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7月22日 · 大約攝氏38度左右的發燒並不會對健康的成年人造成傷害,但是中度發燒對於患有心臟病或肺部疾病的患者則需要更注意,溫度超過攝氏40度或低於攝氏35度時需即刻看醫生,假如超過攝氏41度或會導致器官衰竭。

  2. 2024年3月20日 · 除了腋溫達37 、舌下溫達37.5 、肛溫達38 以上時即為發燒之外,在探測耳溫時,不同歲數有不同標準,正常來說耳溫介於3737.5 間,但目前常用耳溫槍所測的溫度:

  3. 2020年5月4日 · 量體溫怎麼量才準?怎麼判斷是體溫偏高或發燒發燒的定義一般來說是指肛溫>38.3 、口溫>37.9 。通常發燒溫度不會超過41.1 。測量體溫真正用意是體溫變化

  4. 2024年6月13日 · 要知道自己是否正常體溫,參考以下5種探熱方法的分別,再深入了解發燒的原因、症狀、發燒參考指標度數與探熱位置的關係,看完就知道自己有否「斷錯症」!

  5. 2023年12月6日 · 持續高燒:如果發燒持續超過三天或體溫超過攝氏38.5度,便應該求醫。 持續高燒可能是身體正在與一種嚴重的感染或其他疾病作鬥爭的信號。 嚴重的症狀: 如果發燒伴隨著嚴重的症狀,如嚴重的頭痛、呼吸困難、 胸痛 、意識模糊或持續 嘔吐 等,應該立即就醫。

  6. 發燒的定義為身體內部的中心體溫 ≥ 38 ℃ ,介於 37.5℃與 38 ℃ 之間的體溫可能正常也可能是低度發燒,必須參考前後測量的體溫與其他症狀判斷是否發燒現象。 為何會發燒? 人體腦部下視丘 (Hypothalamus)有個體溫調節中樞,在這裡會設定一個體溫定位點,平時不生病的時候體溫都設在 37 ℃ 左右。 人體因為感染等各種疾病出現發炎反應的時候,發炎反應所製造的一些小分子會作用在體溫調節中樞,而使體溫的定位點上升,於是人體會進行很多生理反應而使體溫上升。 有另一種情形是身體並沒有發炎、體溫定位點也沒有上升,但因為身體熱量太多來不及散熱而使體溫上升,這種情形稱為體溫過高 (hyperthermia) ,例如在炎熱的環境下穿太多衣服、嬰兒包得太緊、運動、中暑等。

  7. 2020年2月24日 · 衛福部指出,發燒的定義是「身體內部的中心體溫≥38°C 」 ,而介於 37.5~38°C 之間的體溫則可能是正常,也可能是低度發燒;再加上各種測量方式的標準也有些許不同,其實不容易判斷。 依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作法,會要求學校多次測量,以免誤判。 另外,雖然現在有測量額溫、耳溫的電子儀器,十分方便;但耳溫槍與額溫槍的量測體溫結果易受「量測距離」與「溼度」等因素影響,建議將耳溫槍與額溫槍作為發燒的快速篩選工具。 但當量測結果異常時,建議使用者用水銀溫度計或電子水銀溫度計再量測一次。 需注意的是,許多活動都可能會提高體溫,比如運動、泡三溫暖、長時間曬太陽、穿太多衣服等,所以在測量前必須避免這些因素,且最好靜坐休息15~30分鐘後再量體溫。 二、用手摸體表判斷有無發燒準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