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22日 · 第三屆腹有詩書冠軍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愈戰愈勇終奪冠 磨練鬥歷成長. 第三屆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勇奪冠軍軍。.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參賽三載,成績一年比一年好,已建立中國文化的傳承系統,學生 ...

  2. 2020年2月21日 · 教評心事. 標籤: 唐君毅 法住學會 論語 霍韜晦 黎斯華. 1993年黎斯華與霍韜晦教授出席中國哲學會議。 (法住機構黎斯華文集之一內文圖片) 2020年3月6日,是香港法住學會的創辦人霍韜晦教授80歲的冥壽。 霍教授是我的老師,特撰文以抒對他的懷念及感激。 霍老師在1940年生於海南,時逢日本侵華,兒童及少年在廣州渡過,17歲移居香港,在1964年起隨唐君毅先生學習,後在新亞研究所肄業,及後往日本修讀博士課程專攻佛學。 1972年返港,隨即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

  3. 2020年11月18日 · 論及音樂創作,他說,「其實,『愈簡單的東西,就愈難寫』,小田忠告,我銘記於。 」對於這位前輩,他心存感激。 《頂頭鎚》,見證拚搏的精神

    • 建築系教師
    • 三項表層特點
    • 苦海三界
    • 了結心靈苦海 開創美麗新世界

    第一次碰面在講堂裏。黎博士一直專注建築範疇的學術研究,較少與同事午膳聚餐。那年我擔任文化及藝術講座系列的主持,他乃獲邀的講者之一。在講堂之中,他頌讚中國古代建築工匠之匠心獨運,更在講座中幽默地說:「林徽因不選徐志摩而選梁思成是正確的,建築師梁思成比文學家徐志摩好啊……」學生哄堂大笑。我也認同林徽因(原名林徽音)的選擇,因為梁思成乃未婚俊傑,而徐志摩是有婦之夫、有家室之士。林徽音不願因一己之情而令別人痛苦,同時毁掉自己聲名。她在愛情路上的抉擇十分理智,已考量別人的感受及自身承受輿論壓力的能力。陰陽之合也雖要天時地利人和,以免誤入情感苦海。 第二次碰面在教室通道上。建築系有自己的工作室,較少於主校園出現。偶然一次碰見,是在轉堂的走廊通道上。黎博士云:「從沒見過我系學生為其他學系的選修科如此拼命!...

    同年秋天,我再次匆匆走進會展中心,觀賞其風格獨特的水墨畫。黎博士的作品顛覆了我對國畫及水墨畫的概念!其水墨畫有獨特的個人風格,令人一看難忘,能於芸芸眾多畫作之中脫穎而出。其畫有三項表層特點、一項內層特徵── 其一,畫者採用素描視覺繪畫。黑白的水墨構圖乍看似素描,尤其所用的色彩只有黑、白、灰;繪畫的是素描獨有的三維空間圖像,並非常見的二維空間傳統水墨畫。 其二,以皴筆描畫皮膚紋理。水墨畫繪畫手指、額頭或臉部表情,展示常人皮膚放大後的紋理。觀者從黑白的水墨畫中,可聯想造物者的偉大──同一個人的身體,不同局部有不同的紋理;每個人的皮膚紋理不相同,形成獨特的身份認證,是造物者對人類鬼斧神工的創造。 其三,水墨畫中融入建築結構風格。或許因為畫者是建築師,其水墨畫展現建築結構美。以勾皴擦點染所繪的水墨皮...

    其畫作展題為《苦海三界》,以「陰陽界」、「美麗新世界」、「化石界」為三界,異於佛教「慾界、色界、無色界」三界之名,卻保留一點點連繫與想像。展區有畫者自述簡介:「身在亂世苦海,選擇出世還是入世,還是根本不容選擇?於外求山水與內明本心之間,作者(畫者)選擇了微觀檢視自身皮膚,把身體當作經文,寫一紋如抄一字,以三種方式與苦海動態共存。」畫者沒有「人生如苦海,學佛到彼岸」的觀念,而是選擇自我檢視式的內省,以達至頓悟。 在典亞藝博裏,我看到的就是「陰陽界」的畫作,如畫者所述「以手指探索情慾,經歷陰陽界」。放大的姆指與食指蘊含男女之道,如一幅《陰陽界‧法吻》就呈現男女之間的法式擁吻,顯示男女相戀。另一幅《陰陽界‧溶抱》描繪男女之間的難捨難離、藕斷絲連的深情。還有《陰陽界‧自吻》是大「我」的一指親吻另一指...

    「美麗新世界」的〈水〉於二零二零年入圍英國斯特拉特福藝廊(King House Gallery)藝術比賽。另外一幅題為〈布〉於二零二一年入圍意大利棱鏡藝術大獎(Prisma Art Prize)藝術比賽的決賽,並且獲得加拿大藝術代理獎(Biafarin Award)及最佳藝術家網頁獎。「美麗新世界」作品系列為畫者了結幾年的心靈苦海,也開創了美麗的新世界。 〈禱〉 然而,不論黎東耀博士所繪的「陰陽界」或「美麗新世界」的水墨畫,個人認為可以歸結於〈禱〉這幅作品。「陰陽界」乃人類生生不息之道,在於男女陽剛與陰柔之結合、陰陽諧協並存,才可「禱」求上天延展下一代。在「美麗新世界」,則要「禱」求上天能令旁觀者不再為「木」,施虐者不再有「金」,受虐者才能重返大自然「水」世界,就如阿凡達科幻電影的美麗水世界...

  4. 2021年7月13日 · 綜觀《何者魯迅》舞台劇和魯迅生平,筆者認為魯迅「改變中國人精神」的初心始終未改,他堅持獨立思考,因此與同時代考慮政治多於考慮思想的文人顯得格格不入。. 1926年3月18日,北京大學、北京女子師範大學學生參加抗議北洋政府的示威。. 前文 ...

  5. 2016年1月12日 · 戰後的一封信——紀念聖士提反女子中學創校110周年(上). 這封寄給校董會主席的信札,70年來一直封存於聖公會主教府內,未曾有學者發現和翻閱。. 信札以中英文信件分別呈上,其中中文的一封信札,是書寫於日本陸軍遺留下來的專用信紙,可見 ...

  6. 2022年3月18日 · 2022-03-18. 灼見教育. 攝影:文灼峰. 標籤: 品格 東華三院 歐文素 灼見原創 灼見獨家 身份認同. 左起:歐文素校長、梁幗校友、陳輯濤校友、文曦校友及柯勛耀校友. 多元才藝培育 訓練學生勇於嘗試. 主持人東華三院李嘉誠中學歐文素校長是東華三院的校友,她表示自己來自基層家庭,學生時期家庭經濟不太許可支付興趣小組的費用,但東華三院提供免費學樂器的機會,讓她能學習長笛,有一次她隨管樂團前往禮賓府表演,與時任的港督衛奕信爵士交流,這些寶貴的經歷直接改變她如何看這個世界。 中學畢業後她靠作為長笛導師的收入支付大學的生活費。 歐文素校長稱,過去在母校的愛顧下茁壯成長,現時擔任校長,希望能傳承東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