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Sir Charles Kao Kuen GBM KBE FRS FREng (November 4, 1933 – September 23, 2018) was a Chinese physicist and Nobel laureate who contributed to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fiber optics in telecommunications.

  2. 李國章 教授. 高錕 爵士 , 大紫荊勳賢 , KBE (英語: Sir Charles Kuen Kao ,1933年11月4日—2018年9月23日), 電機工程 學家。. 於 上海市 出生及長大(至初中),1949年在 逃港潮 舉家定居 英屬香港 ,1966年在英國 標準電信實驗室 做出劃時代的 光纤 實驗 ...

    • 概览
    • 人物生平
    • 主要成就
    • 个人生活
    • 社会任职
    • 人物评价
    • 人物影响

    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高锟(Charles Kuen Kao,1933年11月4日-2018年9月23日),生于江苏省金山县(今上海市金山区),华裔物理学家、教育家,光纤通讯、电机工程专家,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拥有英国、美国国籍并持中国香港居民身份,被誉为“光纤之父”、“光纤通信之父”和“宽带教父”。 [1-3]

    高锟1949年移居香港,1954年赴英国攻读电机工程,并于1957年及1965年获伦敦大学学院学士和博士学位;1970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学,筹办电子学系,并担任系主任;1987-1996年任香港中文大学第三任校长;1990年获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1992年获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96年获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97年获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200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2010年获颁大紫荆勋章;2015年获选为香港科学院荣誉院士;2018年9月23日在香港逝世,享年84岁。 [4-10] [17]

    高锟长期从事光导纤维在通讯领域运用的研究。

    1933年11月4日,高锟出生在江苏省金山县(今上海市金山区),住在法租界。高锟10岁就读上海世界学校(今日的国际学校),在上海完成小学与初中一年级课程。除了读中文之外,也读英文和法文,学校聘请留法的学者回来教授,高锟开始接触中国之外的人事文化。

    1948年,高锟移居台湾,之后再随父亲迁往香港。

    1949年,高锟进入圣若瑟书院就读,中学毕业后考入香港大学,但由于当时港大没有电机工程系,他远赴英国东伦敦伍尔维奇理工学院(现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就读。

    1957年,高锟从伍尔维奇理工学院电子工程专业毕业;同年,高锟读博士时进入国际电话电报公司(ITT),在其英国子公司-标准电话与电缆有限公司(Standard Telephones and Cables Ltd.)任工程师。

    1960年,高锟进入ITT设于英国的欧洲中央研究机构-标准电信实验有限公司,在那里工作了十年,其职位从研究科学家升至研究经理。

    1965年,高锟在伦敦大学下属的伦敦大学学院获得电机工程博士学位。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人才培养

    从1987年到1996年任职期间,高锟为香港中文大学罗致了大批人才,使中大的学术结构和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其间中大实施灵活的学分制,全面检讨本科课程,成立工程、教育两学院,致力改善教学质量;创设多个研究所,促进跨学科研究;提升校园主干网络,连接世界各地系统;与国际学术重镇保持密切联系,加强与本地工商界合作。在与中国内地科技界的交流合作中,他主张“一步一步把双方的联系实际化”。

    •家庭背景

    祖父:高吹万是晚清著名诗人,革命家,南社的重要成员。

    父亲:高君湘是留美返沪的大律师,曾供职于国际法庭。

    堂叔父:高君平推算出了周代北极星的正确位置,是近代中国天文研究的开拓者。

    弟弟:高铻

    儿子:高明漳并没有继续“光纤之父”的科研研究,而是选择了母亲的职业——计算机工程师职业。

    1974-1987年,国际电话电报公司(美)首席科学家(1974年);工程总裁、行政科学家(1982年);研究事务总裁(1986年)。

    1987-1996年,香港中文大学校长。

    1996-2000年,香港高科桥光纤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

    2003-2009年1月,壹传媒独立非执行董事。

    早在1966年,高锟就取得了光纤物理学上的突破性成果,他计算出如何使光在光导纤维中进行远距离传输,这项成果最终促使光纤通信系统问世,而正是光纤通信为当今互联网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8]。(诺贝尔物理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约瑟夫·努德格伦评)

