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正選
    後備
    入球
    黃牌
    紅牌
    上陣
    本季8
    0
    1
    2
    0
    8
    賽季 202330
    5
    6
    7
    0
    35
    超級聯賽終場
    5月 11日vs般尼
    W
    2 - 1
    超級聯賽3:00 下午 EDT
    5月 14日vs曼城
    超級聯賽11:00 上午 EDT
    5月 19日@錫菲聯
  2. 團體成員主要是二、三十多歲的哲學研究生和已出道的大學教員,愛追求真理、重視思辨,以傳播知識為職志。 但他們也是凡人,有自己的際遇和煩惱。 今次請來其中兩位成員豬文(鄺雋文)和阿泉(關灝泉),談談他們的成長與掙扎。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原版上載: 每日報章原版及昔日報章原版** **桌面網頁版:由訂閱日起計最多10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閱讀工具:

  3. 2021年7月3日 · 【明報專訊】《港區國安法》首案唐英傑案昨進入第5天審訊,解讀「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的控方專家、嶺大歷史系教授劉智鵬出庭作供,他表示從中國歷史角度,「光復」意思由三國時代到現代中國都沒變,有恢復、奪回落入敵人或異族手中的政權和國土,故「光復香港」即視中國為敵人;而 ...

  4. 2024年4月2日 · 世紀.二元對坐:30人對3萬人 港足不獨行——赴烏茲別克打氣記 / 文.姚逸之/編輯.孫志超. 【明報文章】(編者按:今年初亞洲盃前,本報曾訪問幾位將赴卡塔爾觀賽助威的香港球迷,其中2022年疫情下獨往印度撐港隊打外圍賽的球迷姚逸之 (Jason),在遠赴 ...

  5. 2021年8月19日 · 控罪指稱,4名被告今年7月7日在香港宣揚恐怖主義,以及同日在香港非法煽惑他人意圖使香港警務處的警務人員身體受嚴重傷害,而非法及惡意傷害該等警務人員。 控方由署理副刑事檢控專員周天行代表,辯方大律師包括黃宇逸及魏俊等。 相關報道: 涉「感激」議案 4港大生控宣恐怖主義 警:將晤其他與會者問投票原因 或扣旅遊證件搜屋(8月19日) 相關字詞﹕ 港區國安法 港大學生會評議會 刺警案 編輯推介. 上 / 下一篇新聞. 明報報料熱線﹕ 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明報即時新聞. 港大學生會評議會上月通過「感激」七一刺警案疑犯梁健輝「為港犧牲」議案,其後撤回及致歉。 警方國安處昨(18日)拘捕4名出席會議的學生,案件今午(19日)將於西九龍裁判法院提堂。

  6. 2024年1月31日 · 劇團創辦人及團長唐浩翔向本報表示,對局方做法感難過,透露有人願提供私人場地讓他們演出,惟劇團成員移民、公開試在即,「沒機會演出了」。 唐浩翔表示,前日(29日)在舞台劇編劇莊梅岩陪同赴教育局,盼了解事件及自辯但不果。 對於有指今次投訴涉及他過往言論,他稱,曾問局方所涉言論為何,對方亦沒回覆。 唐浩翔指「小伙子理想空間」成立於2017年,台前幕後成員約40人,指今次受影響的兩劇目《三分鐘銀行》及《窮一生藝術館》,參與演員介乎17至30歲。 他透露,劇團昨開會探討另覓方法繼續演出抑或取消,有人亦提供私人場地,但有演員是應屆DSE(中學文憑試)考生、有學生將赴海外交流、有人移民在即,「他們再沒機會演出了」,又稱「不想做一個不完整的演出,這對觀眾很不公平」,惜過去3個月用排練的心血付諸東流。

  7. 2024年1月31日 · 2024年1月31日星期三. 港聞一. 下一篇. 照顧失憶妻 廉署前處長墮斃 不堪壓力患抑鬱 李俊生曾查呂樂胡仙案. 圖1之1. 【明報專訊】廉政公署退休執行處長李俊生(圖)周日(28日)在北角城市花園寓所墮樓亡,據悉他疑不堪照顧失憶妻子的壓力,並患上抑鬱症。 李過往曾參與呂樂貪污案、星島集團胡仙案及前議員程介南涉以權謀私案等,廉政專員胡英明昨對李離世表示深感悲痛及惋惜。 社福界立法會議員狄志遠稱,中產照顧者易有情緒困擾,冀政府加強情緒支援及輔導。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8. 2024年4月5日 · 【明報文章】對大部分人而言,生活就是吃喝玩樂與工作。但是否這樣便足夠?究竟要怎樣才算活得像個人?在3月那個最暗黑鬱悶的黃昏,我在獨立書店「覺閣」跟一眾書友分享卡夫卡的《蛻變》(The Metamorphosis),細味當中的變與不變,荒誕中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