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27日 · 台灣成立 EMBA(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高階管理碩士班)的契機,正是為了協助專業經理人及企業家,在組織不斷擴張的情況下,學習更有效的經營管理之道。 1990 年代後期,台灣經歷經濟快速起飛,企業成長逐漸趨緩,如何讓自己的企業領導、策略分析等方法更上一層樓,成為高階主管們想要知道的課題。 歡迎訂閱《經理人》電子報,每天進步1%,一年強大37倍! EMBA 的制度在國外已實行許久,台灣由政大先推出企家班,提供企業家進修的機會,但沒有授予正式學位。 到了 1996 年,元智大學率先開設,帶動全國各校 EMBA 風潮。 學習經營管理的硬知識,固然是 EMBA 吸引許多經理人、企業家就讀的原因之一。

  2. 2020年5月27日 · 分享. 收藏. 想念 EMBA,到真正送出備審資料,可能已時隔好幾年,這中間最大的阻礙不外乎是:工作過於忙碌,擠不出上課時間。 然而, 心理因素可能是最難跨出的一步 ,我們整理出 5 個提問,希望有助於你踏上報考最後一哩路。 推薦閱讀: 為什麼經理人們都在讀 EMBA? 和大老闆當同學,了解第一手企業實戰經驗. Q1:我的工作時間,能配合上課時程嗎? A: 基本上 為了符合市場需求,EMBA 上課時間的設定,都是讓學員能夠安排工作行程 。 每間學校的上課時間都有所不同,有些會區分平日班、假日班,有些則是集中上課時間,每月連續幾天授課,或是移地參訪或教學。 不過,讀 EMBA 花費最多時間的部分不是上課時間,也不是準備報告,而是與同學交流。

  3. 2020年5月27日 · EMBA 多半是由單一系所開設,有些隸屬於管理學院,少數是由全校各學院共同成立。 一般來說,EMBA 隸屬於系所或學院,會直接影響師資品質與資源多寡 。 不過,許多學校會向外爭取資源,跟業界知名人士或國際師資接軌。 觀察到有些學員學歷不符的需求,有些大學以推廣部學分班的方式開設「企業高峰班」,課程、師資都比照 EMBA 正規班,但沒有學位,只有大學部學分。 Q3:EMBA 會不會很難畢業? A: EMBA 市場愈趨競爭,每間幾乎都會提供專業知識課程、海外參訪、個案教學、社團與校友會等資源,但也都有各自著重的特點。 在選擇學校時,先釐清自己就讀 EMBA 的目的為何,才有辦法挑到最適合的 。

  4. 2017年1月10日 · EMBA 落伍了嗎? 四個面向重新思考EMBA課程趨勢.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過去企業專業經理人,都將EMBA課程視為在職進修的最佳管道,但隨著環境變化,國內開始出現經理人就讀EMBA意願大幅降低的趨勢。 四大指標面向讓你了解EMBA 目標課程,拋開身份職銜與專業偏見,重新思考再出發的起點! 1. 展開多個學習S曲線. 當學習速度隨著時間和技術成熟而趨緩甚至停止時 (學習S曲線),如果不調整策略、維持學習的效率,可能很快地就會被後來者追上、甚至超越。 一名職業棒球投手分享,年輕時可以用速球壓制打者,但隨著年紀增長、催不出球速了,就該學習新的變化球以及靈活配球,以戰術思考取代蠻力,才能繼續在球場上維持佳績。

  5. 2020年12月4日 · EMBA(Executive MBA,高階主管的管理碩士)在台灣有超過 20 年的歷史了,有工作甚至主管經驗的職場人士不一定受過商管的學院訓練,雖然已做過許多決策也承擔過損益,但他們仍會覺得缺少系統性的學習。 九〇年代末,商管學院的師資相對充實也逐漸成熟,認為這個市場可以開發,所以各校紛紛設立 EMBA 學程。 更早開辦、口碑很好的「政大企家班」則有更長遠的歷史,也網羅了很多早年的企業主和重要經理人,但那是「沒有學位」的學程。 有些企業家是不在乎學歷、學校,而在意他參與的社群。 為配合實務界的需求以及隨時代與產業的變化,各校 EMBA 的經營也都經歷很多階段。

  6. 2016年8月15日 · EMBA就是一堆活動 ,認識培養人脈拉關係的社交場所,學不到什麼東西。 .EMBA就是贏家俱樂部嘛,這種菁英主義的制度對普羅社會沒什麼幫助。 .這時候再去念EMBA應該已過熱潮了吧! 基本上台灣的高階主管或創一代富二代大多都念過了,這時候才念人脈也所剩無幾了吧。 這些EMBA看法或許反映了部分表面狀態,但實況與判斷卻可能有偏誤,為什麼? 人脈,這是最普遍會聽到的看法. EMBA裡的人脈究竟有什麼差異點? 一般社交飯局的結識,在商言商,多始於純粹利益相的結合,通常逐利而來,利盡而散。 而EMBA比較像是一個平台,一個信任關係的參考架構,然後透過沿著EMBA舉辦的各種人際活動 (娛樂聯誼、運動鍛鍊、學習討論等等),創造出更深入的相處互動。

  7. 2014年12月10日 · 內地經濟成長大 需求更多管理專才. EMBA (中文班) 課程主任楊海仁教授表示﹕「二零一三年全球GDP排名,中國僅次於首位的美國,而全球十大港口,中國佔了七個,加上各類外在有利因素,可預期中國經濟將穩步發展。 內地製造業是推動GDP增長的支柱,然而隨訂單多,訂貨量少的市場趨勢,供應鏈和物流管理工作必要加強,並且需要高瞻遠矚的高層管理人才落實推行,以避免庫存過剩或產品過時,失去市場價值的風險。 楊教授指出,很多製造業的公司經營困難,原因之一是缺乏市場資訊及沒有具洞悉市場能力的管理人才。 然而,管理工作涉及多個層面,是非常複雜的學問。 例如﹕同一問題隔年發生,管理者不能用同一種方法解決問題,要因應時、地、人的改變,加上個人經驗尋求最佳解決方案。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