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聲援47】毛孟靜高院申保釋被拒 夫婿一度情緒激 ...
大紀元 2021年04月14日 19:2847名參與去年民主派初選的人士涉違「港版國安法」下的「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案中除11人獲准保釋外,其餘36人至今還 ...
其他人還看了
- 机构简介
- 权力
- 现任成员
根据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国民议会与上议院即法国参议院(Sénat)共同组成法国议会(Parlement français)。但这一名称在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即已存在。其成员被称为“议…
法国议会通过的法律中,有15%系由议员动议。根据正常立法程序,一项法律草案或法律提案先由议会委员会审议,然后再先后交由两院审议通过,直至国民议会和参议院通过的文本完全一致;两院对法…
议长:理查德·费朗所属:“共和国前进”运动
- 背景和准备
- 政变经过
- 合作全面破裂
- 事件影响
1926年,蒋介石夺取了国民党的党、政、军大权之后,实行军事独裁的野心日益暴露,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蒋介石更日趋反动。11月9日,他在南昌成立了总司令部,已决心实行清党反共…
在日本政府的督促下,蒋介石定下“整顿国民政府内部”的决心,即首先解除上海工人的武装,然后以在沪的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取代武汉派,夺取中央党部,排除共产党”。同时,蒋介石向上海大资…
武汉国民党中央发表命令,宣布开除蒋介石的国民党党籍,免去其本兼各职,“着全体将士及革命民众团体”,将蒋介石“拿解中央,按反革命罪条例惩治”。并将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所统率的第一、第…
蒋介石通过此事成为了被国民党内右派的多数派支持,成了最高领袖,国民党左派遭到排斥或者镇压。国民党右派认为共产党破坏北伐统一,清党使扫除军阀统一全国的事业严重破坏,延缓了成功的时间。
- 党派简介
- 成立目的
- 发展历程
- 各级组织
- 领导制度
- 中央机构
- 历届领导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英文:The Revolutionary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Kuominta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现有的民主党派…
1927年后,以宋庆龄、何香凝为代表的国民党民主派,坚持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不懈的斗争。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内的民主人士和其他爱国人士赞同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内战一触即发。1945年和1946年以国民党左派为基本骨干的“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简称“民联”)和“中国国…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各级组织是:中央组织为中央委员会。地方组织为省级、省辖市级、县级委员会。省级组织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省辖市级组织为省辖市(自治州、盟)、直辖市的区委员会…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是民主集中制。实行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原则,切实保障各级组织和党员的民主权利;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
民革中央机关分设办公厅、研究室、组织部、宣传部、联络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部等6个职能部室。同时,民革中央还主办有向海内外公开发行的报纸《团结报》和内部发行刊物《团结》杂志,并有…
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2017年12月─)主 席:万鄂湘副主席:郑建邦、邓力平、刘家强、李惠东、高小玫、何报翔、张伯军、田红旗、王红、冯巩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2012年12月─201…
- 简介
- 起源
- 标准
- 代表人物
- 相关资料
- 右派言论
- 改造右派
- 纠正
1957年5月,中国共产党发起一场整风运动。许多知识分子和民主党派人士就党的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1957年6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组织力量准备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指示》,《人…
1957年5月14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报导党外人士对党政各方面工作的批评的指示》,文中用词不称“右派分子”,而称“右倾分子”。5月16日的中共中央《五·一六“通知”》中,不称…
这个是一个历史概念。1957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划分右派分子标准的通知》。《通知》规定右派分子的标准是:(1)反对社会主义制度。(2)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反对民主集中制…
1.中国头号大右派章伯钧(中国现代民主党派著名领导人之一)。2.中国少数民族著名五大右派:龙云(彝族,中国现代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黄现璠(壮族,中国现代民族学奠基人之一)、欧百川(…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罢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民族委员会法案委员会和国防委员会中的右派分子黄绍竑等十人的职务的决议1958年2月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同…
章伯钧:“现在工业方面有许多设计院,可是政治上的许多设施,就没有设计院。我看政协、人大、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应该是政治上的四个设计院。应该多发挥这些设计院的作用。一些政治上的基本建…
中共中央关于改造右派分子工作的指示(1961年10月28日)各中央局,各省、市、区党委,中央各部委、各党组:现在把中央统战部、组织部和宣传部《关于全国改造右派分子工作会议的报告》转…
1978年4月,中共中央决定全部摘掉其余右派分子的帽子。1979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对被划为右派分子的人进行全面复查,把错划为右派分子的同志的错误结论改正过来。1980年5月8日…
1986年9月28日,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追求“民主自由”、主张“台湾独立”的各股“党外”势力合组建成“ 民主进步党 ” (简称民进党),打破了国民党长期“一党专制”的局面。. 民进党成立后,一直稳步发展,并在2000年3月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因国民党阵营的分裂而渔翁得 ...
