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1月24日 · 【明報專訊】適逢年底,不少香港打工仔準備清年假之時,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下稱香港故宮)和英國國家美術館合作,在本周三起展出「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把橫跨約400年的52件經典西方畫作帶到香港。 如果你正打算為了藝術體驗而歐遊的話,這次香港故宮的展覽是行前入門西方藝術的難得機會。 香港故宮副館長(研究策展及節目)王伊悠說:「觀眾能在一個多小時內全面了解西方藝術發展、源流和文化變遷。 」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限時優惠. 新用戶30天免費試閱. 盡覽《明報電子報》收費內容.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 1970年代一位記者的「超前視角」
    • 穿梭於東西方的混血兒
    • 英國盡力避免港英「死期」
    • 算不到「時辰到」那一刻
    • 難民心態再次若隱若現

    這樣的說話,如今看來平平無奇,但大家要知道此書首先發刊於1968年,再版發刊於1976年。1968年,香港剛剛經歷了「六七暴動」,時任總督戴麟趾(Sir David C. C. Trench)勉力維持了港英的管治,同時在彼岸的澳葡政府卻在1966年的「12.3」事件後威信盡失,國民黨在澳門的政治勢力亦徹底輸給共產黨,澳葡從此活在中共的影響力下。1976年前後,港英在時任總督麥理浩(Crawford M. MacLehose)的管治下推出各項影響深遠的改革:建設公共房屋、社會援助制度、推出九年免費教育、創立廉政公署、開發新市鎮等,香港的電子工業、商業和金融業亦大有發展,一躍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當年,麥理浩尚未到訪北京,香港社會以至輿論普遍仍未深入意識到港英殖民管治於1997年的「大限」,更...

    然而,這本書並不是一部嚴謹的學術著作。要了解香港是如何被「借來」的,港英又曾經如何考量自己的「死期」,曾銳生(Steve Tsang)的一部著作《香港現代史》(A Modern History of Hong Kong)能提供堅實的分析材料。在1841年鴉片戰爭時,時任英國外相巴麥尊(Palmerston)曾經形容香港為「一塊搵間屋都難的荒島」(a barren island with hardly a house upon it)。的確,英國當年遠征大清的目標,絕不是一個香港島,而是其在「遠東」地區的商業發展——在英國約於1860年派遣駐華大使之前,香港總督同時是處理英國在華事務的最高級別官員。 由於香港自鴉片戰爭後成為靠近中國大陸的「境外」地區,於是不少在內地政治變動中失勢的官員、文人、...

    香港,就在近代東西方交流史的機緣下成為一位「半唐番」的混血兒,成為西歐及世界各地的「大班」跟中國打交道時的「洋行買辦」。不過,這位穿梭於東西方世界的混血兒,也不是沒有察覺其歷史機遇也有「死期」。在1925至1930年出任香港總督的金文泰(Sir Cecil Clementi),便曾向英國提出向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爭取把「租借」回來的「新界」正式納入港英版圖。「新界」以及「界限街」以北的「九龍」地帶,是清朝於1898年「租借」予英國99年。若不把這大片「租地」納入版圖,那在1997年租期屆滿後,難道港英便只剩下香港島和九龍半島?金文泰是盤算着要趁中國內亂頻頻、軍閥割據之時,為當時的港英解決「死期」的問題。不過英國並未接納金文泰的提案——倫敦當時研判認為,沒有一個中國中央政府會冒中華民族主義的大不...

    不過千算萬算,總算不到「時辰到」的一刻,就在「借來的地方、借來的時間」一書再版問世後的數年——1979年,港督麥理浩訪華會見國家領導人鄧小平,讓香港前途問題成為社會話題,及後在1982至1984年22輪中英談判後,香港回歸塵埃落定。

    回歸以來,香港在《中國憲法》及《基本法》的憲制下實行一國兩制,在中國主權下延續跟內地社會不同的生活方式。回歸之時,香港人大抵沒有把已故領導人鄧小平「50年不變」的承諾視作「死期」,大家也視回歸後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是我們的家。然而近來香港局勢劇變,港人移民他方的消息接踵傳來。在民心浮動下,「借來的地方、借來的時間」的難民心態,又再次於香江的生活點滴中若隱若現。

  2. 2021年1月29日 · 下一篇 上一篇. BNO|英國公布港人申請移民安排 約翰遜:履行英國與港人深厚歷史聯繫和友誼 (08:00) 圖1之1 - 英國首相約翰遜(法新社資料圖片) 英國政府提出開放持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港人申請移居英國安排,1月31日起接受申請,英方今日(29日)公布最新申請安排。 英國首相約翰遜透過新聞稿指出,「我們履行了英國與香港人之間的深厚歷史聯繫和友誼,並捍衛了英國和香港同樣珍視的自由和自治」。 英方指出,這是回應中國政府去年實施《港區國安法》,英方履行對香港人的歷史和道德承諾。 英國外相藍韜文指出,「我們的立場一向清晰,對於香港,我們不會坐視不理。 我們將履行對香港人的歷史責任。

  3. 2023年11月8日 · 彩虹邨屬本港最早期公共屋邨之一,曾被視為公屋模範,早年不時有外國高官顯貴到訪參觀,時至今日,其色彩繽紛的設計,依然吸引不少遊客慕名而來「打卡」,然而經歷了60年歲月洗禮,彩虹邨樓宇老化,石屎剝落、滲水等問題層出不窮,每年維修開支龐大。 全面重建,讓居民早日遷往新環境,無疑是更划算和合理的做法。

  4. 2024年3月14日 · Run Beyond光影遊樂園@灣仔海濱. 相關字詞﹕. 上 / 下一篇新聞. 踏入3月,本港將舉行一連串藝術活動,其中金庸百年誕辰紀念活動的雕塑展、「藝術@維港2024」等多項活動均免費開放公眾觀賞,訪客可打卡拍照,同時欣賞藝術裝置。 本文整合3月藝術活動好去處資訊。

  5. 2024年2月21日 · 香港以一己之力的確沒法左右國際和國家變局。 不過,事物總是外在環境與內部應對不斷互動下去產生結果,乃動態而辯證,就好像社會學大師Anthony Giddens的結構理論(structuration theory)所指,「結構」(structure)與「行動力/實踐介體」(agency)之間互動的關係。 結構並非死板存在的制約——有人視為受制而無作為,也會有人換個角度尋找「可為」的空間,作出不同的戰略選擇,所以大局也因行動力之介入而不會一成不變。 那香港可怎樣應對大環境結構之變,不至再構成將來惋惜不已的「未選擇之路」? 一直以來,討論香港前路,無不依賴從前成功之道所提供的框架,包括經濟發展、政治和社會治理方式。

  6. 2021年1月29日 · 英國政府今(29日)公布開放持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港人申請移居英國安排,周日(1月31日)起接受申請。外交部隨即表示,自周日起中方不再承認所謂的BNO護照作為旅行證件和身分證明,並保留採取進一步措施的權利。港府今晚宣布,不承認BNO作為有效旅行證件和身分證明,由周日起,BN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