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正選
    後備
    入球
    黃牌
    紅牌
    上陣
    賽季 202325
    18
    6
    4
    0
    43
    超級聯賽終場
    5月 19日@盧頓
    W
    4 - 2
  2. 2024年1月19日 ·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及《蘋果日報》3間公司被控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踏入第13日審訊。 前《蘋果》社長張劍虹續供稱,黎智英為了「力谷」市民參與2019年4.28遊行,早於遊行開始前兩天,先後要求《蘋果》大肆報導,有關銅鑼灣書店店長林榮基及前港督彭定康的受訪內容。 張提及,黎智英訪美會見主要官員後,「佢(黎)都幾雀躍,覺得對呢場運動都幾有幫助。 」事件亦令張有感而發「哇! 黎生真係可以上白官,真係可以將香港情況講返美國官員聽」、「我覺得場運動好似有希望。 黎要求張在台親訪林榮基. 控方提及2019年4月27日《蘋果》有關反對修訂《逃犯條例》的頭條報道,標題為「林榮基流亡台灣 臨別呼籲守護香港 明日上街」,當中載有林榮基的訪問。

  3. 2023年12月19日 ·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被控違反勾結外國勢力案昨日(18日)開審,英國下議院同日緊急質詢英國政府回應。 英國外交、聯邦及發展事務國務大臣卓雅敏(Anne-Marie Trevelyan)表示,英國政府已盡力爭取領事探訪黎智英但不成功,並披露黎智英的英國護照今年較早前到期,英方今年初向黎發出新的護照。 卓雅敏在英國國會說,黎智英一案一直及繼續是工作議程優先工作,英國繼續要求港府釋放黎智英,並繼續與盟友繼續跟進。 多名英國國會議員詢問英國政府會否制裁香港涉事官員,卓雅敏回應說,繼續聆聽及國會意見,並考慮證據有否出現,但重申根據一貫政策,不評論將來的制裁行動。 特首李家超昨晚(18日)在北京述職後見記者,回應黎智英案。 李指現在案件審訊中,政府不會作出評論。

  4. 2022年10月19日 · 高院首席法官潘兆初在判辭中分析,本案牽涉在保障言論自由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勾結外國勢力罪的控罪範圍,將深入剖釋如何平衡維護國安及言論自由。 本案更是此控罪的首宗審訊,對本地的法律發展具「龐大的重要性(immense importance)」;而上述議題「並不如律政司或公會所述的簡單直接」,須謹慎處理。 至於黎智英另被控的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審訊中將爭議控罪是否合憲。 高院認為高院或上級法院未曾探討此議題,而法庭亦須參考不少實行普通法的國家,已修改甚至廢除相同的罪行,故預料此爭議極其複雜且影響力大。 判辭續指,Tim Owen的經驗豐富,專攻刑事罪行及人權法,「不容置疑」會為審訊帶來重要的協助,相信批准他來港抗辯有利公眾利益。

  5. 2024年2月15日 · 即時文摘. 2024年2月15日星期四. 香港要重新思考「超級聯繫人」策略(下)(文:劉浩典) (09:00) 圖2之1. 新冠疫情迫使香港在與內地的聯繫及與世界其他地區的聯繫之間做選擇;而不論正確與否,香港都優先考慮前者而非後者。 但由於中國大陸的新冠「清零」政策跟全球規範(global norms)和最佳實踐(愈來愈)不一致和不同步,香港愈趨發現自己被視為(和被標籤為)「只是另一個中國內地城市」。 超級聯繫人縮小了政策空間 降低國際性. 相比國家安全法更甚的是,「清零」政策對香港作為國際城市的聲譽,造成相當大的傷害;這也顯示了香港政府已變得多麼沒有適應能力(maladaptive)。

  6. 2024年2月20日 · 《明報》文字直播審訊情况。 【16:31】 散庭,審訊明續。 【16:00】 黎智英在5月12日召開會議商討英文版事宜,Whatsapp信息顯示陳沛敏因事未能出席,黎將會議的錄音發送給她。 控方提供錄音的騰本予陳沛敏參考,她閱畢騰本後,供稱她當時聽完錄音,與中國組同事跟進如何協調英文版的工作,例如黎提及某類型的中國新聞需要翻譯為英文。 控方追問黎所指是甚麼類型的新聞,陳補充是中國的維權新聞,以及香港有關警暴、人權自由的新聞。 法官李運騰在散庭前關注控方主問的進度,控方助理刑事檢控專員張卓勤表示,早前錯估明天可結束主問,現料周四可完成。 法官杜麗冰亦提醒張注意審訊的進度。

  7. 2023年7月16日 · 什麼人訪問什麼人:書是讀書人的事——專訪本事出版創辦人林道群. 圖1之1 - (馮凱鍵攝). 【明報專訊】作者寫書、讀者買書,往往忽略了編輯出版的角色。. 資深編輯林道群去年離開牛津大學出版社,相隔一年,抖擻精神,在香港創辦「本事出版(Book Matter ...

  8. 2024年2月8日 · 首先,雖然擔當中國大陸(過去30年裏世界上增速最快、最具活力之經濟體)的超級聯繫人,但香港經濟增長卻遠遠落後於新加坡。 就在2003年,本港人均GDP(約2.6萬美元)與新加坡大致相同;如今,後者人均GDP比香港高出近70%(見圖)——儘管事實上中國大陸於過去30年的增速遠超東南亞地區。 顯然,星洲的優秀經濟表現並不僅僅因為它是東南亞的超級聯繫人。 相反,新加坡在電子、石油化工、製藥、生物科技、精密工程等幾個高增值產業裏,確立了自身於全球價值鏈的關鍵節點地位。 相比之下,香港經濟已變得過度專精(overly specialised)於服務業——金融和保險、房地產、貿易與物流、旅遊業,並過度依賴內地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