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0月1日 · 根據國發會預估,臺灣15~64歲工作年齡人口自2015年達最高峰1,737萬人,占總人口73.9%後就逐年減少,預計至2040年將降至1,328萬人,較2020(今)年減少21.1%,也就是355萬人。 且從2016年開始,嬰兒潮世代(若以1951至1966年出生者論之,在臺灣人數超過600萬人)已陸續成為老人。 臺灣的戰後嬰兒潮世代,他們的成長就如同一部臺灣經濟發展史,在1970至1990年代為臺灣提供了充足勞動力。 他們和之前的老人相較,子女人數卻少了許多,未來可共居的親人及家庭照顧人力也相對缺乏。 當這批人將從2020年開始逐漸成為新的被照顧對象;同時因為退休制度,當這些人陸續退休時,政府所要支出的給付與年金總數,增加更為明顯。

  2. 2023年10月1日 · 根據日本內閣府2023高齡社會白皮書》,65歲以上男性和女性的獨居人數都不斷增加1982年65歲獨居男女性各占4.3%與11.2%到了2020年男性為15%女性為22.1%。 在此趨勢下,愈來愈多機構關注年長者的「心理健康」,倡導為年長者打造不同以往的「新家人關係」,旨在協助獨居長者找到新的歸屬感。 「新家人」不限於有血緣關係的親戚,反而可以是鄰居、社團朋友、寵物,甚至是家庭看護,只要找到新的情感寄託和社交圈,便可以有效地降低獨居所帶來的心理焦慮,也能彼此照顧生活所需。

  3. 2021年9月1日 · 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資料2019年聽覺機能障礙者的人數為12萬4,485人近10年增加了9,163人成長幅度為7.9%;若是以每10萬人口統計觀察該年度的聽覺機能障礙者則為每10萬人口527人以年齡來看65歲以上的高齡族群最容易有聽力問題占所有聽覺機能障礙者的69.9%,而人口結構改變在高齡化與少子化的影響下使近10年內老年人口占比增加7%;另外男性聽覺機能障礙者的比例高於女性為全部的56.5%。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資訊指出,由於不健康的聆聽習慣,超過10億名年輕人正面臨永久性、原先可以避免的聽力損失風險,而全球超過5%的人口需要治療聽力損失。 據估計,2050年將有25億的人口會有聽力問題,7億人需要聽力康復。

  4. 2019年8月1日 · 專家估計,臺灣約有200萬人聽力受損,且聽力受損的年齡有逐漸下滑的趨勢,年輕人重聽的情形愈來愈普遍,預估平均每7位的聽覺障礙求診病人,就有1位是年輕人,尤其16〜20歲的青少年更是占了五分之一。 專家指出,聽力一旦受損,便需要終生倚靠助聽器,且無法恢復先前正常的聽力功能。 為了避免聽覺能力太早退化,專家建議民眾:1.使用耳機時,音量固定在最大音量一半以下,且每三十分鐘要休息十分鐘;2.避免雙耳暴露於不必要的噪音之下,以減輕耳朵的負擔;3.手指塞入耳道才能有效阻隔聲音,塞衛生紙或用手摀住完全無效;4.善用耳塞/耳罩阻隔噪音;5.定期聽力篩檢,確保聽力健康。

  5. 2022年11月3日 · 從圖1我們可以看見2022年屬於可投資資產達新臺幣3,000萬元1億5,000萬元的高資產客群人數大約落在49萬3,300人在臺灣總人口數當中占比約2.11%而可投資資產達1億5,000萬元以上的高資產客群人數則約為1萬4,500人在總人口數中占比約0.06%

  6. 2018年8月1日 · 臺灣家庭結構現況快速改變依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一九九六年臺灣家戶人數為3.57人統計至二 一七年,家戶人數下降為2.72人,呈現逐年下滑趨勢,亦可說明家庭照顧人力愈來愈少,一旦家中出現失能者,對家庭將帶來巨大衝擊。 65歲以上失能老人人數,六年成長率30%. 隨著臺灣人口結構改變,老化及失能人口快速增加,長照需求亦隨之快速成長。 推估二 一二年至二 一八年,人口自然增加之65歲以上失能老人人數,由二 一二年42萬7,000人,成長至二 一八年55萬5,000人,成長率達 30%。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52期.

  7. 2018年10月1日 ·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身心障礙者人數 一七年臺灣視覺障礙者共計5萬6,830人其中2萬6,068人屬於65歲以下的青壯年人口約占總數的46%,他們甚至可能是家中的經濟支柱。 而青壯年視覺障礙者中近半屬於45~59歲,大約是兒女讀到高中、大學或初出社會的時期,正是事業與家庭經濟責任最重的時候,一旦風險發生,隨之而來的經濟重擔可想而知。 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官方網站資料,二 一五年全世界約有2億5,300萬人視力受損,其中3,600萬人可歸類為盲人,其餘則是具有中度到重度的視力傷害。 而在造成失明的原因中,35%是因為未經手術治療的白內障,未經矯正的屈光不正(泛指所有無法正常聚焦於視網膜的眼疾,包括近視、遠視、老花眼等)占21%,青光眼占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