但比较平稳,算是一个比较敬业的艺人。 相较小鬼去世,更愿意借此提醒一些朋友: 很多新装修的朋友都在浴室铺了 防滑地砖 ,但忽略了浴室(卫生间)门口的地砖是否防滑,有的人没有在卫生间门口放 防滑垫 ,导致你刚洗完澡出来,即使踩着拖鞋,一样有极大概率滑倒摔跤。 有了防滑垫,洗完澡踩一踩,吸吸水,走慢一点,走稳一点,一般不会滑倒。 卫生间的里外很有必要装1~2个 扶手 ,不贵,加安装才几十块,不论是不小心跌倒还是蹲久了起不来都可以有一个可靠的抓手将自己扶起来,这在家里没人(独居)时显得尤为重要。

  2. 2020年9月16日 · 近日,中国台湾一名38岁的年轻男演员在家中意外死亡。 然而,在美国CNN转载了一家台湾媒体对此事的报道后,一些台湾媒体却在这起悲剧表现得异常“兴奋”起来…… 如下图所示当这位名叫黄鸿升的台湾男演员在家中意外死亡后台湾雅虎新闻网却在报道这起悲剧打出了一个颇为兴奋的标题称该演员的死震惊国际”,令美国主流大媒体CNN用斗大的标题写下Alien Huang, Taiwanese actor and singer, dead at 36(台湾演员兼歌手黄鸿升去世,年36)”,还说CNN“称赞”黄鸿升是“全方位艺人”。 台湾ETToday新闻网的标题也是这种风格的: 台湾的台独媒体《苹果日报》还突出说CNN“详述”可黄鸿升的星路历程。

  3. 2018年11月27日 · 14,394. 8 个回答. 默认排序. Gemo在小岛漂游. CFA 特许金融分析师资格证持证人. 5 人赞同了该回答. 仅代表我自己,不代表任何其他人。 作为一名老港漂我在香港遇到过很多很多非常有礼貌非常有爱心非常有教养的香港人。 但是, 有一小部分 香港人,是确确实实的 三标 (是的,不是双标,是三标)。 对洋人有一套标准,对本地人有一套标准,对大陆人又有另一套标准。 在某些地方, 讲普通话和讲英文,前者会让你感受到明显的冷漠甚至恶意,后者则会感受到尊重,偶尔还有优待。

  4. www.zhihu.com › topic › 20368208黄鸿升 - 知乎

    详细内容. 人物简介. 黄黄鸿升( 1983年11月28日-2020年9月16日),出生于台湾省台北市北投区,中国台湾男歌手、演员、主持人、作家,毕业于台北市华冈艺术学校戏 剧科。 2001年,因参加电影《蓝色大门》的选角训练班而正式出道。 2007年,出版个人第一本全创作图文集《搞什么鬼? 》。 2020年9月16日,黄鸿升因在浴室滑倒撞到头,无人发现救治不幸去世,年仅36岁。 [1] 演艺经历. 黄鸿升. 2001年,还在读高中的黄鸿升因在华冈艺校表现优秀而受邀参加电影《蓝色大门》的选角训练班,之后被当时的经纪人挖掘而正式出道。

  5. 从地理角度分析一下。 这是香港地图,褐色部分为市区和居民集中点,是指实际建设发展起来的非农业生产建设地段,它包括市区集中连片的部分以及分散在近郊区与城市有着密切联系,具有基本完善的市政公用设施的城市建设用地(如机场、铁路编组站、污水处理厂、通讯电台等)。 意思就是不像有些大中城市,把郊区一大块地方甚至下辖的一个县规划为区了,其实大部分都是农田或者荒地,只有规模不大的县城,镇区之类居民点,理论上也是市区了。 过去一直不理解,为啥港岛不好好的建设,把公路、住宅、工厂铺满港岛,仅仅建设了1/3还不到,就开始建设九龙和靠近九龙的新界地区。 后来我看了一眼香港的地形,就明白了,这样的城市规划不是城市规划者拍脑袋决定的,而是和大自然妥协的结果。

  6. 中国文化. 文学. 香港文化. 蔡澜(人物) 香港四大才子(黄霑、倪匡、蔡澜、金庸)真实水平如何? 关注者. 1,236. 被浏览. 4,570,350. 355 个回答. 默认排序. 愿望化身. 蛋生麻匪. 1426 人赞同了该回答. 这么说吧, 蔡澜 自己最得意的美食领域,言必称 随园食单 ,甚至还仿效了一本蔡澜食单…… 跟风随园食单看不上火锅——只是 袁枚 可没蔡澜这么激进喊着火锅应该消灭这么极端,人家只是说自己不爱,看不上。 但蔡澜评判美食的标准,对 猪大油 极为推崇~无论拌饭炒菜都以加猪大油为美……其实袁枚对此早有论述: 【俗厨制菜,动熬猪油一锅,临上菜时,勺取而分浇之,以为肥腻。 甚至燕窝至清之物,亦复受此法污。 而俗人不知,长吞大嚼,以为得油水入腹。 故知前生是饿鬼投来。

  7. 5,429. 1 个回答. 默认排序. 何当. 9 人赞同了该回答. 岁月神偷 里面“供月饼”也就是港人说的“月饼会”。 月饼会50年代就有了,最盛行是在70年代。 当时普通香港人的收入很低,但还保留着过中秋不但要 吃月饼 还要送亲戚送前辈月饼的习惯。 节前一次性买多盒月饼,对于普通打工仔来说,压力不小。 而对于厂商来说也不好预计产量,所以月饼会就出现了。 “從奇華月餅會1958年的價目表可見,每月供5元,供滿12期就可換到10盒 雙蓮蓉月 。 當時每盒四個的雙蓮蓉月要賣8.4元,相當於一名普通市民的兩天工資,供 月餅 會可享有七一折。 但當時打工仔和師奶大多僅供半份,還要預先支付頭三個月供款。 ” (摘自香港報刊) 總之就是利用分期付款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