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超級聯賽終場
    5月 19日@盧頓
    W
    4 - 2
  2. 2024年5月10日 · [2020-09-08] 明醫網 > 兩性生活. 每個人都有生理需求,但自老一輩的說法「太常打手槍會腎虧」嚇壞許多男網友。 究竟一天DIY 幾次算是過度,又會造成哪些影響? 泌尿科醫生指出,腎虧是中醫學上的名詞,代表泌尿生殖方面的功能低下,並非西醫解剖學的腎臟。 他也透過「9 的法則」教你算出性生活及自慰頻率多少才算正常。 太常打手槍會腎虧? 性功能中心主任邱鴻傑在《健康多1 點》頻道中替大家解答,事實上腎虧就是腎虛,屬於中醫學上的名詞,代表泌尿生殖方面的功能低下受到影響,並非西醫解剖學方面的腎臟。 民眾常存有性功能方面有問題,就到門診要求驗腎功能的迷思,西醫方面腎臟為「過濾率」的功能,與腎虧並無太大關係,「腎虧後會不會造成腎臟疼痛? 其實不會,它沒有所謂的相關性質,不是同一件事。

  3. 2016年4月29日 · 【明報專訊】 師生之間的口語溝通 時間過得很快,今日春來,明朝花謝。才準備文憑試,轉眼考完,變成分析。悲觀嗎?不,從其變者(試題)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蒲sir,你還是不要感慨吧,否則我們便要試做一條口語題目:如何推動社會『敬老揚孝』的風氣了(2014DSE試題)」。

  4. 2019年11月11日 · [2019.11.11] 發表 推文. 【明報專訊】大埔醫院北面的大埔第9區,預計2023年有新公屋落成,邨內預留地方興建一間全新資助小學。 教育局將校舍分配予五旬節聖潔會香港總監督,該會回覆本報稱,新校擬取名「五旬節聖潔會永光小學」,現時正與教育局、建築署磋商校舍設計,預計最快2023年9月正式開校;又稱新校會引進芬蘭校園設計,讓學生置身豐富的感官體驗空間,激發學習靈感、創意等。 明報記者 魏綺婷. 據教育局資料,新校位於大埔第9區,設有36個課室、地盤面積7085平方米,暫定2023年中落成。 獲分配新校的五旬節聖潔會書面回覆本報查詢稱,重視全人教育「靈、德、智、體、群、美」,將學校營造成一所能給予學生信任、安全感和溫暖的家園,建立孩子及家庭應對21世紀國際社會轉變及挑戰的能力。

  5. 2022年11月22日 · 世界首富馬斯克正是發展多元人生的代表人物。 人們只看到他現在的成功,卻不知他以往是電子支付公司行政總裁時,曾被人用計趕走,被免去職務,令他明白只專注一事不可取。 因此,他後來積極發展不同事業,由電動車到太空研究,甚至在腦神經科學皆有成就。 有人以為馬斯克成功是因為他有運氣有能力,其實只是他多元發展人生,作多方面投資,就算在某些領域失敗,仍能在其他方面取得成功。 由此可見,多元人生令人免於冒上孤注一擲的風險,以免一次失敗就一無所有。 其次,多元人生令人有更多歷練和嘗試,令人生更有色彩。 人生就如一張白紙,難道會有人喜歡只有一種顏色的畫嗎? 若希望人生有更多色彩,自然就要發展多元人生,創造更多可能,令人生更有意義。

  6. [2011-07-27] 明醫網 > 麥煒和醫生. 容樹恆,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會長,現為威爾斯親王醫院骨科顧問醫生,專注於運動醫學及關節鏡手術等有關工作,亦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隊醫。 (patrick@ort.cuhk.edu.hk) 是球季剛完結,他們想將過去一年的傷患一次過檢驗出來。 他們大部分都懷着戰戰兢兢的心情,希望診斷過後,我會告訴他們沒事。 然而亦有些早已心裏有數,知道自己身體已有一些問題,只希望由我幫他們確定這個殘酷的現實。 上星期,一位職業足球員被診斷膝蓋的前十字韌帶斷裂後立刻大叫:「天啊! 我的命根斷了! 」老實說,前十字韌帶斷裂在運動創傷科門診很常見,但十多年來,我倒是第一次聽見有人以「命根」來形容它。

  7. 2017年5月11日 · 今次聯合團隊的處理,與在2013年瑪麗醫院換心團隊移植錯誤血型心臟一事對比強烈,當年瑪麗醫院心胸外科主管區永谷及葛量洪醫院心臟內科主管范瑜茵,都出席記者會及主動現身致歉。 據了解,今次涉事的聯合醫院腎科部門主管是黃思豪醫生 (圖)。 2015年,該院跨部門腎科團隊曾獲醫管局頒發「傑出團隊」獎項,曾首創24小時腎科熱線,社康護士往家訪以指導首次家居腹膜透析,2006年研發全港首個腹膜透析接駁輔助系統——腹膜透析中接系統等,該團隊的團長為當年任內科及老人科副顧問醫生黃思豪。 本報昨向聯合醫院查詢該院腎科主管及兩名涉事醫生的名字,聯合醫院表示,院方已成立根本原因分析委員會調查事件,完成後會把報告提交醫管局總辦事處,現階段沒有其他資料補充。

  8. 2014年10月13日 · 體外受精技術 (即人工受孕)是解決不育的方式之一,國際輔助生育技術監控委員會2013年發表的報告顯示,自1978年首名試管嬰兒誕生以來,全球已有500萬名試管嬰兒降臨人世。 國際生育力學會聯合會成員Richard Kennedy認為,試管嬰兒是個偉大的醫學成就。 2013年,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新一代基因排序技術,選擇可存活的胚胎進行人工受孕,成功令一名健康男嬰誕生。 這項技術可以提升人工受孕的成功率,同時減低流產的機率。 人工受孕技術雖然為很多不育夫婦帶來希望,但亦引起道德爭議。 「試管嬰兒之父」、英國科學家Robert Edwards 2010年獲頒諾貝爾醫學獎時,被批評試管嬰兒技術衍生卵細胞市場、大量雪藏胚胎冷藏庫,而大部分胚胎的下場可能是被遺棄或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