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9月24日 · 鄧羽辰 2021-09-24. 韓國人氣男團BTS 防彈少年團未來世代和文化總統特別大使Special Presidential Envoy for Future Generations and Culture)」的身分在美國時間9月20日與南韓總統文在寅一起參與第76屆聯合國大會的SDG Moment活動並發表演講防彈少年團員在近 7 分鐘的演講中以鼓舞人心的語言充滿活力的歌曲勉勵著身處動盪時代的年輕人雖然面對疫情的這兩年整個世界包含他們在內都在動盪之下不免經歷了困惑與寂寞但面對充滿不確定性與未知的時代仍然有許多強而有力的聲音喊著:「Lets live on.」 然而面對困境,卻也無法將這些情況歸咎於誰。

  2. 2020年7月8日 · 【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問自己這 4 個問題,找到自我定位掌握更多機會. VO 精選好書 2020-07-08. 圖片來源: Pexels. 《VO》導讀: 我們常常在思考自己是什麼、該往哪裡去,但卻不知道要從哪裡開始下手。 資深公共關係培訓專家李維文教我們從 4 個問題,將自己精準定位,找到自信,也在人際關係中開拓新的機會。 (責任編輯:張嘉芬) 不設限. 社交. 精準定位. 職場人蔘. 自我定位. 自我提升.

  3. 2019年2月25日 · 王聖安 2019-02-25. 不少人都曾經有這樣的經驗,在某些時候,甚至在一定的週期時,你會特別討厭你自己,這是每個年齡層都會面對到的情緒。 那你應該也曾在某個發呆的時刻浮現這個問題:為什麼我們會有這種自厭的情緒呢? 為什麼我們會討厭自己? 心理學家Robert Firestone和Lisa Firestone在他們的研究中發現,這個念頭源自於人生早期的負面經驗,我們在成長過程中被我們在成長過程中被「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如何對待塑造了我們對自己的看法,比如父母對你的正向態度會增強你的自尊及信心,反之,負面態度則會讓你對自己沒自信。

  4. 2023年8月11日 · 麥當勞逆勢成長靠 APP防彈少年團. Ariel. 2023-08-11. 分享本文. 全球通膨影響,食品價格飆漲,許多餐飲企業為抵抗成本上漲對利潤的打擊,不得不調漲價格,知名連鎖速食業者麥當勞也無可避免,台灣民眾也在網路上針對麥當勞漢堡「變小」、漲價等引發熱烈討論。 不過,不同於其他品牌漲價時,導致客流量下滑的常態,麥當勞第二季美國門市客流量成長了 8.4%,而同期的其他速食連鎖店的整體客流量僅增長1.2%;該公司第二季銷售額也大增 11.7% ,優於預期。 全球經濟低迷,麥當勞靠「加料、加辣」讓消費者回來吃! 《CNBC》指出,確實在經濟狀況不甚理想的大環境中,像麥當勞這樣的速食連鎖店通常就會比較受消費者歡迎,因為消費者想選擇便宜的食物。

  5. 2015年1月27日 · 聽聽原文作者 NICK STOCKTON 的親身經歷吧,科學能為你解惑的,以下是中文文章以作者 Nick 第一人稱編譯。 –. 跨年夜來了也走了,我毫無慾望去看看自己那晚的照片。 不是因為我被抓到做了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我只是討厭自己在鏡頭前的樣子。 別誤會,我是位外貌端正的男人,而我看鏡子的時候覺得鏡中的自己不錯,但相機卻為我的臉龐蒙上陰影。 為什麼呢? 科學說,這是鏡子問題! 回到臉的對稱性上,我的臉是不對稱的。 我的下巴突兀、眼睛不對稱、左額頭的髮線弧度怪異。 新聞說: 臉不可能完美對稱,只有少數人接近對稱,甚至很多名模和演員臉都不對稱。 而科學解釋,這和「 重複曝光效應 ( mere-exposure )」有關。

  6. 2018年5月30日 · 自我意識是什麼? 簡單來說,就是你非常了解真實的自己。 自我意識( Self-Awareness)的概念最早在 1972 年由心理學家 Duval Shelley 和Wicklund Robert 提出,他們認為有良好自我意識的人,能夠: – 清楚自己的優缺點和行事動機. – 精準闡述自己的人生觀和信念. – 掌握自己的情緒. #提升自我意識有什麼好處? 1. 更有機會成為領導者. 2. 擁有更美好的人際互動關係. 3. 掌握職場及人生未來的方向. 哈佛商業評論的專欄作家 Victor Lipman 認為, 領導階級的人士都有很好的自我意識。 他們了解自己的強項和不足,知道自己最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和團隊,同時具備良好的自我表述與溝通能力。

  7. 2017年4月11日 · AWE情感工作室 2017-04-11.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 最大的敵人是自己,這點大家都知道,但真的能夠克服自己那一關的人還是在少數。 (責任編輯:王愉賀) 我們從小也許都會在關係上多少經歷一些創傷,我們就會去開發我們自己要如何表現、要變成什麼樣子,才不會「不被愛」。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很多人明明想要改變個性,卻改變不了的原因,因為人類對於「失去」的痛苦程度,比得到的快樂更強烈。 所以我們在情感上(不是理性上)會選擇習慣的模式,而不是改變,即使改變能夠讓我們得到我們想要的東西。 所以每當有人問我「要怎麼改變? 」我都只是回一句:「夠痛,就會改變了」。 當我們停留在現狀的痛苦,開始大於風險的時候,人性自然就會選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