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正選
    後備
    入球
    黃牌
    紅牌
    上陣
    賽季 20230
    1
    0
    0
    0
    1
    超級聯賽終場
    5月 19日vs韋斯咸
    W
    3 - 1
    足總盃10:00 上午 EDT
    5月 25日vs曼聯
  2. 2021年3月12日 · So和So that是常見的英文連接詞(Conjunctions)。. 由於它們在表面上非常相似,以致很多學生都經常混淆兩者的用法,甚至以為可以互通,但事實上,So和So that各有不同功能。. So: 表示因果關係. So有「所以」、「於是」的意思,主要用於表示因果關係,例句如下 ...

  3. 2018年5月15日 · 真道是其中一所有開辦IB課程的直資學校,而且是開 IB學校中最便宜 (又稱平民IB)。 不過,起初報考這所學校不是因為IB,而是從很多不同家長聽到這是一所happy school ,希望女兒入到會學得開心。 真道面試內容. 真道面試共設兩輪面試,首輪面試為以小組形式進行,按申請人的邏輯思維、智力發展、身體協調、創意及行為表現作甄選。 拋接豆袋. 這個已經玩了2、3年,女兒說自己拋得很好。 有名同學的媽媽說她女兒拋豆袋時擲中老師,她還很自豪覺得自己很準 (誤)。 寫自己的名字. 之前知道歷屆第一次面試都有考寫中英文名,所以無論幼稚園和父母都有訓練女兒寫。 考完出來後每個孩子都說寫了中英文名字,但女兒堅持老師只叫她寫名牌上的名字 (英文姓名) 畫畫.

  4. 2021年6月2日 · 位於將軍澳的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真道書院屬中小學直資一條龍學校,也是全港唯一以11年完成小學及中學課程的學校。 真道書院既提供中學文憑試課程(DSE),同時開辦國際文憑課程(IB),學生在公開試成績優異,過去亦曾誕生IB狀元。 提供DSE及IB課程. 真道書院採用「十一年一貫」課程,分為2年基礎階段(初小)、 5年拓展階段(高小至初中)及4年通達階段(高中)。 學生可在完成通達階段第2年(中四)後,選擇在通達階段第3年及第4年(中五至中六)選讀DSE或IB課程,而真道的校長曹希銓博士亦早於1979年修讀IB課程。 2019年IB考試,真道書院誕生1名考獲44分的榜眼及3名得43分的探花。 (經濟日報資料圖片) 據學校網頁顯示,拓展階段為期5年,是整個11年課程的重要部分。

  5. 2017年3月1日 · 營造英語語境. 德望小學及幼稚園比鄰而建,兩校緊密銜接,課程亦互相配合。 阮校長表示,幼稚園有多位外籍老師教授英語,讓同學有多聽多講的機會;小學亦提供豐富語境,如負責教授英文的老師,不論在課堂內外,也會以英文與同學交談,更會邀請作家入校主持講座。 有感坊間的課本不是過淺便是過深,未必完全適合,學校也有自己的校本課程,老師會因應同學的能力,按主題自行設計讀本及文法課程,並鼓勵同學閱讀不同種類的書籍,如短篇故事、小說,以及說明文、議論文等文體。 阮校長與在活動中扮演自己的同學合照。 (學校提供) 阮校長強調,德望是傳統學校,但並不要學生死讀書。 課程會因應社會趨勢,在具備基礎知識以外,鼓勵同學有批判性思考及國際視野。 同學在室內運動場進行排球練習。 (潘政祁攝)

  6. 2019年6月26日 · 曾蔭權. 2019年6月26日. 正與妻子、胞弟及胞妹一家人外遊的曾蔭權,對於終極上訴結果表示感到欣慰。 曾蔭權終極上訴得直 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獲撤銷毋須重審. 10:04 2019/06/26. 【曾蔭權案】曾蔭權終極上訴得直 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獲撤銷毋須重審. 曾蔭權 上訴 終審法院. 曾蔭權經歷歷時逾7年的刑事調查,今日(26日)終獲終審法院一致裁定上訴得直,還他一個清白。 正與家人身處外地的曾蔭權,聞判後發表聲明剖白,指訴訟幾近耗盡他們夫婦倆的畢身積蓄,他坦言,曾就是否上訴至終院而.

  7. 2022年1月19日 · 蘇子謙醫生,由註冊中醫師至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擁有雙重身份,在香港確是少數。 中西醫各擅勝場,如何中西合璧融合治病? 且聽他細說。 兩個醫學專業身份,想當然蘇子謙是贏在起跑綫上的尖子,原來不是,他更曾因廢寢忘食打機「打到嘔」。 「小時候最愛打機,日以繼夜瘋狂地打Playstation 1,有兩次打到嘔吐,人感到暈眩,自己心知不能長此下去,媽媽亦好言相勸,把生活重心放回書本上。 」說到做到,他放下遊戲機,騰出來的時間讀書,成績穩步上揚。 至中四、五期間,忽然對中醫學產生興趣。 那兩年他大量涉獵中醫典籍,覺得內裏博大精深又神奇,中六如願拔尖進入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 蘇子謙醫生笑言是100% HKU人,讀遍中西醫,也曾在瑪麗醫院任職,無論讀書、工作都經歷了好一段長時間。 (黃建輝攝)

  8. 2017年4月12日 · 我認識一位事業相當成功的退休太太,她來自一個專業世家,家庭成員盡是醫生、律師和工程師。 一直以來,對自己及別人有相當高的要求,她的兒女每個都事業有成。 最近這位太太在一個公開場合的坦誠分享,令我十分感動: 我父親充滿威嚴,很難親近,對他所有兒女都要求極高。 我從小被培養要有成就,不許失敗。 在學術和事業上我做到了,然而婚姻卻一敗塗地,我兒女的婚姻亦然,因為我不懂得親密。 最後,太太決定離開「成功」的咒詛,承認自己在關係上的失敗,和兒女的破碎關係才得以修補。 曾經聽過有人這樣分享,今天的所有問題都源自破裂關係,無論個人、國家甚至大自然,關係搞不好,不懂得愛惜,對各方面會做成很大的破壞。 早前出席一個有關家庭的研討會,分享自己的成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