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在研究鹹魚會增加鼻咽癌風險的研究顯示在中國居住在罹患鼻咽癌高風險地區的人的尿液所含亞硝胺的水平比在其他地區居住的人為高用不同醃製方法製造的鹹魚含不同份量的亞硝胺而含有較高份量亞硝胺的鹹魚醃製方法會增加患上鼻咽癌的風險此外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醫師說中國式鹹魚製作時並沒有將魚的內臟取出臟器經過化學作用後會產生更多致癌的亞硝胺。 食用鹹魚而會導致鼻咽癌的風險有幾大因素: (一)食用的量:並沒有一個最低食用的量、超過了便會令患癌的風險大增,而是有「量效關係」 (dose response relationship),即是吃得愈多、風險就愈高。 (二)食用的年齡:最重要的致病因素是在斷奶期間和幼兒年間 (少於十歲)進食,在成年期才進食鹹魚的關連就沒有這麼明顯。

  2. 病的成因和預防的方法 ( 二) 第1類致癌物 (證實導致人類癌症的物質):酒精. 很多具質素的研究都多次證實喝酒與多種病有直接的關連,包括口咽癌、喉癌、食道癌、肝癌、大腸癌、直腸癌、女性乳癌、前列腺、胰腺、黑色素瘤等。. 其實,自1988年隸屬 ...

  3. 5 天前 · 明醫網 > 郭詠觀醫生. 第1類致癌物 (證實導致人類癌症的物質):幽門螺旋桿菌. 胃癌並沒有一個單一的成因,以下因素能增加患上胃癌的機會: (一)患有胃癌的家族病史: (二)多吃高鹽份、醃製或燒烤的食物,日本、韓國和台灣人喜歡吃的蕨菜也與胃癌扯上關係; (三)少吃水果和蔬菜; (四)抽煙; (五) 經常接觸致癌物質和 (六) 慢性胃炎,包括幽門螺旋桿菌 (Helicobacter pylorie)感染……等,在這眾多的高危因素中,幽門螺旋桿菌近年受到重視,因為它已被確定為引致胃癌的元凶,世界衛生組織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已把幽門螺旋桿菌定為第一類致癌物質,與香煙能致肺癌定為同一類,況且,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可以預防及治療的。

  4. 人類乳頭狀瘤病毒 (HPV)可致癌,尤其是性器官,包括子宮頸、陰道、陰脣、陰莖、肛門,及口、口腔、喉等,亦可導致俗稱「椰菜花」的疣 (warts)。 HPV有超過一百種品種,二十五種屬低風險品種,致癌的機會不高,但有十三種已被定位屬高風險品種,致癌的機會很高,較常見的是致疣的第6和11品種,和致癌的第16、18、31、33、45、52和58品種,第6和11兩品種合共導致80%的疣,而第16和18品種合共能導致70%的子宮頸癌。 接觸是傳播致癌品種HPV的主要途徑,雖然HPV在很罕見的情況下也能從非接觸傳播,例如接觸受了感染的內衣褲等,值得留意的是就算戴了安全套也不一定能預防感染到HPV。

  5. 2024年5月2日 · 癌症可發生在人體的任何部位,人體是由無數細胞組成,癌症是細胞生長失控的一種疾病,在正常情況下,身體會自動繁殖新的細胞,取代老化細胞或受損的細胞,細胞的分裂是受控的,由某些基因 (genes)負責控制,然而當細胞發生基因變異後令細胞失控地不停進行分裂和異常增生,便會形成腫瘤 (tumour),良性腫瘤 (benign tumour)在局部位置生長速度慢,而且不會入侵其他正常器官及組織,但某些腫瘤在形成後,細胞可從腫瘤擴散至附近器官和組織、進入血液循環,及淋巴系統,從原發地方轉移到身體其他器官或組織,形成惡性腫瘤 (malignant tumour)、亦即癌症 (cancer)。

  6. 5 天前 · 明醫網 > 郭詠觀醫生. 第1類致癌物 (證實導致人類癌症的物質): 黃麴霉毒素. 多種農作物都容易被會產生「黴菌毒素」 (mycotoxins)的黴菌 (fungus、又稱真菌)感染,在多種黴菌毒素中,「黃麴毒素」 (又稱「黃麴霉素」aflatoxins)最受關注,因為會損害人畜的健康、甚至性命,黃麴毒素引起的問題首先在1960年出現,當年,在英國爆發了有超過十萬隻火雞幼雛突然死亡的事件,稱為「火雞X病」 (Turkey X Disease),調查發現牠們進食的花生飼料含有被「黃麴霉」 (Aspergillus flavus)污染而產生的毒素,所以毒素被稱為黃麴毒素。

  7. 5 天前 · 明醫網 > 麥煒和醫生. 醫生用於斷症或作出決定的思考模式,大致可分為以演繹推理(Deductive reasoning)為基礎的鑑別診斷法(Differential diagnosis,dDx)和以慣性識別(Pattern recognition)為基礎的捷思法(Heuristics)。 電視劇《醫神》經常引用的便是前者,主角們首先會收集患者的詳細病歷,繼而推算出一切的可能性(即是dDx),再根據病情的吻合程度、病症的或然率、診查結果等等將其逐一排除,直至收窄到正確的答案。 傳統上,醫學院教授的便是鑑別診斷法(所以醫學生開口埋口也是「排除」這個、「排除」那個),不過,到了臨牀實戰,大部分醫生卻會轉而採用捷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