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6日 · 2019冠狀病毒病的最常見病徵包括發燒乾咳及感到疲乏。 其他病徵包括喪失味覺或嗅覺、鼻塞、結膜炎、喉嚨痛、頭痛、肌肉或關節疼痛、皮疹、噁心或嘔吐、腹瀉、發冷或暈眩。 有些受感染者只有很輕微或不明顯的病徵,有些則可能出現嚴重的徵狀,例如呼吸困難、胸口痛或精神混亂等。 2019冠狀病毒病可能出現的併發症包括呼吸衰竭、急性呼吸困難綜合症(ARDS)、敗血症和敗血症性休克、血栓栓塞及/或多器官衰竭,包括對心臟、肝臟或腎臟的傷害。 有些患有 2019冠狀病毒病的兒童和青少年可能會出現一種罕見但嚴重的疾病,稱為兒童多系統炎症綜合症(MIS-C),導致多器官衰竭和休克。 年齡較大或本身有健康問題的患者(例如高血壓、心肺疾病、糖尿病、肥胖症或癌症等),有較大機會出現嚴重情況。

  2. 2021年6月10日 · 台灣近期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嚴峻,民眾面臨社區感染的風險,身體出現咳嗽、流鼻水、頭痛等症狀就開始擔心是否染疫。 對此,《關鍵評論網》整理了相關資料,讓你一次了解COVID-19可能出現的症狀,以及與流感、一般感冒和過敏的差別。 發燒、乾咳、嗅味覺喪失,連紅疹都可能是COVID-19. 綜合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及 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 的記載,目前已知感染COVID-19的症狀包含: 發燒、發冷. 乾咳. 四肢無力. 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 嗅覺、味覺喪失或異常. 頭痛. 喉嚨痛. 鼻塞或流鼻涕. 肌肉或身體疼痛. 疲勞. 噁心或嘔吐. 腹瀉.

  3. 2019冠狀病毒病的最常見病徵包括發燒乾咳及感到疲乏。 其他病徵包括喪失味覺或嗅覺、鼻塞、結膜炎、喉嚨痛、頭痛、肌肉或關節疼痛、皮疹、噁心或嘔吐、腹瀉、發冷或暈眩。 有些受感染者只有很輕微或不明顯的病徵,有些則可能出現嚴重的徵狀,例如呼吸困難、胸口痛或精神混亂等。 2019冠狀病毒病可能出現的併發症包括呼吸衰竭、急性呼吸困難綜合症(ARDS)、敗血症和敗血症性休克、血栓栓塞及/或多器官衰竭,包括對心臟、肝臟或腎臟的傷害。 有些患有 2019冠狀病毒病的兒童和青少年可能會出現一種罕見但嚴重的疾病,稱為兒童多系統炎症綜合症(MIS-C),導致多器官衰竭和休克。 年齡較大或本身有健康問題的患者(例如高血壓、心肺疾病、糖尿病、肥胖症或癌症等),有較大機會出現嚴重情況。

  4. 2022年5月22日 · 最初的主要症狀包括發燒咳嗽味覺和嗅覺喪失或改變。 而現在,根據英國國家保健系統(NHS)指南顯示,包括嗓子痛、鼻塞或流鼻涕以及頭疼都屬於新冠症狀。 但越來越多新數據表明,新冠症狀可能超出你對普通感冒和流感的預期,比如,還有從皮膚病變到聽力受損等一些更為模糊的症狀和跡象。 與病毒長期「共存」 我們還要做些什麼凖備? 新冠後遺症:什麼原因導致「長新冠」和其他幾個關鍵問題....

  5. 2023年10月6日 · 部分 COVID-19 患者在急性期康復後,會有持續性或新出現的症狀,稱為 COVID-19 急性感染後徵候群 (post-COVID condition)。 也有患者於感染後很長一段時間仍受到症狀困擾,被稱為「長新冠後遺症」(Long Covid)。 由於新冠病毒問世僅2年多,且變異株不斷出現,缺乏長時間的研究數據,目前還不知道新冠病毒對人體的全部影響。...

  6. 2022年1月14日 · BBC中文整理與新冠長期症狀相關的幾個問題。 新冠長期症狀有哪些世衛組織在官方聲明中稱新冠長期症狀就是新冠後遺症。 據世界衛生組織2021年10月公布的臨牀定義,這種症狀通常發生在已確診或可能被新冠病毒感染的人身上,通常「在染疫後3個月內出現、持續至少 2 個月,並且無法由其他診斷解釋」。 「長期」的時間跨度目前沒有統一標凖。 英國一項研究稱將跟蹤25年。...

  7. 2023年8月9日 · 概述. COVID-19是由SARS-CoV-2冠状病毒引起的疾病。 通常在密切接触的人员之间传播。 COVID-19疫苗能够有效预防重症和死亡。 虽然人们在接种疫苗后仍有可能感染COVID-19,但更有可能出现轻微症状或没有症状。 任何人都有可能感染COVID-19,并且有可能引起严重疾病或死亡,但大多数人无需治疗即可康复。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患重症风险更高。 这些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肥胖症、包括艾滋病毒在内的免疫抑制、癌症和妊娠。 未接种疫苗者出现重症风险也比较高。 症状. 人们在感染COVID-19后可能会出现不同症状。 症状通常会在感染后5-6天开始出现,并持续1-14天。 最常见的症状是: 发烧. 发冷. 喉咙痛。 不太常见的症状包括: 肌肉酸痛及胳膊或腿沉重

  1. 其他人也搜尋了