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6月25日 · 這部詩集對教育、政治和公共生活都有影響:在古代的外事活動中,吟詩作詞是默認的溝通方式;詩集是哲學思辨中旁徵博引的源泉;是評價史實的讀物,往往在於諷刺批判;還是是啟迪道德的教材。 從那時起,《詩經》就開始不斷影響中國社會,不僅在內容方面,還有表達形式。 卡門如何從一個悲劇人物變成女權主義偶像. 文學敘事如何塑造了世界. 為什麼說奧威爾的《1984》可能是在諷喻當今....

  2. 2018年8月6日 · at17的傳奇. 「若要錯失永不能守,得到也不代表長久;假使快樂有盡頭,痛苦也未會不朽。 寂寞半點假如不能承受,這生命注定過得不易;笑與淚,亦有時候。 」一首《The best is yet to come》是不少香港樂迷對女子歌唱組合at17最早的記憶之一。 盧凱彤1986年生於加拿大多倫多,4歲時回到香港讀書,2001年加入黃耀明領軍的"人山人海"製作公司麾下,與林二汶成立組合at17。...

  3. 2016年9月13日 · 一位目擊者回憶道,『曾經有一次,一名婦女抓起一隻李斯特抽了一半扔掉的香煙就抽起來,也不顧自己不斷乾咳,依然陶醉其中』。 男爵夫人們和伯爵夫人們為了爭奪李斯特用過的杯子或者方巾 ,不顧一切地互相撕扯頭髮。 尖叫、歡呼、癡狂. 『李斯特狂熱(Lisztomania)』一詞由 19 世紀與李斯特同時代的德國詩人海因裏希·海涅(Heinrich Heine)第一次提出。 但這種行為或類似現象與當今...

  4. 2020年1月31日 · 「新時代的黎明破曉」 英國首相約翰遜發表錄音講話,展示樂觀、前瞻。 借用他的政治偶像、英國二戰時期的首相丘吉爾的一句話,約翰遜形容脫歐「不是結束、而是起點。 約翰遜還稱脫歐是一個國家新生變革」、「新時代黎明破曉的時刻,「大幕開啟新戲即將上演」。 不過約翰遜似乎也提醒國人,脫歐之後面對的或許並非一片坦途。...

  5. 2021年9月9日 · Getty Images. 有學人盤點人類歷史上的暴君,發現這些曾經手握萬千民眾生殺大權的人壽終正寢的極少,生命最後一程並不風光。 香港大學人文學院講座教授、曾撰寫多部有關當代中國專著的歷史學家馮克(Frank Dikotter)說,不像民選產生、功成名就的領袖人物,獨裁者死後,除了為數不多的極端群體,鮮有為其悲慟憑吊之人。 馮克曾為BBC...

  6. 2021年6月3日 · 香港天主教正义和平委员会早前宣布将在6月4日当晚于全港七所圣堂举行追思亡者弥撒”,委员会声明并没有明确表示弥撒与六四有关但在声明中表示因种种原因我们或许无法明言但我们毋忘历史……愿历史的主宰垂顾那些春夏之交里追求真理而逝世的人。...

  7. Visit BBC News for up-to-the-minute news, breaking news, video, audio and feature stories. BBC News provides trusted World and UK news as well as local and regiona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