    “你的研究完全改变了世界,促进了美国及世界经济的发展,我本人为你而感到骄傲,世界欠你一个极大人情。” [29](美国总统奥巴马评)

    “你的发明改变了世界通讯模式,为信息高速公路奠下基石。把光与玻璃结合后,影像传送、电话和电脑有了极大的发展……” [30](美国耶鲁大学校长评)

    高锟发明了多种方法,将玻璃纤维和激光结合起来,以传输数字数据,这项技术为互联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用光纤技术开创了人类信息的新时代,被誉为“宽带教父”“光纤之父”和“光纤通信之父” [18]。(科技日报评)

    高锟教授在科学上的成就,具有一切最伟大科学发现的共同特点:第一,他的光纤技术改变了世界,如果没有他的伟大发现,我想世界会跟现在完全不同;第二,他的创新是平常人想不到的,40年前通讯最快的媒介都是金属线,高锟惊人的想象力在很多人看来匪夷所思 [31]。(资讯科学家、图灵奖得主姚期智评)

    光纤真正能远距离传递信号,他是奠基人之一。原来的光纤传输信号,损耗很大,传输距离短,当时高锟在理论上论证,能够把光纤的损耗降得很低,进而实现长距离传输信号。这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现在所有跟光纤通信有关的技术,都离不开高锟的研究工作 [32]。(浙江大学信息学部主任、中国光学学会副理事长刘旭评)

    •高锟星

    1996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于1981年12月3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463”的小行星命名为“高锟星”。

    “高锟星”命名典礼于1996年7月24日假香港恒生银行总行大厦举行,由当时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路甬祥教授颁授命名证书及铜匾予高教授。 •高锟楼

    1996年11月7日,香港中文大学将科学馆北座命名为“高锟楼”并设立“高锟基金”,以发展学术研究,促进国际联系及学生活动。 •高锟奖学基金

    2010年2月5日,香港中文大学举办“高锟成就展”,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等出席开幕仪式 [42]。同时展出的展品还包括各国政要及学者,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英国首相布朗、中国国家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等祝贺高锟获颁诺奖的函件。

    香港中文大学校董会主席郑海泉欢迎高锟伉俪载誉归来并发言表示,高锟对该校所作的贡献,香港中大将永远铭记及感激。他同时宣布成立“高锟奖学基金”,以感激高锟对科学及工程的杰出贡献,以及发扬高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教育理念。奖金将用于奖励杰出的物理或工程本科生,并发掘有志投身科研创新事业的学生,助他们负笈海外交流。 •高锟会议中心

  3. 2024年4月9日 · 李國章 教授. 高錕 爵士 , 大紫荊勳賢 , KBE (英語: Sir Charles Kuen Kao ,1933年11月4日—2018年9月23日), 電機工程 學家。. 於 上海市 出生及長大(至初中),1949年在 逃港潮 舉家定居 英屬香港 ,1966年在英國 標準電信實驗室 做出劃時代的 光纖 實驗 ...

  4. 2024年5月2日 · Charles Kuen Kao. Pinyin: Gao Kun. Born: November 4, 1933, Shanghai, China. Died: September 23, 2018, Hong Kong (aged 84) Awards And Honors: Nobel Prize (2009)

  5. 2024年4月9日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高锟 爵士 , 大紫荆勋贤 , KBE (英语: Sir Charles Kuen Kao ,1933年11月4日—2018年9月23日), 电机工程 学家。 于 上海市 出生及长大(至初中),1949年在 逃港潮 举家定居 英属香港 ,1966年在英国 标准电信实验室 做出划时代的 光纤 实验,获 诺贝尔物理学奖 表扬“在光传输于 纤维 的 光学通信 领域突破性成就”(2009年)。 1970年返回英属香港,任 香港中文大学 校长(1987-1996年)。 2018年逝世,享寿84岁。

  6. 由於此網站的設置,我們無法提供該頁面的具體描述。

  1. 相關搜尋

    高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