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2月27日 · 梁榮武出生在一個典型的香港大家庭,家裏對他影響最深的便是長他四年的哥哥,當他是模範,「他可以說是個不折不扣的科學家,當時從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畢業,我就去讀了中大物理系。 」不過,梁榮武沒有跟着哥哥的步伐去做科學研究,反倒進了學校教物理、數學和化學,「教書在當時是我想做的事情,也有成就感。 」不過,後又因聲帶問題再去了太空館負責公眾教育,爾後輾轉進入天文台工作直至退休。 看世界不夠客觀才多爭拗. 退休後的梁榮武又重新做回老師的崗位,為大學擔任講師,並做一些演講的工作,最為人知的大概就是重回電視上,成為「武測天」。 「做『武測天』和重回講台一樣,是希望做一些科學普及的工作,我總是覺得社會這麼多爭拗,是因為看世界不夠客觀、全面。

  2. 2016年12月10日 · 中國申遺又邁出新的一步--11月30日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1屆常會審議批准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列入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一刻被世界氣象界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的二十四節氣再次成為人們熱議的焦點。 這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情--說明我們老祖宗的大智慧贏得世界的認可與肯定! 節氣是中國古賢對天體運行規律的細微觀察,是對氣候了解的特殊總結。 毋寧說,天南海北的中國人--尤其是生活在鄉村的中國人,都是談着節氣長大的。

  3. 2017年9月1日 · 2017-09-01. 林 作. Blue Curtain,「藍窗簾」是近年頗為常見的一種現象。 相傳起源是一位作家在作品中寫下「窗簾是藍色的」。 讀者讀到後,就將其解讀為「藉由窗簾的顏色,引出作者的被束縛以及憂鬱的傷感」。 而事實上,作者真的只是想表達「窗簾就他×的是藍色而已」。 這種過分解讀,甚至故意扭曲作者原意的舉動實在令人哭笑不得。 最近我的一篇facebook貼文似乎就引起這類的爭議。 幾周前我跟媽媽到了慈山寺參觀,拍照留念並上傳到去facebook上,hashtag了一句「追女仔好去處」。 很簡單,儘管當天天氣很熱,但慈山寺環境優美寧靜,空氣清新,令人有種靈魂洗滌的感覺,這樣我自然要向大家好好推薦這個地方。 追女仔,自然要去一些靚景的地方,這亦是我對一個地方最高的評價。

  4. 2007年3月17日 · 為羊祜的人格和功德流下欽讚之淚,也為英雄的遠去和消逝流下感傷之淚。 其三,頸聯寫詩人登山所見,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派蕭條景象,令人 ...

  5. 2016年2月21日 · 香港天文台回應指,世界各地對3月份的電腦預報有關寒流影響華南的強度不盡相同,暫時仍存在很大的變數。 台民間氣象台按美預報推算. 有台灣民間氣象網站前日在facebook發表帖文稱,他們根據美國國家環境預報中心(NCEP)全球預報系統(GFS)數據推算,寒流會持續在西伯利亞南部、蒙古西部及新疆北部長時間大量蓄積,多數地區的平均溫度較以往同期「明顯低了12度至24度」,又稱有關寒流形成的冷空氣會在3月10日前後往華南輻射,有可能為香港在內的多個城市再一次帶來「超級寒流」。 帖文承認,有關推算僅供參考,因為每次個案情況不盡相同,「冷空氣是否會衝歪? 也都還是未知數」目前距離當日仍長達3星期之久,「 一切請以專業權威的中央氣象局最新預報為準。

  6. 2016年11月10日 · 這首由馬來西亞著名才子報人張映坤作曲,激盪工作坊群組唱的歌,是我們自嘲馬國高溫天氣時用的說詞,順便推銷一下馬國的音樂界人才。 午後氣溫徘徊在32至34度之間,來自武漢的女作家說:「這哪算熱呀? 武漢夏天最高氣溫達42度。 」作為主人時,極想把一切最好的都獻給客人,明知天氣非個人掌控範圍,仍心生歉意。 來自福州的朋友也同意說:「這不叫熱,還有風吹呢! 福州夏天氣溫有時接近40度! 」貼心的體己話聽着真安慰,感動不已的主人在燥熱的風中感覺愉悅。 一群人下了旅遊巴士,有人戴上帽子,有人打開陽傘,皆是遊客行為和姿態,頂着暴曬大太陽勇往直前的是本地人。 眾人腳步隨着笑意盎然的導遊小謝朝向100多年前,來自中國的華人祖先,最早聚集的地方行去。 佇在「姓周橋」的牌子前小謝解說:「這裡便是檳城著名的姓氏橋。

  7. 2012年4月20日 · 本是趁火打劫的波蘭地下管道工,卻因一次和一群猶太商人的交易而身陷被德軍搜查的危機。 但他在德軍面前的謊言和各種掩蓋,大部分時間中都是處於對自己和家人免受牽連的保護。 於是,故事就在波蘭管道工的自私、自保和對猶太人慘景的同情之間,慢慢建構一條救贖的橋樑。 德軍的每次突襲和懷疑,都將故事推上小高潮。 但導演自知空間的特殊性所產生的劇情效果,卻將更多的時間,給予地上和地下兩個世界的人們的生活:管道工對德軍的周旋和求生的算計,以及猶太人的禱告、打鬥、分娩等等維持生命的活動,兩個空間的生命都是微弱卻延續的生長。 電影根據猶太倖存者Robert Marshall的小說改編,事件則來自真人真事。 導演曾說,她不希望電影有任何「英雄式」人物的形象出現,即便是猶太人本身,也未能擺脫自私和階級分明的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