- 人物经历
- 担任职务
- 为政举措
- 四度访华
- 个人生活
- 人物评价
- 人物事件
约瑟夫·拜登在宾夕法尼亚州一个日渐穷困潦倒的中产家庭出生,是家里大儿子。拜登10岁的时候,全家搬到了特拉华州克莱蒙特,住在纽卡斯尔县。1961年,拜登高中毕业。1965年…
第110届国会拜登曾任职在美国第110届国会的下列委员会: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美利坚合众国国参议院人权与法律分委员;美国参议院移民、边境安全与难民分委员会;美国参议院司法委员…
拜登在美国的外交舞台非常活跃,很多国际重大事件均能看到他的身影。作为中东问题专家,拜登对里根总统就职期间所发生的“伊朗门”事件进行过严厉的批评,在卡特总统任职期间他被派往前…
在1979年,2001年、2011年和2013年,拜登曾经四度访问中国。1979年,时任美国参议员的拜登初次访华,并游览了长城。2001年8月,拜登在访问中国期间与时任总理朱镕基举…
拜登在宾夕法尼亚州斯克兰顿出生,是四个兄弟姐妹里的老大,也是爱尔兰天主教的后代。乔有两个弟弟,詹姆斯·布莱恩·拜登,和弗朗西斯·W·拜登,与一个妹妹瓦莱里·欧文斯(娘家姓拜登)
拜登是“一位植根于中产阶层的外交专家”。(美国前总统奥巴马评)拜登既不像布什的副总统切尼那样“老谋深算”,恨不得要操控总统的外交政策,也不像克林顿的副总统戈尔,当副总统的目的是今后…
拜登素来以“大嘴”著称,2013年5月13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说,称中国是不能“另类思考”或“自由呼吸”的国度,引起在场中国学生的不满。该校中国学生已经起…
- 剧情简介
- 幕后花絮
- 剧集评价
1911年5月,腐败的清政府为维护其摇摇欲坠的统治,把原本属于四川人民的川汉铁路抵押给美、英、法、德四国银行大举外债。这一无耻行径激起了全川人民的愤怒,各地纷纷成立保路同志会,作为…
仇小豹在剧组的时间不长,却被很受大家喜欢,因为他什么事情都会帮忙,连道具的摆放都会操心。
《民主之澜》是一部生动地体现多党合作优良传统的影视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创新中国的历史画卷,而且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的历史渊源…
- 生平年表
- 人物生平
- 为政举措
- 政绩
- 人物轶事
- 人物评价
- 后世影响
- 著作
1808年4月20日,夏尔-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出生于巴黎。1815年,拿破仑一世第二次逊位,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流亡国外。1830年,开始在伯尔尼服兵役,获上尉军衔。1832年…
拿破仑三世,即夏尔-路易-拿破仑·波拿巴,1808年4月20日出生于法兰西帝国首都巴黎,路易-拿破仑的父亲是拿破仑一世的幼弟路易·波拿巴,而他的母亲则是拿破仑的继女奥坦丝·…
扩大立法机构权力1860年之后,拿破仑开始对反对派让步。他允许议会自由举行辩论,出版会议记录,放宽审查制度,更在1869年任命自由派成员埃米尔·奥利维耶(Émile Oll…
政治确立全民选票的制度经济工业:鼓励发展工业交通:建立法国南北和东西向的铁路系统,开辟运河及港口金融:成立法国两大中央银行“土地信贷银行”及“动产信贷银行”,以及在巴黎和各省成立土…
拿破仑三世一直都是一名花花公子,他这样描述自己的行为:“主动出击的通常是男人。我却不然,我一般都是防御那一方,而且经常投降。”他的情妇为数不少。拿破仑的社交秘书在他在位期间,经常安…
拿破仑三世知名的主要原因是,他对外推行积极主动的外交政策。他企图消除欧洲协调对法国的制约,在欧洲范围内,重建法国的影响力,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法兰西殖民帝国。拿破仑三世反对各国在维也…
改造巴黎,是拿破仑三世对后世的其中一个重要影响。这一计划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叛军,利用巴黎狭小、古旧的街道,设置路障,挑战政府,但这不是他改造巴黎的主要原因。他提…
拿破仑三世一生爱好写作,而且涉猎的内容五花八门。在成为总统和皇帝之前的十几年间是其写作生涯的高产时期,其作品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军事类1834年,20余岁的路易·拿破仑就为瑞士士兵…
- 办报理念
- 历史沿革
- 旗下子报
- 卫报改版
- 成就荣誉
- 中国市场
- 传媒集团
- 最新消息
报纸的不同政治立场,决定了报纸的价值观,而且影响了他们数字化转型的特点。对《卫报》的讨论,首先需要建立在对这份报纸的传统和历史有所了解,而如果不对这些方面进行研究,就很难了解报纸今…
《卫报》最早创于1821年,是一张地方报纸,原名《曼切斯特卫报》,创刊者是约翰·爱德华·泰勒。报纸严肃和独立精神的定位也从泰勒开始。泰勒确立了《卫报》成功传承的三大传统:精确完整的…
《观察家报》英国《观察家报》创刊于1791年,是英国创刊最早的星期日报纸,由伦罗报业公司属下的观察家有限公司出版。该报消息比较灵通,常有一些独家新闻;大块文章较多,在中上层知识分子…
卫报一直以来都是大开型日报,至2005年9月12日改版成柏林型版式(Berliner,即470×315毫米),并标榜为全不列颠唯一的全彩色印刷日报(不包括北爱尔兰),此次改版全面采…
由于大胆和创新精神受到传媒大奖评委会各方的认可,《卫报》获得2011年英国新闻奖“年度报纸”荣誉。《卫报》主编艾伦-罗斯布里奇代表该报上台领奖,他高度赞扬其同事,誉其为“一个神话般…
《卫报》中文版2009年,英国著名媒体《卫报》和中国社区翻译网站译言网合作,正式推出了《卫报》中文版。以后中国读者只要登录《卫报》网站,每天都可以读到一系列中文的《卫报》文章。“翻…
Trader Media Group(主营汽车贸易杂志和销售网站);
英国《卫报》总编辑艾伦·拉斯布里杰2013年8月19日表示,由于受到英国政府威胁,不得不销毁美国国家安全局承包商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提供的美国政府机密资料,但暗示可能在境外继续披露…
- 人物生平
- 家庭子女
1797年3月22日,威廉一世生于普鲁士首都柏林,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的第二子,母亲为路易斯王后。由于其父亲没有预料到他日后会即位,威廉亲王并没有接受多少王室教育。
腓特烈三世(弗里德里希·威廉·尼古劳斯·卡尔;Friedrich Wilhelm Nikolaus Karl;1831年10月18日-1888年6月15日),1858年腓特烈和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